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G7影響力工作組報告看可持續披露的發展趨勢

2022-02-28 02:04:09張為國薛爽王浩宇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2年2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張為國 薛爽 王浩宇

【摘要】強調平衡企業(或股東)價值、環境及社會影響, 根據ESG、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影響力進行投資, 已成為當前全球熱潮。 受此影響, 各種制定相關準則的框架和機構應運而生,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成立了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 專注于制定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 在此背景下, 英國政府以七國集團名義成立了影響力投資工具和披露工作組, 并于2021年底發布了四份專題報告, 其中第一專家組報告就提高透明度、加強準則協調、確保信息質量、協助中小企業以及促進新興市場的參與等五個主題為影響力或可持續披露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本文概括分析該報告圍繞這五個主題的建議及提出這些建議過程中的主要爭議, 以期在理解這些建議的基礎上, 洞悉可持續披露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G7;影響力投資;ESG;可持續發展;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2)03-0003-8

近年來, 全球掀起強調平衡企業(或股東)價值和環境及社會影響, 按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Society,Governance,ESG)、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影響力(Impact)①進行投資的熱潮。 為了適應這種需要, 各種制定相關準則的框架和機構紛紛成立, 但缺乏協調, 也缺乏各國政府及多邊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 經過僅1年多的改革設想咨詢和章程修訂等,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IFRS基金會)于2021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上宣布成立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 專門制定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ISDS)。 對此已有不少文獻介紹[1,2] , 特別是黃世忠教授等已發表系列文章進行全面深入分析[3-7] 。

由于是COP26的承辦國和七國集團(G7)年度主席國, 英國政府在2021年以G7名義成立了一個有關影響力投資工具和披露的工作組(Impact Taskforce, ITF)。 本文作者之一張為國教授參加了這個工作組。 ITF在2021年12月發布了四份專題報告, 展示了ESG、可持續、社會責任、影響力投資工具及相關披露未來發展的前景②。 本文重點介紹ITF的成立背景及研究成果, 尤其是概括分析其中有關影響力或可持續披露未來發展的建議及提出這些建議過程的主要爭議。

一、G7影響力工作組的成立背景及其成果

(一)成立G7影響力工作組的背景和目的

G7是一個由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以及歐盟組成的非正式的政治經濟論壇。 2021年7月, G7成立了一個由全球各領域專家組成的影響力工作組, 主要關注如何利用全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 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具體地, 該工作組的成立背景和目的如下:

首先, G7成員國代表著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最主要來源, 其資本市場對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同時, G7可以依據其獨特的地位, 引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交流對話并推動它們積極采取行動, 以應對當前不斷加劇的高負債、社會不平等等現象, 并通過各種努力塑造一個可持續和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 在G7原成員國基礎之上又增加了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另外幾個發達國家, 成立了二十國集團(G20)③, 以幫助全球盡快擺脫這場危機的后遺癥, 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但G7成員國總希望在各類重大全球議題上先行達成共識, 然后再推動G20成員國及更多國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其次, 英國是2021年G7輪值主席國和COP26主辦國。 英國政府希望在擔此兩重任時成立ITF, 并由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提供部分資助, 以在新冠疫情危機中為各國實現包容性的經濟復蘇提供解決方案, 促使世界公正轉型, 促進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和創造體面工作。

再次, 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公正轉型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 特別是在相對落后地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十多年, 但發達國家普遍未能從危機的負面影響中完全走出來, 2020年開始的全球新冠疫情又使各國經濟雪上加霜。 因此, 成立ITF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充分調動民間資本, 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公正轉型。

最后, IFRS基金會在2020年9月提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設想: 與20年來一直專司制定IFRS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平行, 成立ISSB, 專司制定ISDS。 此項建議獲得全球各國較廣泛的支持。 IFRS基金會于2021年4月提出為此而修改章程的建議, 包括ISSB的組織結構、成員條件和運作模式等, 并于2021年11月在COP26上正式宣布成立ISSB。 成立ITF是希望集中各方智慧, 提出這方面短中長期的總體發展設想, 使ISSB及整個影響力披露及其準則制定的工作落到實處。

