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自主性游戲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充分保護了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文章通過反思優化前的自主性游戲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自主性游戲的創設過程,并以班本自主性游戲“彩虹醫院”的創設為例,從游戲主題的選擇到游戲內容的不斷衍生,以及幼兒自主性的表現進行了細致的闡述。
關鍵詞:大班幼兒;自主性游戲;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2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1-0040-03
引? 言
《指南》指出,5~6歲幼兒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愿意學;主動承擔任務,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而不輕易求助。大班幼兒的自主性體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教育環境的支撐,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開展好自主性游戲是增強幼兒自信心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開展自主性游戲現存的問題
(一)自主性游戲“不自主”——游戲中教師預設的痕跡過多
為了達到環境優美、游戲常規“井然有序”的目的,部分教師不敢放手讓幼兒設計游戲活動。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沒有真正地尊重幼兒的喜好,往往是自己預設好游戲內容;在材料的提供上,過多地提供了成品材料或教師自制的游戲材料;在環境的創設中,沒有給幼兒預留創設空間……眾多因素讓自主性游戲未能充分體現自主,在教師束手束腳的同時,也限制了大班幼兒對自主性游戲的開發與創造。
(二)自主性游戲“太自主”——游戲的支持不夠,游戲情節的延續性欠缺
部分教師在引導幼兒創建好自主性游戲區域,確定好自主性游戲內容后,把開展游戲的任務完全交給了幼兒,不再參與。貌似充分自主游戲的背景下,幼兒周而復始地擺弄著游戲區僅有的一些玩具,出現了對規則懈怠、對內容感到枯燥無趣的情況。久而久之,教師進入游戲區看到的往往是滿地亂扔的玩具和奔跑打鬧的幼兒。
沒有教師的觀察與引導,沒有豐富材料的提供與支撐,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已演變成放任。在自律能力相對薄弱的影響下,游戲情節無法延續,幼兒在自主預設的游戲中的熱情也逐漸降低,進而班級自主性游戲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
綜上所述,自主性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游戲內容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實際需要設置的。但是,受幼兒年齡和能力的限制,自主性游戲必須有外界條件來支撐。它離不開教師的觀察與適時指導,也離不開游戲材料的提供與支持。在謹記這些要求后,筆者積極對大班的自主性游戲進行了開發與創設,并將過程進行了梳理和記錄。
二、大班自主性游戲優化——以自主性游戲“彩虹醫院”創設為例
(一)從幼兒興趣點出發,求同存異,確定自主性游戲主題與游戲框架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1]。自主性游戲的開發要從幼兒的興趣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在創設游戲前,教師應引導幼兒對本班級的游戲內容現狀進行回顧。教師要通過個別幼兒訪談、調查問卷、實地觀察等方式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了解幼兒的游戲經驗,在已有游戲規則的基礎上,與幼兒共同商討游戲的規則與玩法。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指導,給予游戲延續的支撐,實現幼兒的深度學習。以“彩虹醫院”創設為例,本班在中班年齡段并未開設“醫院”游戲,但對于“醫院”這個主題,幼兒是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的。通過從定期體檢到突發受傷、生病等過程中與醫院的接觸,幼兒對醫院醫生、護士的角色是有所了解的。新學期,班級的位置進行了更換調整。由于園部整體的設置調整,教室的走廊頂頭空出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可以用來給班級增設一個游戲項目。在設置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客觀地了解幼兒的游戲興趣點,設置了調查問卷,讓家長也參與進來,引導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觀察幼兒日常游戲的興趣點。調查問卷共發放37張,收回37張,其中有18名幼兒選擇了醫生、護士的游戲,有10名幼兒選擇了買賣商品(超市、奶茶店、蛋糕店、汽車店)的游戲,有5名幼兒選擇了警察游戲,還有4名幼兒選擇了玩成品玩具(樂高、串項鏈、輕黏土)等。
