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冬,王曉東
(沈陽工業大學 商貿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3)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學校永恒的課題,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的重要教育教學單元是二級學院。沈陽工業大學商貿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實施經管法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進程中,運用系統科學自組織理論,發揮學院引領主導作用,探索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革與創新相融合、教育與教學相契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1216 模式”,為深化和推進省屬地方工科院校經管法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了借鑒。
自組織理論是研究復雜系統自組織現象及規律的理論集合,主要包括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突變論、混沌學和分形學等關于復雜系統自發運動、自我組織的理論。其中,耗散結構理論和協同學共同構成了自組織理論的核心內容。耗散結構論揭示出,一個系統要能夠自發組織起來,形成耗散結構,必須滿足系統開放、遠離平衡、系統內自催化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漲落作用等條件。協同學認為,系統性質的改變是由于系統中要素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任何系統子系統之間的關聯引起的協調、合作運動,是系統自發走向有序的重要原因[1]。
進入21 世紀以來,復雜性研究使得自組織理論迅速發展,研究應用領域已經從問世之初的物理化學系統拓展到地質學、氣象學、宇宙學,特別是向生物學及社會系統中拓展并取得顯著成效[2]。具體到高等學校學院層面的人才培養系統而言,一方面,需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實施學校的治校章程,完成系統的他組織功能。另一方面,更需要將以專業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工作系統和以輔導員為主體的學生工作系統這兩個重要的子系統協同起來,強化價值引導為先[3],樹立“大育人觀”,根據培養目標,科學規劃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實現教育與教學的無縫結合[4],并運用自組織理論,實施有效的人才培養措施,促進形成系統的自組織機制。所以,學院層面的人才培養系統要發揮自組織和他組織的共同作用,形成系統的開放機制、遠離平衡態機制、非線性機制、協同機制、漲落機制、突變機制,使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實現人才培養系統的躍遷,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經管法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1216 模式”的主要內容是:凝練1 個總體目標——“八維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建立2 個協同體系——教學工作系統與學生工作系統協同育人體系、學院人才培養系統與社會人才培養系統協同育人體系;緊扣1 個培養方案——經管法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搭建6 個實施平臺——思想引領平臺、隊伍建設平臺、教學改革平臺、產教融合平臺、學風建設平臺、創新創業平臺。
沈陽工業大學商貿學院根據經管法類專業特點,凝練了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的“八維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讀一本好書,寫一手好字,練一副好口才,撰一篇好公文,策劃一個好方案,培養一個好特長,應用一個好軟件,塑造一個好思想。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主旨:第一個維度“讀一本好書”主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基礎和專業基礎;中間六個維度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最后一個維度“塑造一個好思想”是“八維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和落腳點,主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專業思維,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實施“八維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主要以課內引領和課外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是專業教師在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中引領學生。教師在授課、作業、課程設計、論文、調查報告、考試、實習實踐等教學環節中,將推薦本專業必讀書籍、強調筆體書寫、實施翻轉課堂、撰寫各類報告以及應用Word、Excel、PPT 等軟件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并進行督導。二是輔導員在學生教育環節和團學活動環節中引導學生。每學期開學初組織每個班級分別開展一次學生走上講臺利用PPT 總結和展望的學期總結主題班會,學院團委還組織各專業和班級圍繞“八維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組織開展各類團學活動。三是教師和輔導員以身示范引領學生思想。通過言行表率促進學生塑造人格,提升素質,強化能力,奠定學生的人生思想基礎。
商貿學院運用復雜系統自組織理論建立了2 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共同核心的全方位協同育人體系。一是教學工作子系統與學生工作子系統協同育人體系。學院穩定、連續地輸入指令措施,促進教學工作子系統與學生工作子系統及其要素引入負熵流保持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通過兩個子系統及其要素內部的協同、合作與競爭,形成非線性機制,形成人才培養合力,經過不斷漲落實現躍遷,促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二是學院人才培養系統與社會人才培養系統協同育人體系。社會人才培養系統主要由實習實踐基地子系統和學生家庭子系統組成,實習實踐基地子系統主要由與學院簽訂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協議的若干企事業單位組成,學生家庭子系統主要由以專業或班級為單元的若干學生家庭組成。