(二) ITF的組成

ITF由民間各領域的專家組成, 主席是原英國政府國際合作部部長、國會議員Nick Hurd, 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小組(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ment,GSG)負責ITF的日常工作。 工作組有五位顧問專家, 他們分別是: 殷拓基金會負責人Cilia Holmes Indahl; 影響力管理項目首席執行官Clara Barby(自2020年起, 她一直在IFRS基金會協助ISSB的創建); 哈里斯基礎設施投資公司非執行董事、GSG全球大使Dolika Banda; 原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主席Robert Herz; GSG主席Ronald Cohen。

ITF成員主要由影響力投資機構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等組成, 這些機構包括: 貝萊德、頂峰、馬恒達、巴斯夫、塔拉、美國教師退休基金、菲埃拉、佳通、DNA咨詢、意大利國家電力等。 ITF成員——原法國達能公司首席執行官Emmanuel Faber在2022年1月已被IFRS基金會任命為新成立的ISSB主席。

此外, 還有多位來自全球多邊組織的代表作為ITF觀察員, 這些組織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重建和發展銀行、經合組織、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開發署等。

ITF的主要工作由兩大方向的專家組負責: 第一專家組是有關披露的, 主席是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uglas L. Peterson;第二專家組是有關投資工具的, 主席是英國影響力投資協會(Impact Investing Institute)會長Elizabeth Corley。

第一專家組由60多位來自全球各方面的專家組成。 除主席Douglas L. Peterson外, 來自學術界的專家有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Lucrezia Reichlin, 她是IFRS基金會受托人, 自基金會啟動成立ISSB項目起, 她一直任負責ISSB戰略方向和項目監督的籌劃委員會主席;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Alexander Bassen; 牛津大學教授Arunma Oteh、Robert Eccles和Ngaire Woods; 哈佛大學教授George Serafeim。 會計準則制定和證券市場監管專家有原美國SEC(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現布隆伯格公司副董事長Mary Schapiro, 她曾任金融穩定局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for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TCFD)主席; 原美國FASB主席Robert Herz; 墨西哥證監會總監María Ariza; 原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IASB理事張為國; 原IFRS基金會行政總裁、現以色列工人銀行首席法務官Yael Almog。 此外, 還有國際ESG、可持續、影響力披露準則制定機構的領導人, 包括國際整合報告委員會(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uncil, IIRC)主席Conor Kehoe; 原IIRC主席、現全球基準協作組主席Paul Druckman; 國際自然資本聯合會總監Marta Santamaria。 由于成立ITF的重要目的是調動民間資本、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 因此, 第一專家組有較多專家來自各類金融機構, 包括黑石、橋水、淡馬錫、東方匯理、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瑞銀、耆衛保險、法國巴黎銀行、施羅德等。 另外還有從事影響力評級、指數、鑒證等方面的機構、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以及前述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參加。

(三)ITF發布的專題報告

自2021年7月成立起, ITF兩個專家組成員平時通過電子郵件密集地交換意見, 每月舉行一次視頻會議, 最終于2021年12月中旬正式發布了四份專題報告: 總報告《讓我們行動起來: 為人類和地球大規模動員民間資本》、第一專家組報告《提高影響力的透明度, 確保其質量, 加強其規則協調, 以滿足更美好世界的融資需求》、第二專家組報告《調動機構資本,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公正轉型(概要版)》、第二專家組報告《調動機構資本, 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公正轉型(完整版)》④。

二、第一專家組報告概述

第一專家組報告《提高影響力的透明度, 確保其質量, 加強其規則協調, 以滿足更美好世界的融資需求》主要圍繞表1所示五個主題, 為影響力或可持續披露及其準則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第一專家組報告圍繞以上五個主題的原因如下:

第一, 提高影響力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投資者獲得更多有關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貧富差別和氣候變化方面的信息, 從而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識別影響力投資中的風險和機遇, 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同時, 也為人們了解經濟是否更接近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公正轉型提供條件。