在回收調查問卷后,教師將結果進行了統計梳理,并告知幼兒結果。教師引導幼兒從班級實際出發,將統計結果與班級現狀相結合。幼兒通過激烈的討論,最后達成共識:決定在空區處創建一個以“醫院”為主題的游戲空間。
確立好游戲主題后,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從醫院的名字、準備開什么醫院到需要準備哪些材料,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了積極的討論。最終,幼兒通過投票給小“醫院”命名為“彩虹醫院”。
(二)自主性游戲環境邊玩邊創設,材料邊玩邊積累,有“缺陷的”環境和材料能引發幼兒的深入探究
幼兒是在行動中學習的,幼兒與周圍環境尤其是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幼兒獲得經驗的重要途徑。“彩虹醫院”剛成立,環境和材料都有著很大的“缺陷”。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邊玩邊創造。經過幼兒一系列的改造,“彩虹醫院”游戲變得越來越豐富有趣了。
1.自主性游戲環境邊玩邊創、從無到有的過程,記錄了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成長的軌跡
《指南》中指出,要引導幼兒體會標識、文字符號的用途。“彩虹醫院”的名字是班級幼兒通過投票的方式得來。幼兒為醫院的標牌設計了很多標志,每位幼兒都積極參與到設計中。但是,大的游戲標志只能選擇一個,到底選哪個?這又引發了幼兒的思考。于是,教師拋出問題:游戲標牌有什么作用?幼兒通過積極討論,選擇了一幅上方有加號、下方有白云的彩虹作品作為游戲的標牌——“醫院”的特有標志。
教師在“彩虹醫院” 附近提供了許多板子,告知幼兒板子是提供給“醫院”用的。在兩年的游戲經驗中,幼兒大概知道了板子的用途。“醫院”還未正式提供診療服務時,幼兒畫了好多幅自己想象中的醫院的作品,并把它們掛在板子上。在“醫院”提供診療服務后,面對角色分工的沖突,幼兒商討著最好的解決辦法。《指南》中指出,要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在教師的觀察引導下,一幅幅規則圖陸續出現在“醫院”里。幼兒在矛盾中能夠學習交往的技巧,而游戲中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醫院”游戲環境,從無到有:醒目的標志牌;醫生、護士工作內容的兒童畫;“醫院”各科室的功能圖;進入“醫院”后標有注意事項(禁止抽煙、輕聲說話、保持干凈、物品擺放整齊等)的簡筆畫等。游戲環境的豐富充分記錄了幼兒在游戲中成長的軌跡,展示了他們是如何形成游戲規則、豐富游戲內容的。
2.自主性游戲材料邊玩邊放,建立“游戲素材資源庫”,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
(1)準備材料的過程也是游戲
在“彩虹醫院”的門口,幼兒將家長幫忙收集來的紙箱擺成一排。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將收集的材料分類放在紙箱中,并在紙箱上做上他們認為可以用來區分的標記,包括紙張類、玩偶類、布類、袋子類、繩子類、瓶子類等。收集和整理材料的過程是十分忙碌和煩瑣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有交流、有協調、有相互幫助,也有相互學習。在幼兒看來,準備這些游戲材料的過程也是游戲。
(2)游戲材料的使用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
大班幼兒對物的替代已經非常明顯。他們常常在游戲中根據材料的某一特征進行替代。在“彩虹醫院”中,幼兒在“游戲素材資源庫”中選擇用紙條搓成團放進瓶子中作為藥丸,還將紙條作為創可貼貼在“病人”的傷口上。在缺少病人,或需要做手術之類的游戲時,他們還會從游戲素材資源庫里選擇動物玩偶給它們“做手術”。
在游戲過程中,游戲素材資源庫的材料越來越多,幼兒使用材料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在幼兒的操作下,“彩虹醫院”的游戲材料不斷完善:塑料袋綁在棍子上,棍子綁在小椅子上,“吊水瓶”完成了;收集的藥盒、藥瓶在彩色即時貼的標注下分成了發燒藥、止咳藥、止瀉藥等;將收集來的廢舊洗澡盆、沐浴露、洗發水瓶子放在一起,變成寶寶洗澡中心;將收集的種子、樹皮等材料用紙打包,變成“中藥”;將收集的身高測量廣告畫、測視力紙、體重秤放在一起,變成了體檢中心。隨著游戲情節的不斷產生,游戲材料也在不斷豐富,幼兒的思維越來越活躍,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培養。
(三)在游戲情境中學習和發展,簡單的游戲中蘊藏不簡單的發展內容
1.基于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相關經驗,使其在游戲情境中學習和發展
醫院游戲是幼兒園游戲中常見的游戲之一。每個幼兒都有去醫院的經驗,但是他們的經驗是淺顯的,往往只停留在打針、吃藥、輸液上面。他們對醫院這個場所是有所畏懼的,一方面很害怕自己生病進醫院打針,一方面又對醫生、護士的角色充滿好奇。如何既能滿足幼兒對醫院游戲的興趣,又能豐富醫院游戲的內容呢?