同樣,學院穩定、連續地輸入指令措施,促進學院人才培養系統與社會人才培養系統的協同,以學院人才培養系統為主,以社會人才培養系統為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形成人才培養合力,經過不斷漲落實現躍遷,促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商貿學院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首先,建立系統開放機制引入負熵流,組織相關教師到省內外多所院校學習調研,并征求區域內多個企事業單位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還組織了畢業生及所在單位的抽樣問卷調查,形成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思想基礎。其次,按照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反向設計[4],即:根據學校定位和社會需求設定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設定畢業要求;根據畢業要求設定學生能力指標;根據能力指標設定課程體系,形成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思路。最后,聚焦應用型經管法類專業人才培養特點、相關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理念和企事業單位及畢業生反饋意見,明確了學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鮮明特色——“強基礎、重創新;強實踐、重技能”,即:堅持保證每個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的學時數量,強化學生的理論功底,為學生長遠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大幅提高實踐學分,每門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均設置2~4 學時的實踐學時,再加上實踐課學分,使專業實踐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為25%~30%,實現了貫通式實踐教學體系;每門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融入創新方法和技能要求,使學生既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又受到實踐技能的訓練。
在實施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商貿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持續改進的教學評價理念[5]。在完成學校層面檢查、整改、反饋等規定動作的同時,重點強化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學院層面的自選動作,充分發揮學院的管理作用,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一是堅持黨政負責人連續隨機聽課制度。實現全院教師、外聘教師、教改教師聽課全覆蓋,通過反饋交流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二是堅持組織學生評價反饋制度。每屆畢業生離校前,組織畢業生黨員、干部、學生代表座談會或問卷調查,形成人才培養分析報告或意見建議匯總等資料向全院教師反饋。三是堅持開展試卷總結分析制度。在組織各專業教師對確定的專業基礎課和主干專業課試卷分析之后,形成反饋意見推進共性問題持續整改。四是堅持實施畢業論文評價反饋制度。對每屆畢業生論文以教師報選方式聘請學校教學督導組專家進行評審確定獎勵等級,同時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全面反饋整改。
商貿學院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各人才培養環節之中,圍繞經管法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搭建思想引領、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產教融合、學風建設和創新創業6 個平臺,使學院層面人才培養系統的各子系統及要素之間發揮自組織和他組織的共同作用,促進形成系統的開放機制、遠離平衡態機制、非線性機制、協同機制、漲落機制、突變機制,實現人才培養系統的躍遷,穩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搭建思想引領平臺。學院建立人才培養過程學習交流和持續改進的平臺,將教學工作系統和學生工作系統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過程、工作結果及存在問題以不定期電子期刊《商貿園地》方式編發,已編發158 期,共計113 萬字。根據現實需要階段性地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有針對性地圍繞教學理念、學術水平、職業成長、學術熱點方面,面向教師或學生舉辦《商貿講堂》。學院采取樹立榜樣、典型引路的措施遴選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作為《商貿風采》示范典型進行宣傳,引領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引領學生錘煉思想、錘煉本領。
二是搭建隊伍建設平臺。學院先后組織了由高級職稱教師和學校教學優秀教師跨專業指導青年教師的“一幫二”培養方式、本專業指導青年教師的“一對一”培養方式、協調組隊教師自愿報名的“五助五”精準對接長期培養方式,注重培養青年教師。連續組織青年教師暑假期間在中國大學MOOC 愛課程網和遼寧省本科教學網上系統學習網絡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和在線開放課程,連續在每年教師節為教師購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等提升教師教學理念、能力視野的書籍,組織教師閱讀并撰寫心得促進教學改革。每兩年組織由全院學生提名評選“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并在教師節進行表彰。每年連續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學院還將廣泛征求到的教師意見認真研究、回復并落實,同時根據教師的建議和要求,支持教師參加省級以上各級各類學術會議及專業培訓,組織教師到其他高校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習調研,擴展教師視野。
三是搭建教學改革平臺。第一,推進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課程教學改革。一方面外聘兼職教師實施置入式課堂教學改革,外聘兼職教師為區域內企事業單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政府領導、企業高管、法官、律師、專利代理人及業務骨干。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師開展多模式課堂教學改革,包括案例式教學改革、翻轉課堂式教學改革、模擬實務式教學改革和研討式教學改革。第二,推進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實踐環節教學改革。一方面構建實施專業理論課內置實踐學時的實踐教學方式,推進教師實施專業理論課內置2~4 學時的實踐訓練;另一方面成立專業協會開展第二課堂的專業實踐活動,由專業教師主導的專業協會實踐活動,在學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第三方面開展畢業生“最后一公里”實務培訓活動,連續策劃并實施了在畢業生離校前面向畢業生的專業“最后一公里”實務培訓,為入職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使畢業生深深感受到母校的情懷。