第二, 加強影響力信息披露準則的協調是形成可比、一致和可靠的影響力信息的基礎。 全球范圍內, ESG和影響力準則數量較五年前已呈倍增趨勢, 各國監管機構、證券交易所、評級機構和其他專業投資機構對ESG或影響力信息需求各不相同, 這極大地提高了披露主體的信息披露難度和成本。 因此, 加強影響力信息披露準則的協調, 勢在必行。

第三, 更多的信息披露并不意味著投資者、管理層等將會獲得更高質量的信息, 并且大量非結構化的信息有時會出現信息冗余或混亂現象,可理解性和決策有用性可能因此而降低。 由此, 在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加強信息披露準則協調的基礎上, 更應確保信息的質量。

第四, 據世界銀行統計, 中小企業占全球企業數量的90%并提供了超過50%的就業。 在新興市場中, 中小企業貢獻了高達40%的國民收入。 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構建包容社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它們所面臨的挑戰與大公司又截然不同。 因此, 有必要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建議, 以協助中小企業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第五, 新興市場指經濟體本身規模大且發展迅速, 但資本市場可能不很成熟健全的市場。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全球影響力投資和披露及其準則對新興市場資本流動速度和效率的影響。 為此, 應當積極促進新興經濟體的參與。

第一專家組報告圍繞以上五個主題提出了若干個建議和子建議。 本文下一部分將按這五個主題概括分析第一專家組報告的建議, 以及形成這些建議過程中的主要爭議。

應當指出的是: 首先, 盡管專家組成員努力將各種建議放在五個主題下, 但實際上專家們對有些建議的位置并無統一意見, 因此應從整體上來理解這些建議。 其次, 第一專家組報告將針對政府、監管機構、民間組織、企業、金融機構的建議分開。 但有些專家則認為, 這些建議實際上都需要所有相關方面采取措施, 難以簡單地割裂開來。 因此, 本文下一部分概括分析時也不再區別建議是針對哪類機構的。 再次, 第一專家組報告還將建議分成短期(指一年內)應落實的, 以及中期(指一至五年內)應落實的兩大類。 但部分專家組成員認為, 用這種區分來表明有些建議的迫切性是有道理的, 但實際意義并不大, 因為各國或各部門要落實本報告任何建議都須經應循的程序, 一年內啟動某一行動有可能, 但要在一年內完成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因此, 我們在下文的分析中也不再做短期或中期之分。

三、第一專家組報告的主要建議及相關爭論

(一)提高影響力透明度

1. 主要建議。 影響力投資成功的重要基礎是信息來源。 因此, 第一專家組報告的第一個主題就是提高相關信息的透明度。 報告在這一主題下提出了三個建議(建議1 ~ 3), 每一個建議下又分若干子建議, 具體為:

建議1: 強制性要求披露影響力信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加速轉變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行為。

建議1子建議:

1A: 強制性要求詳細披露影響力信息的范圍、前提、假設等。

1B: 根據TCFD和非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on Non-Financial Disclosure,TNFD)的經驗, 各國應積極推動與社會和環境相關的強制性披露。

1C: 各國可通過修改公司法等, 提高影響力披露準則的協調性, 推動企業積極披露相關信息, 響應可持續發展目標。

建議2: 在推動強制性披露準則的同時, 增強自愿性披露意識。

建議2子建議:

2A: 在政府推行強制性披露要求前, 相關企業可自愿披露問題導向的影響力信息, 以表明強制性披露是可實現和值得推行的; 發現強制或自愿性披露準則可能遺漏的信息。

2B: 自愿披露準則應將低碳與可持續發展信息緊密結合。

2C: 公共部門可借助財政資源, 推動落實提高透明度、加強準則協調、確保信息質量的目標, 同時使政府部門能更好地理解影響力與國民經濟發展間的依存關系。

2D: 企業可以自愿選擇問題導向或者其他類型影響力披露框架, 為后續推行強制性披露積累經驗。

2E: 企業應借鑒影響力加權賬表倡議(Impact-Weighted Accounts Initiative,IWAI)、歐盟透明度項目等的經驗, 用貨幣單位對影響力做合理估值。

建議3: 投資者應披露有關自身投資行為影響力的詳細信息。

建議3子建議:

3A: 在政府采取行動前, 投資者應對被投資主體的影響力給予積極承諾與保證, 堅決杜絕“漂綠行為”, 建立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信任機制, 提高本單位董事對影響力的披露責任。

3B: 投資者應披露被投資主體影響力信息, 包括被投資者行為及其結果對投資者自身經營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2. 相關爭論。 第一專家組在形成以上建議時在如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較多討論。

(1)ESG、可持續、社會責任、影響力投資及其披露的關系。 多年來全球在ESG、可持續、社會責任、影響力投資及其披露方面用詞經常交叉, 但涵蓋的內容似同、似不同。 第一專家組報告試圖用表2來區別這些概念。

表2將影響力視為較ESG、可持續更廣泛的概念, 這也代表了第一專家組報告的傾向。 但專家組成員對此并無共識, 且現實中這些概念混用也由來已久, 難以簡單統一, 因此報告全文也交叉使用這些概念。

(2)要求披露的信息量、成本以及有用性。 第一專家組報告總體是雄心勃勃、富有遠見的, 而且建立在影響力是一個較ESG、可持續更寬泛概念的基礎上。 因此, 該報告提出了各種更廣泛披露的建議, 包括強制披露各種信息的門檻、假設和前提等; 在強制要求披露前, 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 且盡快由自愿披露轉向強制披露。 這些建議本身是反映客觀需要的。 IASB概念框架也有成本效益的要求, 在制定準則時都會考慮這一點。 但本報告未討論披露成本和企業承受能力, 也未討論要求披露如此多信息會否使有用信息被淹沒在大量無用信息中, 或有用信息會否因不斷加總或重分類而成為無用信息。 在這方面IASB有過教訓。 IFRS13將公允價值計量信息輸入值分成三個層級, 其中第三層級基于估值模式, 可能是信息質量最低的。 為防止信息被操縱, 也為使投資者了解第三層級公允價值信息是怎樣產生的, IFRS13對此提出了更高的披露要求, 包括披露估值技術和流程、輸入值、做敏感性分析等。 但投資者和編報者對此要求普遍表示不滿。 投資者不滿意是因為這些信息使用價值并不高; 編報者則埋怨耗費那么多精力和成本, 但投資者還不滿意。 相信在披露影響力信息以及制定相關準則時, 也應引以為戒。

(3)影響力信息的貨幣化。 第一專家組討論中爭議最大的無疑是影響力信息的貨幣化。 目前, 全球在影響力披露方面最明顯的缺陷是定量信息不足。 即使有定量信息的, 也由于計量單位不統一而難以加總, 也難以在不同期間或不同企業間進行比較。 因此, 第一專家組成員對影響力信息貨幣化的呼聲相當高, 甚至有專家提出只有和傳統財務信息融為一體, 影響力信息的效用才能最大化。

第一專家組報告專門介紹了George Serafeim教授“影響力加權賬表動議項目”(IWAI)的研究, 還概述了在法國達能及日本衛材制藥公司試點的經驗。 其中達能公司提供了環境因素影響加權后的每股收益。 盡管過去幾年達能碳排放量有所增加, 但未來幾年絕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會減少。 因此, 達能預計其碳調整后每股收益將以比每股經常性收益更快的速度增長。 衛材公司提供了2019年度未合并數據中的就業影響力表, 其中工資指標不是工資總額, 而是根據年收入和男女工資差別調整邊際效用的結果。 員工機會也根據晉升和加薪的性別差別進行調整。 結果表明, 該公司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加了144%。 衛材公司公開披露這樣的業績旨在向工會和海外子公司首席財務官宣傳考慮影響力后的業績。 特別是, 即使工資比較優厚, 他們也需要在招聘、晉升中繼續提高女性比例。

第一專家組另一些專家并不否認提高定量(包括貨幣量)指標的必要性, 也不否認部分影響力調整后財務指標的作用, 但強調基于IFRS的財務信息仍有各方面的用途, 包括納稅、制訂薪酬計劃、確定股利分配政策、簽訂融資協議等。 因此, 基于IFRS的財務信息與基于各種影響力披露準則的非財務信息應相對獨立。 另外, 個別指標貨幣化可能有其意義, 但增強影響力加權后的核心財務指標的有用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尚需進一步的探索和試驗。 最后, 如果真的要把所有影響力信息貨幣化, 并與以IFRS為基礎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還有必要成立獨立于IASB的ISSB嗎? 兩機構以后應如何加強合作也將至關重要。

