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君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情感教育,引發學生們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幫助小學生打好認知基礎,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深入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整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后,各項育人計劃的貫徹落實,可以變得異常順利,有望收獲意外驚喜。鑒于此,本文特意進行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探討研究,希望能為其他的語文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研究
引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價值頗高,徹底打破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生內在潛能的深入挖掘,充分活躍他們的語文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助力他們的全面發展,語文教育獨具特色,實踐工作將走向更大的成功。情感教育以生為本,有效實施過程當中,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認知需求,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期待他們在之后的探究活動、實踐環節,有著更加出色地表現。就此,筆者簡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重要性
傳統而固化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語文教師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堂活動,過分忽視了學生潛能的深入挖掘。一味地灌輸指導,沒有激發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語文思維不夠活躍,學習質量有待提高,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就非常有限[1]。此外,情感教育的欠缺,致使師生矛盾頻發,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到所有學生的關注,他們的探究熱情偏低,更難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從而突破自我,學以致用所學知識,去創造精彩的人生。為改善弊端現狀,加強情感教育尤為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情感教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語文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即可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最終培育出的大批高素質人才。
2、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2.1挖掘教材情感元素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教育工作者經過精心篩選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中蘊含著濃厚的情感元素,而這也是教師在課堂上滲透情感教育的主要材料。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教材的剖析,準確找出課文中隱藏的情感元素,讓學生從中進行感受,如愛國情感、友情、親情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會。如在講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對雷鋒的高尚品質、愛國之情進行深入體會,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對于雷鋒的敬佩之情,同時教師還需要利用雷鋒身上的良好品質,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指引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創造情感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情感教育質量和效果,教師應該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基礎上,借助情感來進行教學情境導入,更加高效的促進情感教學實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和思想感悟能力不強,所以具體的情感表達不足,容易受到影響,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出情感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感悟。如進行《秋天的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秋天的雨景圖,讓學生進行欣賞并思考,帶有情感的進行朗讀,讀出作者對于秋雨的贊美之情,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身對于秋雨的喜愛。
2.3豐富情感教育體驗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綜合把握具體的文章特點和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應該要做好對學生的課堂內容教學,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文章內容,當然,教師進行語文教學,應該要注重對學生實踐引導,讓學生在實際鍛煉中提高語文學習技能[2]。如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做好文章內涵的傳授,借助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來學生展示出小興安嶺的美景,確保學生增強對祖國美景的認識和感悟,并表達出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宣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祖國自然美景,并感悟出多樣化的大好河山,激發出學生的壯志情懷和愛國情感。
2.4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在情感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特別重要,課堂上嚴肅的氣氛必定不利于情感在學生以及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諧輕松的教學問答,學生會加入自己的思考,促進學生提升課堂參與感,這是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將學生引入課堂營造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找到班集體中的溫馨自豪感,把課堂當做自己的家,才能加強學生課堂的情感體驗。教師的關愛是學生進步最大的動力,這也是情感體驗的一種形式。
2.5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得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合理運用生活化素材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在現階段,很多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備受家長寵溺,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進而忽略了要報答父母的恩情。為此,在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2.6借助朗讀喚醒情感
文字是語言的無聲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寓意,讓學生通過思想、內心的感悟,發現文字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的形式,進入到文字中的意境之中[3]。如教師可以通過范讀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入一些音樂,和朗讀內容進行結合,增強情境感染力,讓學生通過音樂節奏、韻律感受到文章中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對其中扣人心弦的細節進行反思、回味,逐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故事的敘述線索,作者的情感來源,并對文章情感進行整體把握。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情感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已經出現在教學課堂上,并且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因而,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并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健.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家庭教育,2019(26)40-40.
[2]張志華.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施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130-131.
[3]辛孔偉.小學語文課堂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應用分析[J].教師,2020(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