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朔州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朔州 036000)
項目教學法源于美國,通過教學工作者以及有關學者的豐富和發展,項目教學法得到了推廣。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促進了實踐課程的改革和新教學方法的形成。
項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以項目的形式突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或任務,學生以團隊的形式設計解決方案,模擬當前的工作環境,共同實施項目。在項目實施期間,學生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訓練,實踐技能也進一步提高[1]。比如,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盡快學習相關知識。如水化是多肉植物因組織壞死出現的一種病理現象,水化嚴重會導致植株死亡。水化最常見的原因為澆水過多或漚根,此外,也會因日光灼傷、病蟲害等機械性傷害出現水化。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學中,教師脫離以往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案,以專業特點和教學形式為基準,讓學生給出實踐解決方案。如教師可以提供幾株部分水化的多肉植物,讓學生模擬操作。通過少澆水、根部水化部位切除、涂抹多菌靈、晾干等操作,解決學生以往僅學習理論知識產生的問題。通過多肉植物組織培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使其了解多肉的品種,達到實際考察的目的,幫助學生積累社會經驗,使學生具備專業素養。
首先,教師應根據項目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及課程設置,逐步確定項目內容。項目的選擇應符合課程設置、知識結構等實際情況。
其次,項目選擇要及時可行,項目內容要反映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向。
在確定項目內容的基礎上,設計項目實施方案。
每個小組成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由教師組織展示與評價。每個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和其他評價交流項目成果和經驗。比如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學生的實驗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目前,高校實踐課程主要基于項目教學法開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方法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在課程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往往是脆弱的,缺乏系統性。因此,應該借鑒傳統教學方法的經驗,通過知識結構的分類,將知識系統化為一種理論教育形式,廣泛應用于各種教學方法中,相互補充,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項目選擇是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經過多年實踐研究發現,在選擇項目時必須考慮兩個因素:第一,科研計劃必須滿足相關要求和原則,確保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接受課程內容;第二,項目設計必須基于實際情況,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到最新的知識。
首先,項目的選擇要求學校有足夠的教學資源;其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組織管理能力,還要了解生產鏈的工作流程和模型,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并實施[2]。
科研成果的評價不僅要考慮項目成果,還要考慮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作用,最終的結果要能反映同一組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進行劃分,進一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育種專家實驗基地以及科研單位,參觀花粉培養,包括小麥育種實驗基地染色體課題、組織實驗研究等,使學生感受到細胞工程技術產業化以及市場化的前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組織培養生產中的各環節、注意事項以及存在的問題,保證學生的學習具有目的性,使學生得到知識拓展,在農作物、花卉、苗木、快速繁育等規模化技術中,積累切實可行的經驗,滿足未來的就業需求;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實驗項目,如煙草葉片、胡蘿卜形成層、小麥幼胚或成熟胚等的培養,了解該組織的愈傷誘導和調控方法,充分掌握離體培養以及無性快繁技術,為后續的科學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所選項目應該包括不同學科的內容、教學課程,確保在項目完成前知道需要學習什么;項目必須是完整的,從設計、實施到完成,讓學生對項目的完成感興趣。
項目的實施是針對學生的,所以要調動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如果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項目教學就不能取得進步,教學效果就會比傳統教學方法差。事實上,吸引學生參與項目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應該激勵學生,創新項目工作,實現進一步發展。
項目教學的實施不能以教師或個別學生為基礎,小組合作是一種常見的訓練方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自由交流,一般每組有3~5人,最好不超過8人。要將學生組織起來,然后分組分配任務。為了更好地完成作業,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書面作業計劃發給各組進行檢查和復習。
課程評價的目的是對項目成果進行回顧和評價,每個學生的分數都相同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應該對項目的整個過程進行評估。例如觀察哪些學生是主導,做了更多和更重要的工作;哪些學生處于次要地位,在他人的指導下工作。此外,有些學生的想法往往與老師的想法不同,但只要學生解釋原因并且理由充分,就應該鼓勵、引導、表揚。
“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課程受課時短、教學任務難等因素的影響,教師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告訴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因此,學生大多接受傳統的教學,實踐機會較少,不能充分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用說將理論與學科結合了,導致“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課程的既定目標很難實現。
“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課程以《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材為基礎,內容廣泛,包括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基礎技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講授相關知識,否則學生無法理解植物細胞工程技術。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實踐知識的理解。因此,目前的教材并不完全適合學生。如果教師按照現有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將很難把握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現狀和研究熱點。
不同學生的研究課題都是不同的,有的選擇通過研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有的選擇從高層次解決問題。在教學方面,由于課程有限,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與學生充分互動,不能將課程與學生的學習方向聯系起來[3]。