此外, 第一專家組還建議, 金融機構及其他各類投資者應披露有關自身投資行為影響力的詳細信息, 還特別就如何防止這些投資者的“漂綠”行為提出建議。

(二)加強信息披露準則的協調

1. 主要建議。 過去一二十年, 隨著ESG、可持續、社會責任、影響力投資和披露越來越成為潮流,各種準則也應運而生, 全球企業使用較多的有全球報告動議(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TCFD、可持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IIRC、碳披露準則委員會(Carbon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CDSB)等。 此外, 各國央行、銀行或證券監管機構、交易所等也制定了各自的披露規則, 其中不少包含以上準則的要求。 第一專家組報告的第二個主題是加強影響力信息披露準則的協調, 提出了兩個建議(建議4、5), 每個建議下又各分兩個子建議, 具體如下:

建議4: 支持ISSB所制定至少涵蓋影響企業價值的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Baseline)。

建議4子建議:

4A: 各國政府應支持ISSB, 參與其制定和維護與企業價值相關的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的過程, 確保其有包容的治理模式, 將中小企業、社會和環境因素納入考量范圍。

4B: 在ISSB啟動制定ISDS后, 盡快制定相關的鑒證準則。

建議5: 應在建立上述準則后, 立刻制定該準則未涉及的對利益相關者任何影響的披露準則。

建議5子建議:

5A: 各國和國際法律框架應確保董事能夠同時關注財務業績和影響力, 并及時建立基于影響力的決策機制。

5B: 應協商制定準則, 反映所有“基本準則”未涉及的影響力信息, 滿足強制性披露影響力信息的需要。

2. 相關爭論。 第一專家組形成最終報告前, IFRS基金會已宣布正式成立ISSB。 因此, 專家組有關加強準則協調的討論就集中在ISSB建立可持續信息披露基本準則的前提下, 進一步應做什么。 專家組成員在兩個問題上有較多的討論。

(1)應否在ISSB制定基本準則后盡快制定滿足更廣泛利益相關方信息需求的披露準則。 根據IFRS基金會的設想, ISSB將首先制定如圖1中間這一板塊反映企業短、中、長期價值創造的可持續性相關信息, 其與基于IFRS的傳統財務信息一樣, 都服務于投資者。 這一定位是務實的, 一方面ISSB在可持續披露準則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國SEC以及其他不少國家證券監管機構的觀點。 但也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并不支持這種觀點。 如歐盟更傾向于制定滿足更廣泛利益相關者信息需求的披露準則, 歐盟授權歐盟財務報告咨詢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y Group, EFRAG)制定的也是這樣的準則。

第一專家組在報告中建議應在ISSB制定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后, 立即轉向制定滿足更廣泛利益相關者需要的, 反映更廣泛影響的信息披露準則。 對此, 不少專家組成員持堅定的支持態度。 而另一些專家則并不贊同, 認為首先應確保ISSB能制定出高質量的ISDS, 然后才考慮制定更廣泛意義上的披露準則。 理由主要有三個: 第一, IFRS基金會只任命了ISSB主席, 其成員的招聘工作剛開始, 大國間肯定會在ISSB席位上有一個博弈過程。 ISSB成立后, 其成員也有一個磨合過程。 第二, IFRS基金會宣布ISSB制定的ISDS將在IIRC、SASB、CDSB、TCFD準則基礎上整合而成, 基金會又宣布ISSB應有自己的應循程序。 ISSB能否按其應循程序成功地整合以上準則, 形成自己獨立的ISDS, 尚需時間。 第三, IASB及其前身IASC一直只有英國倫敦一個辦公地點。 但IFRS基金會宣布, ISSB將在多地辦公, 包括德國法蘭克福的ISSB主席和理事辦公地、英國倫敦(CDSB和IIRC所在地)和美國舊金山(SASB所在地)的技術支持中心、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地區中心。 另外, 還將在中國北京或日本東京選擇一個地區中心。 這種多中心的辦公模式能否有效運轉、是否有充足的預算來保障, 以確保ISSB制定出全球公認的ISDS, 仍是一個疑問。