(1)在每天的分享與交流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對游戲的反饋進行經驗推廣。比如,針對“醫院的聽診器只有兩個,可是有四位醫生。”“醫院都有哪些醫生?他們都主要負責看什么病呢?怎么看呢?”這些問題,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課件,重點介紹醫生的不同工作內容。
(2)每周積累一點點。結合幼兒興趣點,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身邊與身體健康相關的活動,可以讓幼兒每周了解一個主題。例如,第一周了解了口腔醫生的工作內容,第二周觀察了拔罐的場景等。
2.順應游戲情節的發展,給予及時的觀察與幫助,讓簡單的游戲中蘊藏不簡單的發展內容
“彩虹醫院”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游戲。在創設的過程中,這個“醫院”開始只有一個“門診”和一個“藥房”。游戲中不斷出現新的游戲情節:腿摔骨折了,怎么包扎?牙齒痛,應該怎么看?媽媽懷孕了,要看肚子里的寶寶等。這些新的情節又會引發出諸多新的問題。對于在游戲中出現的新問題,教師要引導幼兒及時捕捉到,并幫助幼兒梳理問題,啟發他們對游戲新的思考。在他們的游戲停滯不前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引導與幫助。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幼兒通過反復嘗試體驗到成功;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提高創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在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讓簡單的游戲蘊藏不簡單的發展內容。
(四)教師在自主性游戲中的支持策略
1.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指南》中指出,要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投放到游戲區中的材料,教師大多會預設一定的教育目標。教師發現幼兒的游戲并沒有按照預設的目標開展時,不應輕易干預和盲目打斷,而應在一旁耐心觀察并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思考和判斷,反思投放的材料為何會引發幼兒不同的游戲行為,從而考慮是否介入及如何介入等。在耐心觀察的基礎上,教師要保護他們的探究愿望和好奇心,給予幼兒適時的引導,幫助獲得新經驗。這種心理上的支持能夠對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做游戲的旁觀者、支持者,在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指南》中指出,要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是角色分工問題,有的是材料不足的問題,有的是游戲中的規則問題等。當這些問題發生時,教師要將問題拋給幼兒,在引導幼兒積極討論解決方法的同時,做好游戲的旁觀者、支持者。
當幼兒對藥品有興趣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集體討論,通過集體研討豐富幼兒的經驗。部分幼兒對中西藥的區別產生興趣,教師為這部分幼兒提供調查表,讓家長協助幼兒了解中西藥,并將其融入“彩虹醫院”游戲中。
結? 語
我們走在研究幼兒游戲的道路上,要想走得遠、看得遠,還需要不斷學習、研究,也要學會細心觀察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及內心世界,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他們的游戲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創造有利條件來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郭婷(1983.12-),女,江蘇南京人,任教于南京市江寧區瑞藝路幼兒園,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