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云
(福清市濱江小學,福建 福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的是進行課內文本閱讀和單篇課外閱讀,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善、系統的體系,教學方法也缺乏創新性,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不高,在閱讀期間沒有耐心,存在盲目性。整本書閱讀整體的教學效果難以滿足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對教學策略實踐效果進行優化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課程創新的重要任務,結合實際找到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近幾年,語文課程標準一直在改革,對小學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閱讀的引導,以使學生能夠愛上讀書。小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方面體現出明顯的能力不足、邏輯思維較差等問題,但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的重視度全面提升,對閱讀量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小學階段科學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欠缺,興趣不足,閱讀速度緩慢,閱讀量無法快速增加,因而對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優化非常必要。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新時期,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任務的落實,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快速、綜合性的提高。通過閱讀多種類型的書籍,學生接觸更多語言,這對學生語言能力與閱讀思維提升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樣化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靈活的引導,帶領學生開展高質量閱讀活動,逐漸讓學生領略到書籍中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學生愛上閱讀。同時,巧妙設置趣味性活動和互動教學環節活躍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整本書閱讀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閱讀思維、能力與意識,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益處良多。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期間,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即需要對整本書的內容、邏輯、構架、人物、內涵等進行綜合分析與把握,要站在整本書邏輯基礎上對閱讀教學進行規劃,讓閱讀教學指導思想全面覆蓋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全過程,避免閱讀指導出現片面性。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規劃當中,教師要從客觀的角度對整本書進行全局講練,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整本書閱讀思想;要依據整本書特征與核心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保證閱讀指導與整本書的邏輯、遞進關系的一致性,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夠循序漸進,對書籍內涵和思想進行完整、準確的把握。
教師要明確整本書閱讀教學是一項系統化活動,并且不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前與課后均要進行關聯,使學生在閱讀的全過程中能夠得到教師的科學指導,找到適合自身的閱讀模式,進而更順暢地開展閱讀活動。教師需要明確不同教學階段的重點,課堂教學中要對閱讀方法、思維進行重點指導,課后教學需要先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綜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當中,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完成整本書閱讀學習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具體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期間,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愛好、特點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進行靈活調整,實現對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的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整本書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在對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進行培養之前,教師自身的整本書閱讀能力需要得到保證,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整本書閱讀方法,更好地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因而,教師需要先對書籍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然后根據實際教學條件以及學生整本書閱讀學習需求、特征來對教學內容、方法進行創新,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根據學生閱讀學習的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整本書閱讀方法。同時,教師要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之前,對閱讀文本進行閱讀,對內容、文體、思想等進行準確的掌握,為教學方案規劃奠定基礎,這樣在學生閱讀遇到問題時就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地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閱讀期間,也需要從小學生閱讀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閱讀的興趣點進行分析,再根據整本書的實際情況對閱讀教學方法進行調整。
以《夏洛的網》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這本書的中心內容是小豬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的友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閱讀活動,并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如書籍的題目為什么叫“夏洛的網”?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期間對故事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進行分析,對書籍的整體思想有基本的掌握。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如對文本情感表達內容進行重點講解,然后設置不同閱讀任務,根據學生閱讀基礎進行合理分配,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找到答案,并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明晰整本書的故事邏輯脈絡,進而對故事內容、思想有深入的理解。還可以設置主題閱讀活動,如可以開展“愛與生命”主題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期間帶入主題,對故事內涵、思想進行思考,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掌握閱讀方法,促進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些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經驗也比較少。閱讀的興趣培養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只有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促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而且,小學生閱讀的目的性缺失也是非常明顯的,需要教師增強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增加教學的互動環節,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同時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書籍故事情境,讓學生更好地在書籍故事中遨游。
以《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西游記》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豐富,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就可以設置趣味性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唐僧、豬八戒、孫悟空、沙和尚與妖精等角色,根據文本情節描述進行表演,同時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角色的衣服、道具,為學生創設更真實的情境。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表演,然后進行互評,這樣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生表演期間,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引導問題,讓學生對角色的人物形象與特征、故事情節與內涵等進行思考,從而對整本書的人物特征、中心思想進行思考領悟,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對閱讀知識進行吸收,通過問題的思考來對學生的閱讀邏輯、思維能力等進行強化。同時,小組之間的互評與討論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語文課外閱讀書籍的數量和種類都比較多,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之前,需要對書籍特征進行明確,依據書籍的類型來開展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指導,使學生掌握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比如,實用性的書籍,一般采用的是敘述的方式,語言非常簡單,用詞比較考究,嚴謹性和規范性較強,包含豐富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以《昆蟲記》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本書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講解不同昆蟲的生活習性、特征,實用性、理論性特征明顯。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快速閱覽和跳讀,對整本書的主要內容進行大概的了解,讓學生對書籍特點進行了解。然后帶領學生一起閱讀第一卷第一章“圣甲蟲”,初步閱讀,對文本表述的邏輯性進行了解,然后分析圣甲蟲都有哪些習性,讓學生對擬人化語句進行尋找提煉,進而帶領學生對科普性文本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學習。
要想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那么在閱讀課中,教師就要適當地引導而不是進行主導性的講解,給予學生更大想象的空間。例如,《荷花》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就要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所寫的“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讓學生發揮想象,身臨其境地感受荷花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美感,更愿意與自然親近,更愿意從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閱讀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簡單的讀而是理解,不僅要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心情,還要通過對文字的理解來感受美。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自己出謎語,也可以鼓勵學生出謎語,讓其他同學猜謎語,也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展現荷花的風采,如“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這樣的謎語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去理解所描述的物品是荷花,同時也可以選擇和蓮藕有關的謎語,讓學生能夠積極融入進來。
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想象力以及語言的組織能力。如問題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問題2:文中都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問題3:畫出文中的生僻字,并給課文劃分段落,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的。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通讀課文,能夠提升學生閱讀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在課文中有角色扮演,那么可以同桌之間互換身份進行閱讀,讀出語言中的感情。如《陶罐和鐵罐》這一課,學生同桌之間可以互換身份來閱讀陶罐和鐵罐的語言描寫部分,通過讀出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遜,充分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通讀全篇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陶罐和鐵罐最初相遇的情景以及最后面臨的不同結局。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找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朗讀課文。情境不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鼓勵其他學生針對角色扮演同學讀的語氣進行評價,并且多鼓勵學生加入角色扮演中,這樣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是活躍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優勢,進而使其理解課文所描述的畫面。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具體段落,一邊讀一邊想象所描述的畫面,同時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小學生由于積累不足,在寫作方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進行優美段落的積累。大多數小學課文都有很多背誦的要求,大篇幅的背誦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要通過對文章的理解進行背誦。例如,三年級的《火燒云》這一課,小學生在通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感受火燒云的畫面,同時認識云彩變成了什么樣子。像大狗、像獅子,轉眼間又消失不見,這樣的畫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那紅紅的火燒云的變化。學生也能夠通過這樣的畫面想象來提升背誦能力。又如四年級所學的《觀潮》,這篇課文描述的是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闊,有的學生可能到錢塘江觀看過大潮的壯舉,但有的學生并沒有看到過,所以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錢塘江大潮的壯闊景觀以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本文需要背誦的自然段看上去字數很多,但是通過觀看視頻對大潮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背誦就會很容易。教師也可以通過填空的方式將重點詞去掉來引導學生背誦。
綜上所述,小學課外書籍的有效閱讀能夠為學生語文閱讀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助力。在學生閱讀期間,教師的科學指導非常重要。因而,語文教師需要提高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根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情況、特征,找到適宜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