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言芳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火燒崖小學,甘肅 蘭州)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科學組建小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生生之間圍繞學習內容交流討論,碰撞思維迸發智慧火花,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又能展現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創造力,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成長與綜合發展,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還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符。當前,在新課改的深入推動下,小學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變革成為一種必然,“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應用。
首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際上也是對語文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大變革,不僅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加強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氛圍。
其次,語文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與語文教學特點相符。小學語文的特點是集人文性、工具性為一體,而合作學習的本質特性在于注重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以及互動。合作學習的核心是學生之間產生合作的情感,更為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之中所發揮的作用,而且其評價也是以合作學習的總體成績為主,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成為積極的動力,營造了公平、公正、合理競爭的良好氛圍。合作學習也有利于打造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打破學校與生活之間的壁壘,實現了課程教學、語文活動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結合。
最后,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單向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學模式較為固化,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都不高,難以更好地在學習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合作學習的開展,將教學的問題和任務拋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圍繞任務或者問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圍繞產生的疑惑而集結眾人智慧努力進行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考能力,拓展思維,更深入地了解所學知識。小組合作學習也與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相符,學生學習交流的對象是自己的同學,相互之間沒有距離感,大家圍繞共同的問題、任務積極學習,積極思考,更有利于增進情感。在團隊合作下,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不斷增強,從而體會到集體的智慧,產生集體榮譽感。
語文教師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時,應搭建科學、合理的小組,其目的是讓各組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均衡發展,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并沒有達成這一目標。教師未能對學情進行全面了解,有的小組合作僅以座位排序進行,這使小組內成員搭配不合理,組員無法形成互幫互助、互促共進的良好氛圍。也有因分組優劣不均衡,出現優秀學生“唱獨角戲”的情況,其他人得不到關注與重視,無形中打擊了小組成員的學習信心,其能力提升受到一定阻礙。
一些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是對每一位學生都要給予平等對待,切實讓學生通過團隊的互助共進,各抒己見,表達觀點,展示自我。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存在,其學習水平、性格特點、學習基礎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分組平衡差異。但是從各小組學習情況看,優等生都在積極思考,展示機會多,而且善于表達,但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聽教師的講解,也被動地聽同組成員闡述想法,被動接受知識,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小組合作學習中所獲并不多。為此,教師在分配教學任務或者拋出問題時,也需要為這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機會,促進不同學生都得到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根據各小組的表現及時給予評價。通常,教師以整個小組的具體表現與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重視對整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卻忽視了各小組學生個體的發展以及學習認知情況,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未真正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教師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運用價值,認真學習與之相關的理論,切實領會小組合作學習所包含的內涵,突破傳統思維,樹立現代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合理引入合作學習意識,結合具體的校情、學情探索適合本班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明確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首先,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升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今社會已步入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合作,學生能圍繞不懂的問題調動思維,發揮想象,先問自己再問同學、再問老師,通過集結集體的智慧,突破重難點問題,有效獲取知識,增強理解力以及合作意識。其次,教師制定分組的具體規則。進行分組時,教師要先確定小組人數,以4~6 人為最佳,同時對組內各成員具體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異質組合作為組內的合成原則,而組與組之間則是以同質組合為原則。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學生與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分為一組,語言表達好的學生與語言表達較弱的學生分在一組,思維敏捷的學生與思維較緩慢的學生分在一組,那么,每一組中都有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能力較弱的學生,這樣進行均衡搭配,以優帶劣,互促共進。最后,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效能。教師在分組前應深入、全面地了解全班學生的個性特征,考慮每一名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性格特點。在給各小組分配任務或者設計問題時,有難有易,體現層次性,從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每一層級學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互促共進、互幫互助,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達到。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管理能促使小學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應有效互動交流。在學生合作探究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不能完全放任小組隨意活動,而是要成為參與者,及時給予指導,并及時給予鼓勵。合作學習中,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合作探究理念,與學生共同置身于合作中,成為參與者帶動學生,及時轉換角色,把原來的主導性教師管理轉變為民主式的師生之間的共同管理。