(2)應否推動全球各國盡快宣布采納ISSB制定的ISDS。 部分第一專家組成員認為, ISSB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動各國宣布使用其制定的ISDS, 否則就失去了成立這一新機構的意義。 而且所謂使用必須是全面采納, 而不能有差異。 但另一些專家組成員對此持懷疑態度。 原因主要有四個: 第一, IFRS之所以成為已為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其中絕大多數是全面采納)的全球統一高質量會計準則, 是經過近半世紀努力的結果。 ISSB還在組建過程中, 談全面采納其制定的準則為時尚早。 第二, 歐盟在2002年率先要求其成員國的上市公司從2005年起按IFRS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現英國已脫歐, 歐盟主要國家在不少領域統一政策的意愿也不如20年前那么強烈。 此外, IFRS基金會確定的ISSB的投資者導向準則不同于歐盟支持的多元利益相關者導向的準則。 IFRS基金會也沒將與歐盟設想較一致的GRI納入ISSB應整合的準則范圍。 在這種情況下, 難以估計歐盟會很快決定要求其成員國公司在短期內采用ISSB將制定的準則。 第三, 與20年前不同, 美國SEC在10年前已完全放棄了與IFRS趨同的路線圖, ISDS將涵蓋的信息也遠遠超出了美國SEC的管轄范圍, SASB也不是美國SEC授權的準則制定機構。 在這種情況下, 很難估計美國會很快宣布采用ISSB制定的ISDS。 第四, 影響力披露準則涵蓋的范圍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超出了其證監會、財政部等機構的管轄范圍。 因此, 也很難估計, 這些國家或地區能在短期內決定采用ISSB制定的ISDS。 基于上述四個原因, 不少專家組成員認為, 未來幾年最關鍵的是在成功組建ISSB后, 支持其制定出高質量的ISDS, 并逐步成為各國或地區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制定本國或本地區影響力披露準則的基準。 同時, 仍可繼續支持GRI等組織制定滿足多元利益相關者需要的準則。 等時機成熟后, 再拓展ISSB所制定準則的范圍, 考慮如何與GRI、EFRAG等制定的準則協調或趨同。

此外, 專家組建議應制定影響力信息鑒證、評級等方面的準則。 這方面的內容開始放在確保信息質量的部分, 最終放在加強準則協調的部分。 但這并不影響這些內容的必要性。

(三)確保影響力信息質量

1. 主要建議。 影響力信息若不準確、不全面、不可比, 其使用價值將不高。 因此, 第一專家組報告的第三個主題是確保影響力信息的質量。 本報告在這方面提出了兩個建議(建議6、7)及若干子建議, 具體為:

建議6: 確保安全的、可互操作的基礎數據架構。

建議6子建議:

6A: 各國政府可采用全球一致的機器可讀格式, 促進數字化數據準則的趨同和影響力披露的互操作性, 同時保持企業對其數據隱私和質量的控制。

6B: 應運用公共投資, 建立公開的數據基礎設施。 在不侵犯數據隱私的前提下, 跨境提供社會和環境影響的信息。

6C: 各國政府應通過政府和民間的合作, 確保全球經濟、環境和社會數據的質量、可用性和可獲得性。

6D: 應在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綠色金融體系網絡”等模式的基礎上, 加強各國央行的合作, 尋找環境、社會風險數據的差距, 并和各利益相關者一起消除這些差距。

建議7: 將受影響最大的相關方納入決策過程。

建議7子建議:

7A: 應在投資決策中與當地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意義的接觸, 以確保獲取當地社會的各類意見。