四是搭建產教融合平臺。學院相繼與20 個區域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連續穩定地開展了實質性校企合作。第一,將認識(專業)實習由分散實習改為集中實習。學院將各專業的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由原來的分散實習改為統一安排到校企合作基地的集中實習,實踐證明,集中實習解決和規避了分散實習普遍存在的諸多弊端,學生收獲很大。第二,穩定參與電商項目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學院電商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師生共同參與的智慧社區、“饞貓特特”互聯網+美食運營、O2O 運營等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多方合作項目。第三,階段性參與推進區域電商園發展。學院與電商園區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服務平臺運營,師生經過系列培訓,參加皮裝店、泳裝店、假領店的運營和搜索引擎優化工作,由學生運營的跨境電商項目實現營收。第四,建設教育部高教司2018 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與項目基地開展合作,公司技術專員深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第五,與區域銀行拓展合作方式實踐鍛煉。學院在區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學生志愿者階段性到銀行的各個支行網點進行志愿服務,進行實踐鍛煉。
五是搭建學風建設平臺。第一,教學工作系統夯實教學管理。一方面對各個教學環節加強督導檢查和管理;另一方面在學生離校前征求畢業生對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并加以落實持續改進。第二,學生工作系統建設優良學風班。一方面積極開展學風狀況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體系;另一方面加強優良學風班的過程管理和目標建設,學院優良學風班數量始終位于學校前列。第三,建立機制引領學風建設文化。建立推動優良學風和優良班風的長效機制,學院每年召開學風建設表彰大會表彰褒獎商貿之星,引領學院良好的學風建設文化氛圍。
六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第一,發揮專業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主渠道作用。學院有效實施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工程,引領學生入駐學校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第二,發揮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主渠道作用。學院主動積極組織師生參加省教育廳及以上級別的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提升。第三,發揮教師科研優勢提升學生研究能力主渠道作用。教師引導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研究。
學院黨政班子共同負責“1216 模式”的頂層設計、總體策劃和組織實施,統籌領導全院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完成“1216 模式”涉及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調整修正,確保“1216 模式”落到實處,發揮效力。各系室共同負責“1216 模式”的協調落實,全院教師和輔導員將“1216 模式”具體實施到位。
學院依據目標要求、工作進展和實際情況有效規范地實施“1216 模式”,相繼推出和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并適時組織落實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持續改進,確保“1216 模式”的實施效能。
學院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引領和激勵教師和輔導員實施“1216 模式”,把思想和工作集中到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上來。學院制定了獎勵制度,按照教師申報、公正評選、公示公開、發放獎勵的程序對實施“1216 模式”做出貢獻的教師進行獎勵,增強教師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電子商務專業2017 年獲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沈陽工業大學-遼寧聯眾科技開發集團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018 年獲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沈陽工業大學-中嘉博眾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項目獲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8 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7 級會計學專業學生在2019 年6 月遼寧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工作《中級財務會計(一)》統考中取得平均80.2 分的優異成績;學生在省級及以上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共計260 余人次,其中獲國家級大賽一等獎5 人次,在省級大賽獲得一等獎40 余人次,創新創業成績優異;基于黨政協同創新、師生協同創新、校企協同創新的“基層黨建工作‘3+3’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2018 年遼寧省高校黨建成果二等獎;聚焦知識產權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師生共同參加的“發揮黨員專業優勢,服務地方法治建設”黨日活動獲2017 年遼寧省高校主題示范黨日二等獎;學生的思想素質、綜合能力受到企業高管、實踐基地員工、就業單位、學生家長等多方肯定,學院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攀升。
一是運用自組織理論引入負熵流、遠離平衡態,促進人才培養系統實現躍升,能夠有效提升經管法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過程管理,將教學工作系統和學生工作系統、學院人才培養系統和社會人才培養系統協同起來,能夠有效提升經管法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三是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保障機制和非線性機制,改革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能夠有效提升經管法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