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從古韻流長的蘇繡傳承,到創新啟智的國際交流,百年薪火相傳,今朝桃李芬芳。一支粉筆染雙鬢,三尺講臺度春秋。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追求,正呼喚著優質均衡的大課堂,蘇州高新區東渚實驗小學校的教師們,已然已出發。
“雙減”背景下,為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建成一支師德優、工作優、素質優的黨員教師隊伍,東渚實驗小學校黨支部的骨干教師開展了以“聚焦雙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主題的第二屆“領雁杯”黨員公開課展示活動,5節精彩紛呈的“領頭雁”課程,讓人深受啟發。
數學教師金潤珊:五下《認識方程》
教育格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
金潤珊老師,是高新區數學教學能手,曾獲得“蘇州市學科素養比賽一等獎”“高新區數學評優課一等獎”。展示課上,金老師借助天平,引導學生直觀地認識等式和不等式,通過勾聯舊知、游戲判斷等環節引導學生理解方程,過程環環相扣,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感悟數學的趣意。
英語教師朱婷:五上《Unit5?What do they do》復習課
教育格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朱婷老師,是高新區英語教學能手,曾獲得“高新區英語評優課二等獎”。展示課上,朱老師教態親切,口語流利。她用一首輕松活潑的職業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本課的核心語言巧妙融入了人物形象,給予學生充分運用語言的機會。此外,通過搭建語言框架,讓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英雄和心目中的平凡英雄,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音樂教師劉卓:六下《滾核桃》
教育格言:每個孩子的智慧都會因你的細心呵護而發出光芒
作為美育國培計劃優秀干部學員,劉卓老師曾獲得“高新區音樂評優課二等獎”。課剛開始,劉老師就用一陣接一陣的鼓聲和其他一些聲音,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劉老師提問:它們是以什么樣的演奏形式去表現的呢?同學們答:是絳州鼓樂及其獨特的“花敲鼓”手法。這首樂曲運用了擊鼓邊、敲鼓邊、磨鼓釘、蹭鼓面、打鼓幫等花樣繁多的擊奏法,質樸而不失優美,劉老師更是用自身專業的技藝將本首樂曲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們身臨其境,沉浸在核桃豐收時節農民們的喜悅之情中。
道法教師馮志萍 :三上《讀本》教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育格言: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成長,靜待花開,靜守成長
馮志萍老師是高新區優秀班主任,曾獲得“高新區道德與法治評優課一等獎”。馮老師借助閉眼扣扣子的游戲,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她還借助讀本與生活中的楷模事例,讓學生體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美好品德,讓學生心中有國、心中有責、心中有誠、心中有愛。
綜勞教師陸曉嘉:六年級《巧做燈面》
教育格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陸曉嘉老師是高新區語文教學能手,曾獲得“高新區語文評優課二等獎”。綜勞課上,陸老師示范制作了精美相框,讓大家先觀察,后動手,先了解相框構成,后通過三個小任務讓學生完成內層、圖案及外層的制作,步驟清晰明了。小小的手工活動如一次小規模實現理想的過程,不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想象力,更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設計,激發其對美的追求。
花開課堂,群雁齊聚振翅飛
5位黨員教師用自身優秀的專業素養與精彩的課堂展示,引領東小的教師們落實發展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添磚加瓦。
課后,徐楊老師表示,劉卓老師的《滾核桃》,從打核桃、篩核桃、搖核桃、曬核桃到收核桃這五個遞進的樂章來幫助孩子體味勞動之樂、音樂之趣。陸曉嘉老師的《巧做燈面》,通過任務的驅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從“學”到“教”,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聽完這兩課,如何實現語文教學的實踐功能和拉近文學與生活的距離,是他接下來在教學研究中要探索的課題。
“馮老師的道法課,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具象化的認知,并以此類推說出自己了解的故事或身邊的好人好事。的確,在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這樣才能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讓學生想探索,想思考,想交流。”陳逸老師說。
“朱婷老師語音標準,語言流利,有著扎實的基本功。以一首英文歌曲導入,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導入的自然、過度的簡潔而不留痕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朱老師精講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結合時政,她向學生介紹蘇炳添、王亞平、鐘南山等人物,滲透了德育思想,讓學生對不同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通過本次聽課,我認識到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也對我這樣的青年教師是一次鼓勵。”陶小嬋老師評價道。
好的課堂,首先是快樂的課堂,充分燃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應讓學生發光,并獲得成就感的課堂。最后,它一定是成長的課堂。不僅學生在成長,教師也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