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宏 王健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這種源自歷史的傳統,如何在勞動教育中發展,如何在職業教育中延續,如何使校內教育階段的勞動為日后的習慣性勞動、技術性勞動和創新性勞動奠定基礎?面對新時代對開展勞動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慈溪技師學院依托職業教育的資源優勢,聚焦“生產勞動教育”主命題,重新審視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雙線”設計,全面發揮了新時代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作用,走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新路。
10名技師班學生,4名跟班導師,2個月時間,70余個自動化項目改造,100余萬元經濟效益。無怪乎方太集團電器一廠要破格將來自慈溪技師學院電氣、機械兩個系部的研修團隊評為“2021年度現場改善優秀團隊”。
實施企業項目研修,用科研成果支撐勞動新業態教育是學院生產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的一個縮影。慈溪技師學院院長邵佳洪認為,勞動教育體現在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之中,離開了勞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職業教育,甚至可以說職業教育是最完整的勞動教育。
近年來,慈溪技師學院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樹立依靠辛勤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觀念,打造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特色生產勞動教育體系,形成了以“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培育”和“專業技能(勞動能力)提升”雙線并行的育人模式,培養了一批以“全國技術能手”鮑詩豪為杰出代表的高素質工匠型技能人才。
延續技師學院的勞動文化,塑造“以勞促全”教育觀念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將勞動教育確定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2020年,中央印發《意見》,提出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必修課程、將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若干重要舉措。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意見》為全面構建新時代技師學院勞動教育體系、營造具有勞動元素的技師學院文化奠定了制度基礎。
“對其他學校來說,這是勞動文化的回歸,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勞動文化的延續。”早在2011年就把勞動教育作為“德育生活化”主要內容的慈溪技師學院有其獨特的文化自信: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卓越工匠等杰出校友事跡刻印于“星光大道”經久不衰;學生自主開發、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開心農場”成為校園新地標;7S管理、勞動實踐周、廁所招標、綠化認養等以“勞動”為主旋律的十大品牌活動輪番登場;“勞動模范為榜樣,吃苦耐勞精神揚”等《德育生活101個細節》為全國首創……
從環境文化到活動文化再到制度文化,慈溪技師學院內隨處可見的勞動“元素”,與院長邵佳洪一直以來秉持的“以勞促全”的教育觀念密不可分。勞動教育不僅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社會性,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包含“五育”的綜合、全面教育。邵佳洪以《論語》中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為例,從“四體不勤”來說,勞動教育具有強健受教育者身體的體育作用;從“五谷不分”來說,勞動教育具有幫助受教育者認識自然科學的智育作用。除這兩點外,觀察自然生物的生長狀態和形象,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思維是美育;團結協作的認知培養是德育。
基于此,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核心目標,慈溪技師學院進一步提出了“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塑匠心;身心參與,手腦并用,練匠藝;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匠才”的生產勞動教育理念,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文化氛圍。
凸顯專業教育的勞動導向,構建“雙線并行”課程體系
專業教育是技師學院人才培養的核心載體,也是培養“準技師”勞動精神、勞動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專業教育中凸顯勞動導向,是提高專業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開創技校勞動教育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但專業教育的勞動價值并不是自然顯現出來的。為此,在院長邵佳洪的主持下,慈溪技師學院將生產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組建跨學科(專業)的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團隊,重構了自主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生產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慈溪技師學院以“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雙線并行為設計思路,精神培育維度,按照“勞動意識→勞動安全、勞動態度、勞動意志→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價值→勞動情感、勞動品質、勞動素養”的螺旋上升路徑建構;能力提升維度則按照“職業體驗→崗位課程→項目研修→企業實習”的階段遞進路徑建構,其核心特質是專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其核心機理是建立產教協同育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將勞動實踐延伸到知識構建、技能實操、創新創造、科學探究等方面。
