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金壇上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問題,從而提出下一步建議,更好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現狀;問題;建議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載體。2016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2018年國家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載體,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自2010年江蘇省創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相繼建成。江蘇省金壇上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自2010年創建以來,經過10年建設,在推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項目相繼落戶園區,逐步呈現后續發展乏力現象,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園區位于茅山旅游度假區南部,規劃總面積4.15萬畝,核心區1.05萬畝位于薛埠鎮上阮村。園區自規劃建設之初,深入挖掘薛埠鎮地理條件、自然資源和產業特色,確定發展經濟林果為主導產業。2012年園區被認定為江蘇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目前現已形成經濟林果基地近4萬畝。在2016年對全省91個農牧為主的省級農業產業園區監測評價中,上阮園區被評為優秀園區,先后榮獲“江蘇省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國創新創業基地”稱號。
2.1 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自2010年園區規劃建設以來,區、鎮兩級政府共計投入近2億元,不斷完善道路、塘壩、溝渠、指示標牌等基礎設施,先后進行中低產田改造3.1萬畝,流轉農田和山地1.8萬畝,加固水庫塘壩19座、疏浚排灌渠道25公里。2018年貫穿園區的265省道通車,隨著上阮美麗鄉村示范區項目啟動,2019年重點修建上阮公路至溧陽一號農路連接線工程、上阮公路至李家山民宿區園區支路共計8公里,升級改造原上阮村委會為游客服務中心,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
2.2 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加
園區實行“政府主導、企業經營”運作模式,始終堅持以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推動林果茶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園區共培育農業企業80余家、農民合作社40余家、家庭農場30余家,其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其中江蘇京東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培育了京東農業、后稷循環農業園、申莆獼猴桃、千畝櫻花園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業項目,實現年產值6.5億元。
2.3 科技服務水平逐步提升
園區發展注重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與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品種、技術推廣合作關系,先后引進新品種70余個,應用推廣新技術20余項。2019年,結合薛埠鎮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項目建設,圍繞茶果優勢產業,深化與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省市農科院及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引進茶果新品種60余個,示范應用新技術5項,切實提高產業研發、引進、示范和推廣水平。
2.4 三產融合發展取得成效
以建設上阮美麗鄉村示范區為契機,園區大力發展農業休閑觀光,培育了茅山南湖養生度假莊園、超群果園、千畝櫻花園等一批特色農業旅游景點,自2013年連續舉辦鄉村旅游節、上阮賞花季、水果采摘節、自行車公開賽、攝影比賽等宣傳推廣活動,打造“春季賞花”“夏季采果”園區農業旅游品牌,建設上阮農業公園。
3.1 園區管理機制不完善
園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模式,2011年8月,上阮園區管委會成立,由薛埠鎮主要領導擔任法人,抽調農服站工作人員現場辦公。自園區管委會自批準成立,沒有專門核準編制,隨著園區創成后工作人員人事調動,園區管理逐漸成為鄉鎮農技推廣部門的條線工作,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呈現管理松散現象。
3.2 入園項目缺乏動態管理
在引進入園40個項目中,少部分項目存在建設進度緩慢、運營不善、疏忽管理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園區后續發展。比如宏豐食用菌、鑫田農業由于建設方資金鏈問題,項目基本處于停擺狀態;玫瑰風情園由于整體投資較大,花茶等農產品加工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僅靠花季門票收入很難維持企業日常經營;龍翔蘆筍基本處于半生產狀態,前期搭建的鋼架大棚設施沒有充分發揮生產效益。由于缺乏項目淘汰機制,受到前期園區與企業簽訂的土地承包協議限制,這些“僵尸項目”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影響園區整體形象。
3.3 缺乏農產品深加工
農業生產大部分停留在農產品初加工階段,僅有的農產品深加工主要聚集在山芋粉絲加工,大部分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整體規模偏小,缺乏深加工龍頭企業。尤其是特色優勢果品產業,受限于企業規模、建設用地、資金投入等因素,缺乏果品深加工,整體產業鏈條較短,農業附加值較低。
園區將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強鎮、上阮美麗鄉村等重點建設項目,聚焦產業提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1 重新修訂總體規劃
園區現行的總體規劃是2010年編制的,整體較為粗略,隨著近幾年新項目的引進與建設,“四區八園一中心”的總體布局早已經不適合描述園區項目布局,雖然之后出臺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果樹產業規劃,但都是從單一角度給出的專項規劃,需要盡快修訂園區總體規劃,為下一步園區發展指明方向。
4.2 完善公共服務平臺
由于土地指標、資金投入、人員配備等因素,計劃建設的園區公共服務中心一直未能建成,下一步,將結合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項目和上阮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將園區管委會設立在246畝水果科技展示基地內,完善農民培訓室、農產品檢測室、園區整體導覽沙盤、生態停車場、公共衛生設施、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目標建成全方位、職權一致、上下聯通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4.3 建立項目動態管理機制
對運營管理不善的項目負責人需盡快約談,幫助企業尋求轉型之路。確實無法繼續運營的,將探討制定項目退出機制,盡量避免出現土地荒廢情況。后期項目引進堅持“寧缺毋濫”原則,不僅要嚴格園區準入機制,更要落實項目退出機制,加快“騰籠換鳥”,讓土地資源效益落到實處。
4.4 增強農民參與程度
通過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園區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上阮村的農民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12900元到2020年的29800元,有了大幅增長。但通過分析村民的收入構成,基本以務工工資為主,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占比很低。園區帶動農民增收主要是通過土地租金、提供再就業崗位的形式實現,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方式過于單一,下一步將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業休閑觀光產業,尤其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李家山特色民宿村,將極大帶動農民參與積極性,通過引導農民開展果品采摘、農家樂、民宿等方式,不僅要做到帶動農民增收,更要實現家門口致富。
綜上,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聚焦產業發展,但需根據實際,找準定位,在產業數量上,應聚焦單一主導產業,或選擇產業關聯度高的2個產業,以確保產業做大做強。只有夯實了產業基礎,才能尋求多元發展,走產業融合道路,進一步提升農民參與積極性,園區才能呈現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