2. 強調事項。 專家組成員在形成以上建議時并無多大的爭議, 但有兩點值得在此強調。 一是提高各種準則下信息的互操作性。 影響力信息的范圍遠超出基于會計準則的財務信息。 若各種渠道的信息結構不同、顆粒度不一, 將難以匯總形成高質量的影響力信息。 為此, 要充分利用IT技術, 建立格式統一的結構化數據, 提高各渠道信息的互操作性。 二是推動政府機關加強公共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影響力信息反映的是環境、社會等方面的短中長期信息, 與傳統財務報告反映的“會計主體”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信息相比, 范圍大大增加。 這些信息有些可從供貨方等處取得, 有些則不能。 因此, 報告建議應推動各國政府加強公共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為提供影響力信息創造條件。 以上兩點都建立在隱私不受侵犯的前提下。 這些建議雖然合理, 但在目前的國際關系氣氛下, 數據庫的建設和協調都繞不開各國日益嚴格的數據安全監管, 甚至可能受政治因素的影響。

(四)協助中小企業提高披露水平

增加影響力信息披露對大企業是必須的, 但對中小企業來說, 即使需要, 也可能是難以做到的。如相對于中小企業具備的條件, 各種影響力披露準則過于復雜; 與大型企業相比, 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缺乏披露影響力信息所需的原始數據; 影響力信息披露的內容與形式幾乎與中小企業的利益, 特別是與它們的融資需求無關; 語言和教育障礙。 因此, 第一專家組報告專門討論了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提高披露水平, 提出了1個建議(建議8)和5個子建議。

建議8: 提高影響力透明度、加強相關準則協調、確保信息質量這三項工作能否成功取決于中小企業的參與。

建議8子建議:

8A: 各類機構應提供培訓和資源, 支持中小企業克服高成本的障礙, 提高透明度。

8B: 提供技術援助、培訓和補貼, 使中小企業能披露其考慮影響力因素的業績。

8C: 大型企業、銀行和基金應利用它們與中小企業的關系來鼓勵更好的影響力披露。

8D: 應通過提高中小企業影響力透明度, 幫助投資者、證券交易所、風險投資公司和開發金融機構提高盡職調查和投資決策質量。

8E: 應在ISSB制定ISDS基礎上, 通過省略與中小企業無關的內容、簡化準則語言, 開發一個適合中小企業的ISDS。

報告建議在披露準則中刪除與中小企業無關的指標; 盡可能精簡和合并披露; 重點關注可使用現成數據源進行的披露; 實現更簡化的數據收集和報告方法; 采用既簡化又不會影響質量的計量原則; 提供更明確的重要性和影響范圍評估標準; 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書寫準則。

目前, 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制定中小企業會計準則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模式, 如美國會計準則僅適用于大中型公眾公司, 但FASB在頒布每一準則時會同時明確如何簡化小型公眾公司的準則要求。 IASB專門為中小企業制定了一個獨立的簡化版IFRS, 要求中小企業披露的項目僅有完整版IFRS要求披露項目的約十分之一。 IASB還為小微企業制定了一個更為簡單的示范性準則。

報告特別提到, 歐盟公司可持續性報告指令允許中小企業采用比大型企業更簡單的準則, 以減輕上市中小企業的負擔, 使它們更容易向銀行、大型公司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報告信息。 另外, 鑒于小企業受新冠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更大, 歐盟規定上市中小企業在大企業實施三年后才被要求采用這些準則, 對非上市中小企業僅要求自愿披露。 但第一專家組的報告沒有明確提出對中小企業采用何種簡化的影響力披露模式。

(五)促進新興經濟體積極參與

新興經濟體的國民生產總值、進出口貿易、基礎設施投資、資本市場的規模等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例正不斷提高, 這些經濟體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 若這些經濟體不重視環境和社會影響, 其對全球的負面影響將非常大。 因此, 專家組的報告也專門討論了如何促進新興經濟體參與影響力披露準則制定, 提出了1個建議(建議9)和2個子建議。

建議9: 資本市場希望更好地了解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因此在一個相互聯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中, 必須吸納真正意義上來自全球的聲音。

建議9子建議:

9A: 利用多邊平臺加強包容性影響力披露準則的協調, 以促進投資流動。

9B: 大型跨國公司應該在包括新興市場的整個價值鏈中尋求提高透明度, 如要求當地管理團隊了解社區和雇員是否得到良好待遇, 良好的治理做法是否到位, 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

