李環環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礦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育學生的道德品格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從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通過對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傳統文化;語文核心素養;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7-0076-0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語文閱讀教學中,既有利于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構建精神文化學習樂園,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理念陳舊
一方面,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習慣用成績來衡量教學效果,這就導致其采取的教育措施和教學方法往往都是以“好成績”為中心,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無法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法,從而嚴重阻礙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不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地剖析文章內容,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低下、質量不高。
2.學生對閱讀的認知不足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就能領會了。由此可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反復地、不厭其煩地閱讀基礎上的,這既是一種閱讀態度,又是一種閱讀方法。但部分教師沒有按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引領,只是教給學生模式化的答題技巧。這導致學生看似能夠快速地回答出相關問題,其實只是按照固定的答題模式進行答案架構的套用,并沒有真正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要義、寫作特點等形成透徹的理解與認知。
3.閱讀教學方法老套
一方面,部分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觀點進行閱讀教學,習慣以強硬的態度、老套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的評價標準,憑借以往經驗進行閱讀教學。這不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的閱讀學習體驗,很容易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不好的印象,進而對閱讀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這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不夠,閱讀學習效果不理想。
4.閱讀課程內容單一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依賴于長期的閱讀積累,而閱讀積累不能僅僅依靠課內的閱讀內容,還必須同時兼顧到課外的閱讀內容。但在實際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做到兩者兼顧,而是朝著單一的課內閱讀方向發展。這樣一來,一方面,單一的閱讀課程內容相對單調、枯燥,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另一方面,課內閱讀篇幅有限,即使都是精華,但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也是有限的,從而導致學生能夠積累的知識有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會受到限制。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傲然屹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積極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到先人的智慧,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還可以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2.有助于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樣,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促使語文閱讀學習由具體知識學習向文字意境和文化內涵挖掘轉變,從而改變以往語文閱讀教學單調、沉悶、刻板的狀況,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
3.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值得學生學習的文明禮儀,教師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使這些優良品德深入學生內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閱讀“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體會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影響因素及改變方法
1.學生因素
學生是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找準學生因素的應對方案是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關鍵所在。部分語文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嘗試滲透傳統文化時,常常遇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等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滲透方法與學生的興趣點不匹配,從而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目標難以實現。要想改變這一狀況,一方面,教師必須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進行優化升級,找到學生的興趣點,以此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活動等方式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從傳統文化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以此提升傳統文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效果。
2.教師因素
教師是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關鍵性因素,其直接決定著傳統文化滲透效果的好壞。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對于傳統文化的解讀方式比較陳舊,完全是按照個人經驗開展教學活動,沒有針對新時代的特點、網絡化的解讀、社會化的時事熱點等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傳統文化的滲透路徑較窄,這會對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造成阻礙。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教師要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找到傳統文化的滲透點。其次,教師要跳出原有的經驗框架,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針對傳統文化的特色,創設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最后,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文化需求,以便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效果。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效果的主導因素之一,對于長期教學產生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部分教師在教學環境、滲透環境的創設上,依然是按照固定的套路開展,并沒有給學生帶來較多的感受和體驗,導致日常的傳統文化滲透無法產生較好的效果。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要對傳統文化的滲透環境進行有效的創設,最好是按照個性化的標準來進行創設,如創設多媒體環境、信息化環境、進行情境塑造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不僅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共鳴,還可以減輕教師的閱讀教學壓力,更好地完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從而為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提供有力保證。
四、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
1.挖掘課本內涵,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促使學生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然后在學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閱讀興趣被充分激發以后,再潛移默化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課本中的文章的內涵,并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以此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閱讀體驗。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理解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內涵。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中描述的傳統文化情境展開想象,讓學生將其與現代生活進行聯系,體會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學習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主查找關于孔子的資料,以此促使學生對孔子形成初步認知。其次,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對孔子拜師的過程進行梳理,指出文中所蘊含的學無止境的思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2.倡導誦讀經典,領會傳統文化精神
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不僅僅源于其深度和廣度,更是因為它從時間長河中走來,積淀了一身滄桑又歷久彌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誦讀經典名篇,引導學生認識經典、感受經典,品味傳統文化內涵,儲備文化知識,提升文學素養。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大聲誦讀、反復誦讀經典內容,特別是對于那些難以理解的經典名篇,促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悟出經典名篇的文化內涵。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誦讀經典名篇,并自主查找出經典名篇中所包含的自己不懂的字詞,做好注釋,以此攻克誦讀障礙。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品味傳統文化內涵,探尋經典名篇中的傳統文化之美,從而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節》一課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講講屈原的故事,并結合實際生活聊聊端午節的故事,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形成高尚的人格,樹立家國情懷,領會傳統文化精神。
3.實施分層教學,品味傳統文化內涵
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解讀,同一個學生在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解讀。鑒于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分階段的方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開展分層次、分階段閱讀教學是希望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方法。一方面,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傳統文化的滲透標準,為不同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類型去完成,有效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以此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探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身心特點和能力情況,分階段進行傳統文化滲透,使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得到充分體現,最終在語文閱讀教學的傳統文化滲透上實現預期目標。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對于古詩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嘗試對古詩詞進行仿寫,以此促使他們進一步深入探研古詩詞的特點,強化對古詩詞的認知。對于古詩詞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找出相近題材的詩詞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促使他們觸類旁通,深化對古詩詞的內涵理解。對于古詩詞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自主對古詩詞進行翻譯,以此促使他們理解詩詞的含義,體悟出作者的深意。
4.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傳統文化形式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并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如帶領學生觀看傳統文化知識的視頻和動畫,給予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以此豐富傳統文化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主要通過作者和父親相處的點滴細節,于字里行間表達父親深沉、厚重的愛。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向學生講授傳統文化中二十四孝的故事,講解新時代父親、母親和孩子相處的特點,使學生學會在點滴中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如何和父母溝通、交流,傳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教師還可以利用幻燈片播放以父愛、母愛為主題的電影,帶領學生感受父愛和母愛的偉大,鼓勵學生善于向父親和母親表達自己的感情,珍惜和父親、母親相處的時間。
5.開展課外閱讀,培養傳統文化情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閱讀又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十分重要,但篇幅有限,僅依靠課內閱讀難以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以此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6.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傳統文化傳承
教學評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不但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文化修養的提高。教師對學生閱讀情況的初始評價要趨向于鼓勵模式,這對學生語文閱讀自信心的塑造十分重要,可以促進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對學生閱讀情況的最終評價要趨向于反思模式,這對學生語文閱讀空間的深度和廣度的拓展意義重大,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自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閱讀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因閱讀基礎、閱讀量等方面的不同,在閱讀理解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必須科學、合理,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結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豐厚滋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提升文化素養,更有利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挖掘課本內涵、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倡導誦讀經典、領會傳統文化精神,實施分層教學、品味傳統文化內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傳統文化形式,開展課外閱讀、培養傳統文化情感,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循序漸進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周仕德,蔡錦怡.小學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樣態及反思[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01)
[2]古興悅,李林璇.部編版小學語文閱讀的教材解析及應用啟示[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6).
[3]李欣榮.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策略[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3).
[4]鐘雨彤,盧麗華.小學語文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狀況及提升策略——基于D市128名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證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5).
[5]翟秀敏.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08).
[6]趙英來.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7]周冬梅.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11).
[8]房殊.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Discus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Li Huanhuan
(Yanghe Primary School, Zhuang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03, China)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broad and profound, including rich philosophical thought, moral sentiment, values, aesthetic character, artistic interest,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wisdom. It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mi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and develop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Starting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infil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