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丹
【摘要】課堂教學導入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如何把學生引入特定的英語語言環境之中。教師的“導入”,要導之有方,課堂導入要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先聲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思維之窗,使學生心傾神往,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真正認識事物、掌握知識。
【關鍵詞】導入藝術 初中英語 導入方法?注意事項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通過簡短的言語或行為,引導學生迅速進人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
課堂導入發生在某單元或某節課的開始階段,具有以下重要作用:①有效的課堂導人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人課堂角色。②可以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迅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并產生學習期待。③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等。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直接導人
直接導人是指教師直接闡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目標和要求的導人方法。直接導人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一種導人方法。
二、復習導人
復習導人是指教師通過復習已有知識,從中引出新知識的導人方法。復習導人是由已知導向未知,過渡流暢自然,適用于連貫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它能夠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印象,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三、直觀導人
直觀導人是指教師借助于實物、標本、圖片、掛圖等直觀教具,自然進人新課學習的導人方法。這種導人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學生會覺得新鮮、有趣。這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語言的直觀性,而且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初中外研社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Unit 1 It smells delicious一課的感官動詞feel,look, smell,taste等時,可將一些水果、鮮花、絲綢、甜點等帶入課堂,讓學生分別品嘗水果、欣賞鮮花、觸摸絲綢、細聞甜點后談感受,從而自然生成例如“It tastes delicious.”、“It looks beautiful.”、“It feels soft.”、“It smells sweet.”等內容。
四、問題導人
問題導人是指教師通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的導人方法。在初中外研版教材中幾乎每一個單元都配有插圖,這些圖片要么展示重難點,要么創設情景。我們可以利用教材插圖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回答,或讓學生直接對插圖進行簡單描述,從而導入新課。問題導人能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外研社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2?Unit 1?It's?taller?than?many?other
buildings進行教學時就直接采用了書中的兩張圖片(一張是上海,另一張是香港)。為此,可以設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如:
T:?What?can?you?see?
S:?I?can?see?two?pictures.
T:?Where?are?they?
S:?In?Picture?1,?it's?in?Shanghai.?In?Picture?2,?it's?in?Hong?Kong.
T:?What?are?they?famous?for?
S:?Shanghai?is?famous?for?Jin?Mao?Tower,?Hong Kong?is?famous?for?Victoria Peak.
T:?Yes,?you?are?right.?But?do?you?know?how?tall?they?are??Let's?listen?to?the?tape?and?find.這樣,很自然地就過渡到了第一節的聽力中去了。
五、音視頻導入
視頻可以將聲音和圖像完美結合,也可以把抽象的知識通過形象、動態的畫面呈現出來,如果能夠借助合適的視頻來導入我們的新課,效果往往不錯。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Module 5 Cartoons時,可以剪輯多段英文卡通片的動畫視頻,學生在品味美妙絕倫的動畫片視頻后,教師再稍加引導就能帶領學生走進新課。再如,在教授外研社版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8 Accidents時就可以找一段交通事故的小視頻進行導入。八年級上冊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時可以利用成龍宣傳保護動物的一段小視頻進行導入。也可以用音頻(猜聲音)的形式導入,師上課前出示幾種動物的聲音,讓學生猜一猜,很快導入新課。
六、歌曲導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大多對音樂感興趣,尤其在英語課堂上聽到音樂,音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通過學習唱、聽英語歌曲,還可以使學生增強英語語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一首歌或一段優美的音樂,不但能夠很快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情緒高漲,而且還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在教學外研版七年級下Module 6?The Olympic
Adventure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第2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歌,在優美、激奮的旋律中,學生一定會陶醉,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在欣賞完歌曲后,教師問:“Do?you want?to know?something?about The Olympic?Games?”學生往往情緒高昂,很快引出這節課的主題,為這堂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七、故事導人
故事導人是指教師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從而引出新知識的導入方法。例如,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9 Unit?1 Once?upon?a?time的學習,文中Goldilocks是位美麗的小姑娘,在森林里迷了路,遇見三只小熊的童話,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文中主要故事片段用動畫展示出,啟發學生思考,進行提問:?“What?can?you?see?”、“What?happened?”“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next?”等,它引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好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他們的思維易被老師帶入新一階段的學習。
八、游戲導入
游戲導入是指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知識性、趣聞性的游戲,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情境的導入方法。
玩是兒童的天性,而游戲又是有趣、新穎、刺激的活動。拉夫.科斯特曾經說過,游戲就是在快樂中學會某種本領的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前充分準備,精心設計一系列知識性、趣味性強的教學游戲,從游戲導入新課。該導入方式不僅能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氣氛,而且能拓寬學生對相關話題的背景知識,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對外研社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11 Body language U1 They touch noses.進行教學時,,在引入時,可以先做一個小chant(Body parts),one eye ,two eyes .one hand ,two hands…然后自然過渡到新課——Ok,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about Body language.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九、師生自由交談導入法
自由談話導入法是指在新課內容呈現之前,師生圍繞一個和多個話題,使用英語“自由”交談。例如,外研社版七年級上冊Module 4 Healthy Food Unit 2 Is your food and drink healthy?的話題,就可以做如下設計:
T: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S1:I had eggs,milk and hamburger.
T: What about you ?
S2:I had cola,sausage and bread.
T:Do you think these are healthy food? 師生談話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主題,教師引導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討論這些食物是否屬于健康食品。這樣的導入活動自然而流暢,通過師生之間的真實交流,既提高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又為新知識技能發展做好了鋪墊。這樣的導入活動自然而流暢通過師生之間的真實交流,既提高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又為新知識技能發展做好了鋪墊。
導入只是一種準備教學活動,是安定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的課題、任務和要求的過程。其主要功能是比較集中地讓學生為新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換句話說,導入是呈現的信號,因此,新課導入不宜費時過多,切忌喧賓奪主。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以后,應立刻開始新課學習。更值得注意的是,導入新課常用方法的應用一定要注意一個“巧”字,即我們要結合教材的內容,考慮課型的需要,巧妙地運用導入方法,注意實際運用的效果。片面追求形式,為用方法而用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設計“導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
1.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切忌喧賓奪主,形式不宜過于復雜,應該注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宗旨。
2.如果一節課中涉及的新知識點較多,應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導入方式,做到有序合理安排、巧妙組合、分步呈現。
3.在進行導入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所教年級學生的特點,盡量多采用形式活潑、手段靈活的方法來導入教學內容,同時要變化,不要使孩子產生疲倦以至分散注意力。
4.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后,應立即開始新課學習。
5.新課導入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一切新穎的、有效的方法,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導入新課。
在教學中,新課導入在具體運用時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新課導入使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教學藝術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華,更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發揮。良好的導入使學生更鮮明地感知和理解教學所呈現的語言材料,大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寓教于樂,讓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樂趣,而不枯燥乏味,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與老師達成一種默契,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趙俊華.“中學生英語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特別及性別差異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及研究》.2000.d第11期
[2]田式國.英語教學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