過去一二十年, 新興經濟體參與各種國際準則制定的程度在逐步提高。 以IFRS基金會為例, 在其治理架構和準則制定中, 中國、南非、巴西和韓國基本都有穩定的位置, 俄羅斯、墨西哥、沙特、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也在一些基金會的分支機構中有代表。 但總體而言, 各種有關影響力的準則制定機構仍主要由西方國家的代表構成。 促進新興經濟體積極參與不僅對影響力披露準則的制定, 而且對全球應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都很重要。 中國現在是IFRS基金會按單個國家計算的最大捐款方, 也是全球減排的決定因素, 無論從發展中和新興經濟國家的參與, 還是從地區代表角度考慮, 中國理應成為新成立的ISSB的關鍵成員。 同樣, ISSB也肯定需要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實質性參與, 否則所制定的ISDS難以真正成為全球公認的準則, 也難以在消除全球經濟發展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強調平衡企業(或股東)價值和環境及社會影響, 根據ESG、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影響力進行投資, 已成為當前全球熱潮。 受此影響, 制定相關準則框架的各種機構應運而生, 特別是IFRS基金會在2021年11月宣布成立ISSB, 專注于制定ISDS。 在這樣的背景下, 英國政府以G7名義成立了影響力投資工具和披露工作組, 工作組在2021年底發布了四份專題報告, 其中第一專家組的報告就提高透明度、加強準則協調、確保信息質量、協助中小企業以及促進新興市場參與等五個主題為影響力或可持續披露指明發展方向。 本文概括分析了此報告圍繞這五個主題所提出的建議及形成這些建議過程中的主要爭議, 以期讀者在加深理解這些建議的基礎上, 洞悉可持續披露的未來發展趨勢。 報告的一系列建議是雄心勃勃、富有遠見的, 但建議的實現非一蹴而就, 需要長期扎實的工作和全球各國各方面的密切協作, 特別是離不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積極參與。

① 雖然本工作組稱為影響力工作組,工作組也傾向于影響力是遠較ESG、可持續、社會責任更寬泛的概念,但這些概念多年來一直被各方面交叉使用,工作組的專題報告也是如此。

② 若要全面了解ITF,請閱覽https://www.impact-taskforce.com。

③ 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由七國集團成員,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以及另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韓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 注 釋 】

④ 這些報告的英文版請見Reports | Impact Taskforce(impact-taskforce.com)。

⑤ 參考Busch T., P. Bruce-Clark, J. Derwall,R. Eccles,T. Hebb,A. Hoepner,et al.:“Impact investments:A call for (re)orientation.” SN Business & Economics,2021(1):1-13;https://link.springer. com/article/10.1007/s43546-020-00033-6。由于表2做了高度概括,讀者可閱讀原文,以正確理解作者的分類思想和依據。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王凱,張志偉.國內外ESG評級現狀、比較及展望[ J].財會月刊,2022(2):137 ~ 143.

[2] 汪榜江,黃建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構建——基于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 J].財會月刊,2020(9):109 ~ 118.

[3] 黃世忠.ESG理念與公司報告重構[ J].財會月刊,2021(17):3 ~ 10.

[4] 黃世忠.支撐ESG的三大理論支柱[ J].財會月刊,2021(19):3 ~ 10.

[5] 黃世忠.譜寫歐盟ESG報告新篇章[ J].財會月刊,2021(20):16 ~ 23.

[6] 黃世忠.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新動向[ J].財會月刊,2021(24):3 ~ 8.

[7] 黃世忠.ESG報告的“漂綠”與反“漂綠”[ J].財會月刊,2022(1):3 ~ 11.

(責任編輯·校對: 黃艷晶? 李小艷)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
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討
分析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針對綠色城市規劃設計的研究
南極環境保護法律規制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25:13
生態文明視角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40:58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建筑節能新材料應用探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就去色综合|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三区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笫一页|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91原创视频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欧美日本中文|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色综合久久|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麻豆精选在线|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伦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婷婷亚洲天堂|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1在线高清视频|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乱伦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AV网站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91|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天堂网2014|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福利|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