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芳
【摘要】繪本是一種融趣味性、藝術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書籍,幼兒園大班利用繪本進行傳統節日教育,不僅能使幼兒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陶冶幼兒情操,還能幫助幼兒學習語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文章從繪本的素材篩選、活動拓展、應用建議三個層面進行論述,詳細闡述利用繪本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班幼兒;繪本;傳統節日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2—0115—04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引導幼兒了解傳統節日風俗、感悟文化之美,能讓幼兒感知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厚內涵和無窮魅力。而繪本圖文并茂,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閱讀載體。利用繪本,落實幼兒傳統節日教育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利用繪本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1.線上線下有效結合,拓展繪本篩選途徑。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學前教育可選擇的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教育資源增多外,互聯網上也涌現出許多適合于大班教育的資源。幼兒教師在挑選繪本時,應將之納入到考慮范圍之內。紙質繪本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其優勢在于能讓幼兒根據自身情況仔細觀察繪本內容,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電子繪本的優勢在于能夠將靜態的畫面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增強了繪本內容的動態性,更容易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因此,在篩選教學所用的繪本時,幼兒教師應綜合考量紙質、電子繪本的特征,綜合篩選。在為幼兒挑選傳統節日相關的繪本時,要將線上篩選與線下篩選結合起來,有效拓展繪本閱讀素材選擇的范圍和深度[1]。對于線上閱讀素材的篩選,通常的做法是:教師可以在某購書平臺和檢索繪本的APP軟件中,以“傳統節日繪本”“大班幼兒”作為關鍵詞,查找適合幼兒階段的繪本素材資料。同時,通過發起和組織問卷調查,參考大家對大班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時繪本選擇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作為教師篩選繪本的主要參考。線下的篩選則主要通過走訪書店、圖書館、社區繪本藏館,進行實地調查統計。僅除夕和春節這兩個節日的繪本素材,教師就可以收集到《小年獸》《門神鐘馗》《快樂過年》等優秀的繪本,為幼兒園大班的傳統節日教育帶來了豐富的繪本教學素材。
2.全面考慮,精選優質繪本。繪本資源的篩選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由于近年來繪本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的趨勢,幼兒教師在選擇時需要考慮到國家、文化背景、主題、適用年齡等多個方面,同時要注意繪本內容的質量。并非每一本高分推薦的繪本都適合幼兒園大班教學,在仔細閱讀收集的繪本以后,筆者發現部分繪本的高分評價有些名不副實。比如圖片過小、內容不夠生動、頁數偏多、文字偏密,甚至有的繪本沒有調整好圖片與文字的比例,前一頁全部是圖片,后一頁全部是文字,圖片和文字以兩極分化的狀態存在等現象[2]。這樣的體會很容易削弱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誤認為閱讀繪本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因此,筆者從繪本的圖片、文字等角度綜合考量,篩選出畫質優美、內容豐富、文字精煉的繪本資源,作為傳統節日教育的首選素材。
3.豐富題材,開闊閱讀視野。綜合考量當前市面上的繪本,幼兒教師不難發現,繪本資源的細分越來越明顯。按照不同標準可以將繪本劃分成不同類型,繪本也不是只有閱讀型一種,甚至出現了搭配動手操作素材的繪本。面對琳瑯滿目的繪本資源,幼兒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選擇主題相應的題材,并盡量通過組合不同類型的題材來達到開闊閱讀視野的目的。對于相同的節日,若用不同的繪本輔助教學,會讓幼兒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體會。在篩選繪本素材時,筆者會有意識地博采眾長,集合多個繪本的優點,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傳統節日。比如,在介紹中秋節時,筆者選擇了《伊伊的中秋節》《中秋節的故事》兩本繪本。前者主要講了主人公伊伊在中秋節那一天與朋友一起制作和品嘗美味的月餅,在晚上一起快樂地游覽燈會,繪本將中秋節的節日風俗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幼兒,但這篇故事并未講述中秋節的來歷。而《中秋節的故事》這本繪本則將中秋節的傳說娓娓道來,正好彌補了前者的不足。由此,筆者引入多本繪本,完成知識層面的互補,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開闊了幼兒的閱讀視野。
1.親子閱讀,營造溫馨氛圍。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家長對幼兒成長狀況的關心程度越來越高,大部分家長也愿意主動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安排,學習正確親子相處的方式。因此,在利用繪本資源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時,幼兒教師考慮到傳統節日與生活的關聯性,可以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到繪本閱讀中,向家長介紹利用繪本引導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知識,并培養幼兒節日情感的方法,從而推動親子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實踐證明,依托家園合作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能助力傳統節日教學順利開展。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與幼兒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同時,倡議家長推薦和分享有關傳統節日的優秀繪本電子書,提倡家長陪伴孩子睡前閱讀,共同了解上元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來歷、不同地域的節日風俗、節日故事等。家長在與幼兒共同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讓幼兒了解了豐富的傳統節日知識,還加強了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系。
2.自由創新,開闊幼兒視野。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其在幼兒園中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對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已經十分熟悉,這時教師一味地重復常規的閱讀活動,很難再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因此,針對于大班幼兒喜愛的教育活動的特征,幼兒教師應順應幼兒的天性,在繪本閱讀中鼓勵其自由創新,以此開闊幼兒的視野。大班幼兒在瀏覽傳統節日繪本時,通常會產生多種多樣的感悟,這些感悟充滿了童趣,是幼兒對傳統節日的個性化理解[3]。因此,教師利用繪本進行教學時,可以為幼兒提供手工制作或者繪畫等平臺,鼓勵其自由創新,讓其用富有創意的作品將內心的感悟表達出來。比如,閱讀完繪本《趕年獸》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收集紙殼、細繩、彩紙等生活廢棄物品,通過獨立制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出有關“年獸”的手工作品。