1.開展討論探究式的合作學習
語文教師采取合作學習方式時,通常是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問題,或者合力完成任務。問題與任務的設計應體現價值性,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設置具有價值,值得挖掘、探索的問題。如果教師提的問題太過簡單或者難度太大,都無法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難度適中的問題才能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接近,切實激發學生討論交流的熱情,使學生調動思維,敢于表達自我觀點與意見,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師應對學生討論的時間進行有效把握。如果學生討論的時間過短,產生的效果不大;討論交流的時間過長,學生在討論中可能會出現“顧左右而言他”的散漫現象,無形中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與質量。為此,教師需要提出具體的要求,討論的內容要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而且要兼顧小組各個成員的認知水平,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圍繞討論內容發表個人觀點或者建議,使學生樂于投入合作學習與交流中,綻放個性化的火花。此外,教師應精選合作學習的內容與時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一環節,教師要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經過精心準備,在教學時教師選擇最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以及把握好提出問題的最佳時機。包括學生解讀教材重難點,學生出現不懂的問題或產生疑惑時,又或者是內容過于復雜,而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當學生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時,又或者是在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以及對知識進行總結與整理時,都可以成為合作學習的內容。
2.開展表演形式的合作學習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自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表演形式的合作,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本開展分角色表演,使人人都參與活動,從中獲取知識,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并且能由淺入深體悟文本、觸摸文本的內核。如讓各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小英雄雨來》課文學習時,教師鼓勵小組成員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并且反復有感情地朗讀,揣摩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點,既將雨來的聰明機智與勇敢朗讀出來,又將敵人的兇狠殘暴表現出來。各小組學生在角色扮演下惟妙惟肖地朗讀,內心充滿了愛憎分明的情感,同時整個課堂上也充滿了活力,激蕩著濃濃的情感。各小組學生演繹文本后,教師也可選擇合作表演成功的小組,為整個班級學生進行展示,也能讓小組的成員感受到集體榮譽感。教師還可以鼓勵各小組根據課文進行再創造、再加工,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各小組承擔起由編到導再到演繹的全過程,使學生在積極合作中獲得情感上的滋養,同時,也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表演中深入地把握人物特點,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搭建課外小組合作的平臺
課外小組合作既體現在課前環節,又體現在課后環節。課前環節是指預習,確保上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有效預習。為此,在課前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所要教學的內容查找資料,為更好地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做好準備。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找出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個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課前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再進行小組交流討論,鍛煉學生的搜集、整理以及歸納能力,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疑惑及時記錄,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而在課后復習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在查漏補缺中,不斷構建自我知識框架。小組長要將本組組員在學習中的具體情況進行記錄,第二天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通過反饋信息及時完善和調整自己的教學。
圍繞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情況,教師應及時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就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而對于一些小組在合作中運用的好方法要鼓勵、表揚,然后在全班推廣。教師對各小組及時評價,也就意味著要關注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及時進行評價,既包括對整體小組的評價,又包括對學生個人的評價。對小組的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內部的分工是否明確,如整個小組是否有專人負責記錄、匯報以及觀察,是否深入、積極地圍繞問題進行集思廣益,又或者最終是否形成了一定的結論等,通過多方面、綜合性的觀察與評價給予指導。教師同時就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具體的參與情況,如在討論中是否會主動思考問題,是否敢于闡述自己的建議與意見,以及小學生在討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等,及時評價,及時給予指導,確保學生的交流有質有量。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及時評價中獲得正向的引導,使其更樂于投入合作學習中展示才能。
其間,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教學評價的目標則是對學生進行激勵與鼓舞,能促進學生進步與成長。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方法要體現多元化,避免統一標準而使學生沒有動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既包括教師對整體評價、對個人的評價,又包括本組組員相互之間的評價,還可以是組與組之間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也要體現多元化。小組成員的思維是否活躍,對問題的分析是否有條有理,小組是否具有積極思考的精神與創新精神,是否敢于突破課本展示新觀點、新想法。教師通過多元評價,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小組的集體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得以提高。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暢所欲言,展示個性。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樂趣,體驗快樂,同時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實踐體驗,不斷激發興趣,提升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