“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教學應立足于現有的理論知識,適應學科的發展水平,豐富現有的課程,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要定期更新國內外的優秀期刊,引導學生閱讀和總結當前的研究文獻,并結合植物細胞技術和相關技術,鼓勵學生關注研究熱點?;A理論和對發展方向的預測可以達到“教”與“學”的效果。此外,學生還必須關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領域基因工程的最新進展和相關案例,通過對已知案例的分析和課堂討論,獲得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相關知識。例如結合基因工程,從科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基因工程的積極意義和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以及人類基因工程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原因;從社會學和倫理學的角度論述克隆技術的積極方面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學生要學習如何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驗證臨床實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了解干細胞治療疾病的前景;通過對植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微生物培養的比較,揭示植物細胞培養的差異和技術難點。
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教學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課后查閱教材,分組討論課程,及時了解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的前沿,并鼓勵學生探索這個領域先進技術的局限性,有助于未來的科學研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主題相關的課程,學生也可以組成小組。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名學生作為引導者,有效利用學校圖書館等各種數據庫,對現有文獻進行檢索、討論、總結,綜合分析統計結果,及時與教師交流意見,提高教學的綜合效果[4]。
每組將討論結果制作成PPT,選出一名學生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演示報告。演講者解釋完之后,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和分析小組主題、提出問題、評估PPT,及時討論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概念和理論、選擇相關參考書,使學生了解最新的學科科研課題,提高學生對理論和科學研究的敏感性。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師生互動的頻率,還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提高了教學效果。
傳統“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課程的考核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為了客觀、全面、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首先,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期末考試,這是檢驗學生是否充分掌握理論基礎的必要工具;其次,根據每個小組提交的報告以及成員在報告中的貢獻進行考核。因此,評估包括理論評估(50%)、專題報告(40%)和課堂互動討論(10%),鼓勵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培養學生的優秀學科素養,為未來的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礎。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開放有賴于不斷的創新、發明和研究,這需要廣泛的實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反映了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實踐技能。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實踐訓練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學生是人類創造性活動發展的重要環節,然而,中國學生缺乏實踐和創新能力,在研究問題時容易忽略細節。在實踐中,學生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斷接近和實現自己的目標。雖然學生在創新和實踐的過程中看到了堅持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容易放棄。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已成為一種普遍性、普適性和參與性教育。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技能對其發展非常重要。
“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課程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在本課程中,學生將了解植物細胞包含的所有植物遺傳數據,在適當的條件下,細胞可以獨立而完全地發育。通過組織培養,傳授植物理論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學生很難記住相關知識點。過去,教師主要按照教學大綱授課,先講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從表面上看,學生完成了整個實驗任務,但其實并沒有真正了解實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盡可能多地選擇實驗項目,然后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從旁指導。
作為“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項目的一部分,學生要實施關于多肉植物栽培和營銷的項目,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該項目邀請相關行業自主創業的研究生,他們有養殖、管理、配送等全產業鏈經驗。在項目開始前,公司創始人介紹了一些關于多肉植物保護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例如:(1)水化作用。多肉水化是多肉植物的葉或莖通過組織交叉變得透明光亮的現象。多肉水化后,一些葉子或組織會腐爛和干燥,嚴重時整個植株會死亡。多肉植物水化的原因有很多,如強光灼傷、植物病害、蟲食、低溫凍傷或機械損傷等,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灌溉[5]。(2)處理方法。少用水,不傷害植物。如果發現莖干水化,要迅速剪下來,然后在傷口上擦一些多菌靈并晾干,否則會損傷整個多肉植物。如果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多肉植物就會死亡。(3)學生可以參與多肉植物的組織培養實驗,獲得師生交流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法開展實驗。(4)在實踐中,學生還必須了解多肉植物的屬、種和名稱,達到接近實地學習的目的。通過培育并銷售多肉植物,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社會經驗。在多肉植物的銷售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展示自己的產品。賣方必須向買方提供技術建議,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學生要對自己的產品、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
完成實踐項目后,學生可以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理論課程中鞏固植物細胞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操作。學生從教材中找到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如植物分類、名稱庫、培養原理等,鍛煉實踐能力,強化對課程知識的思考。同時,在實際項目中遇到各種問題時,一定要回歸理論知識,然后在實踐中確認。
與以往的實驗教學相比,實踐教學項目不僅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公眾意識。學生應該提前規劃自己的未來,將知識和實踐結合,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