3.聯系生活,感悟文化內涵。在進行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繪本閱讀活動時,為了展現傳統節日的內涵與風俗習慣,繪本內容大多以生活為出發點,真實地呈現了傳統節日在生活中的慶祝方式。因此,在圍繞繪本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時,幼兒教師要溝通繪本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大班幼兒深切地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并理解文化內涵。傳統節日具備深厚的人文內涵,在進行傳統節日教育時,可以將傳統節日繪本的閱讀學習與幼兒的生活聯系到一起,使幼兒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深化傳統節日教育的成效。比如,在帶領大班幼兒閱讀《臘八粥》這本繪本時,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一次烹飪實踐活動,讓幼兒在閱讀完這本繪本之后,挑選合適的食材,嘗試分辨這些食材,并了解和親自參與臘八粥的制作過程,品嘗臘八粥的味道。通過這種方式,幼兒在閱讀繪本時,能深刻感受到傳統節日與自己生活的息息相關和趣味性。幼兒教師再適當因勢利導,讓幼兒深入了解“臘八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完成傳統節日教育的傳承。
4.情景交融,展現節日魅力。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在傳統節日教育方面,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動體驗比許多次生硬的知識講解更有教育效果。大班幼兒如果能在節日氣氛濃厚的閱讀情境中了解傳統節日,則其不僅會牢記傳統節日相關的習俗,還能對傳統節日產生積極的情感。因此,在呈現繪本內容時,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的具體內容創設情境,帶領幼兒在閱讀中走近傳統節日,了解傳統節日的慶祝過程。幼兒好奇心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節日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節日氣氛,以調動起幼兒閱讀繪本的好奇心[4]。比如,帶領幼兒閱讀繪本《重陽節》時,可以通過圖文、視頻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引領幼兒在阿楠跟隨爸爸媽媽看望阿公的故事情節中體悟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此外,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幼兒參加“重陽節”尊老、敬老的實踐活動,帶領幼兒一起參與登高賞菊的秋游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啟蒙幼兒對傳統節日獲得認同感。
5.多措并舉,拓寬教育形式。以繪本為主要資源開展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并不意味著教師只能使用繪本資源,教師應通過融合其他教育手段豐富繪本閱讀的形式,使幼兒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目前,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大多比較齊全,隨著科技發展而衍生出的幾種教學手段都能夠應用于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使用電子白板等工具輔助繪本閱讀活動,使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接收信息。幼兒的課余時間相對寬裕,如果能妥善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將繪本閱讀巧妙融入其中,可以提高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效率。比如,下午游戲時間,在大屏幕上播放有關傳統節日的動畫故事,還可以將幼兒傳統節日繪本中的兒歌、童謠制作成在游戲時的背景音樂,或者將這種音樂設置成鬧鈴,用來喚醒午睡的幼兒。通過這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幼兒洗漱、吃飯、起床、穿衣時都能聽到有趣的故事。此外,還可以通過家校共育將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延伸至家庭和社區活動中去,家長帶領幼兒為敬老院老人送溫暖、制作風箏、逛廟會等,將社會實踐和傳統節日教育有機融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除了上述策略,借助繪本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仍然有許多需要思考和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途徑和方法值得探究和實踐。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專業培養。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學前教育變得越來越規范,并在去小學化的趨勢下面臨著全新的教育形勢。在此背景下,幼兒教師必須要摒棄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將創新精神融入到教學活動的組織中。由于學前教育面向的范圍越來越廣,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基礎保育能力外,還要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努力成為幼兒成長路上的優秀榜樣。如果教師對傳統節日知之不詳,或者對教育方法不研究、不思考、敷衍應付,一定很難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繪本進行傳統節日教育之前,應當精心準備,同時查閱傳統節日相關資料,對繪本中提到的節日特色、節日來源、節日傳說、節日風俗深入解讀。在此基礎上,適當注入卡通元素,巧妙設計活動,力爭兼顧節日教育的趣味性與文化性。想要完成這個目標,教師必須具備優秀的專業素養,同時對繪本教學有著豐富的經驗[5]。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育部門組織的專題培訓和校本研修,深刻理解繪本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認真研究幼兒繪本教育的實施影響因素、優化措施,同時做好繪本閱讀設計和修改[6]。
2.注重總結反思。在使用繪本資源推動傳統節日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不難發現,教育活動相比過去具有更多的復雜性,活動的組織需要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在此情況下,教師很難保障首次組織活動取得最好的效果,因而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反思中尋找改進的出路。因此,幼兒教師必須注重活動后的總結反思,通過準確分析找出活動的不足之處,并廣泛聽取他人的評價與建議。借助繪本開展傳統節日教育,需要經常和幼兒談心、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并在活動后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育活動的實效性。比如,在課后問問幼兒是否對節日繪本故事感興趣、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惑和問題,期望教師下次帶來怎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把當天的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再把家長關于這次活動的建議和意見帶給教師。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傳統節日教育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通過長期的實踐教學,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以繪本作為載體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教育時切實有效,但也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幼教任務。教師必須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探究依托繪本進行傳統節日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為促進幼兒情感和思維發展,弘揚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1]龍小玉.幼兒園教學中有效運用繪本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8):165-166.
[2]權海榮.玩轉繪本,促使幼兒心靈成長[J].天津教育,2021(05):185-186.
[3]袁圓.巧用繪本實現幼兒有效發展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2021(04):79.
[4]胡一婧.借助繪本在大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的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19):93-94.
[5]周虹.我們的記憶——在繪本中走進中國傳統節日[J].東西南北,2019(18):190.
[6]田嘯.繪本——讓幼兒教育與傳統節日相遇相知[J].科普童話,2017(17):91.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