基于此,慈溪技師學院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打造了“公共必修+崗位必修+特色選修”的生產勞動教育課程群。在該專業高一新生《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上,記者看到該專業公共必修課包含《勞動法規》等通識課程;生產崗位課程對接“設計繪圖”“工藝安裝”“加工制造”“質量檢驗”四大崗位需求,對接“典型零件測繪”“典型零件加工工藝”“組合件加工與裝配”“零件質量檢測”等企業項目,開設了8個項目課程;特色選修課程按照“勞動實踐”“文化素養”“專業拓展”三個類目,開設了家庭護理、家電維修、勞模故事、PLC編程等32門課程。
特色選修課程安排在每周三,學生可以跨專業選擇、跨班級走課、跨年級組團,既鼓勵個體的自主性勞動,也鼓勵合作性勞動。邵佳洪告訴記者,勞動教育課程應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在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上,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愛好。因此,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拓展類課程要求緊扣新時代、新經濟、新領域、新業態的新特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勞動的意識與能力。
突出沉浸體驗的勞動實踐,建設“全域多路”基地版圖
建設實踐基地是慈溪技師學院開展生產勞動教育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然而勞動教育基地如何建設、標準和規范是什么,還沒有相應的規范出臺。2020年以來,慈溪技師學院在《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與管理規范》等相關基地建設規范的基礎上,投入專項資金用于拓寬校內、校外“雙線育人”路徑,打造了校企協同的“全域多路”生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版圖,拓寬了學院勞動教育空間,將學生的價值思想、知識技能、操作實踐融為一體,為學生搭建了真實的“勞育”平臺。
“全域”是指校內基地全域改造、全域覆蓋,集體驗性生產勞動、創造性生產勞動以及科研性生產勞動為一體。為了提升校內實踐基地的沉浸式體驗效果,慈溪技師學院將世界技能大賽理念融入生產勞動基地建設,高標準、高水平新建了建筑金屬構造中國集訓基地和電子技術省級集訓基地。得益于此,近三年慈溪技師學院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共獲6金14銀;在省市創新創業比賽中獲4金7銀9銅。2021年,應雨航、李國慶同學分別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建筑金屬構造、電子技術項目中國集訓隊。
“多路”則是指校外基地一系一精品路線,把生產勞動實踐同社會服務和“雙創”融合起來。慈溪技師學院機械工程系整合方太集團、上海大眾、中大立德股份等合作企業資源,建設“智慧制造”生產勞動實踐路線;電氣工程系依托華強方特(寧波)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寧波公牛集團、翔盛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建設“人工智能”生產勞動實踐路線;園林園藝專業以正大集團、杭州灣濕地公園、慈溪勝陸生態農場有限公司(勝陸農場)等基地為重點,建設以現代農業為核心的生產勞動實踐路線。
涵蓋汽修、電工、園林等多元產業的“多路”生產實踐基地,滿足了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勞動實踐需求。基于此,慈溪技師學院每位學生都要經歷三次校外生產勞動實踐:第一次在高一,為期一周的職業體驗課程將帶領學生觀摩生產勞動;第二次在高二,為期一個月的企業輪崗實踐讓學生體驗生產勞動;第三次在第六學期,為期兩周的中級工技能訓練和考證后,學生以整班建制、頂崗形式進入一線,參與生產勞動。“用人單位對學生勞動實踐滿意度達92%!”慈溪技師學院院長邵佳洪不無自豪地說,慈溪技師學院 6位數控專業畢業生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導彈基地錄用。
立足動態可視的勞動報表,升級“三層四維”評價指標
“在產前紀律遵守環節中,勞動觀念得1分,勞動知識得3分,勞動技能得3分,勞動情感得1分;在產中方案設計環節中,勞動觀念得3分,勞動知識得3分,勞動技能得3分,勞動情感得3分……”登錄“智慧慈技”學生生產勞動評價管理系統的學生生產勞動信息數據庫中,記者清楚地看到了每一位學生的“勞動教育報表”。
對于如何全面、客觀、真實地記錄生產勞動的過程和結果,如何加強勞動技能和價值的情況考核等問題,如何促進評價在勞動課程優化、勞動技能提升方面的正向效應,慈溪技師學院依托校寶在線和釘釘管理平臺開發了“智慧慈技”學生生產勞動評價管理系統,建設了一套可以觀察學生勞動素養(含勞動精神與勞動能力)提升過程的“三層四維”評價指標體系。
“三層四維”評價指標體系即把學生設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對應勞動素養中的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四個維度,在實習實訓教學中,按照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三個階段,設立涵蓋生產勞動安全規范、工量具的使用、產品或作品的檢測、設備的維護與保養、7S要求等方面的9項具體評價指標;在頂崗實習中,根據崗前、崗中、崗后三個階段,設立安全與規范、紀律與禮儀、良率和效率、工位整理、設備維護、工作反思6項具體評價指標。
通過大數據讓生產勞動課程更加規范,生產勞動課的質量大幅提升,學生到課率達到100%,成績優秀率達到85%。不止如此,分析2018年至2020年的相關數據,生產勞動素養的提升帶動了學生參與其他日常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日常勞動實踐的人數由65.3%提高到92.7%,競標承包廁所的班級由42%提高到78%,學生參與綠化認養合格率由79.6%提高到90.1%,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和志愿服務的人數分別達到96%和95.2%,7S執行合格率由82.6%提高到91.3%。涌現出了以“向上向善好青年”曲朝陽、“陽光學生”周望拓等為代表的優秀學生,為學院節約保潔養護經費近60萬元、維修經費近10萬元。
慈溪技師學院通過構建生產勞動教育體系真正做到了勞動有目標、勞動有崗位、勞動有職責、勞動有收獲,使勞動教育內化為學院教育體系的重要模塊。未來,慈溪技師學院將以生產勞動教育為支點,撬動勞動教育全線改革,實現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界定的實施勞動教育的思想教育意義和根本價值——把勞動變成幸福和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