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麗
摘要:英語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考慮到學生閱讀、記憶、筆試、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教師兼顧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揮語言類學科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作用。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底蘊的重要載體,在促進高職生性格養成、宣揚正確價值觀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高職階段的學生而言,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優秀精神品質能幫助高職生度過性格變化的特殊時期。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滲透;文化
引言
民族情懷是對本民族語言、居住地域、歷史習俗等的親近、喜愛和維護的情感表現。然而,在現階段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基本只注重語法和單詞,忽略了英語科目中文化層次的情感內涵,導致學生產生片面的認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民族情懷,有助于學生客觀認識語言文化的差異,增強文化自信。同時,民族情懷的融入也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有獨特的文化背景,都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許多時候,不同時期的語言,能反映不同時期的歷史和社會現象。如中國的知青上山下鄉、西方的女士優先等,都能透露出獨特時期的信息。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其實就是在了解和研究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學習英語時,學生只有了解以英語為目的的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文化歷史,才能熟練掌握英語知識與技巧,才能在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碰撞中堅定文化自信,為跨文化交際打好基礎。高職生正處于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以文化為例,在外來文化入侵步伐不斷加快的情況下,有的高職生對外國大片、西方流行音樂較感興趣,對本土文化卻有不滿和鄙視。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整個社會的需求。所以,中學英語新課標清晰闡述了英語課程的文化教學目標——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根本,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屬性,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凸顯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賦予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開闊英語教師的知識面,讓學生對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以培養其跨文化意識。這也要求廣大英語教師改變觀念,加強英語專業知識或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對中外文化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英語教學的文化品位,讓學生正視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英美文化習俗,在真實的語境中對話,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同時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為跨文化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方式
(一)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
目前,高職英語教材雖然涉及一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但仍然以介紹西方的節日、禮儀、景點等為主。同時,教師更關注英語單詞和語法的教學,很少在課堂上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講解。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需要加強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引導學生進行思辨,促進學生民族情懷的形成。例如,在教學Let’scelebrate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進行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對比思考中西方節日文化的不同。在講解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拓展,講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識,如西方的萬圣節和中國的中元節。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西方萬圣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在萬圣節期間會進行哪些活動;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一般會怎么過中元節;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這兩個節日的不同。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西方的萬圣節最早是一種祭祀活動,而現在人們會穿上各種奇怪的衣服搞惡作劇,萬圣節變得更像是一種慶祝活動;而我國的中元節是人們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的節日,會燒一些紙做的“金元寶”給逝去的親人,氣氛相對沉重。通過這種對比,學生能輕松掌握中西方節日文化下隱藏的情感差異,感受中華民族“崇孝”的傳統。教師的適當延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敬愛父母、尊重長輩的思想,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將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與傳統文化知識進行結合
教材是學生知識學習的重要載體,但依據上述分析的現狀看出,在高職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材方面往往缺少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完成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教師在備課環節中,就可以對英語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而尋找有利的資源與價值,然后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很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師在帶領“I'd like some noodles”這一課的學習時,主要涉及了情景對話的內容,而本課時的內容主要與餐廳點餐相關,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內容引入到這一環節之中,從而完成教材內容的延伸,帶領學生對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進行探究。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Do you know what staple food Chinese people like best?(大家知道中國人最喜歡吃什么主食嗎?)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drinking culture there is in China?(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酒桌文化嗎?)What is your favorit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大家最喜歡吃中國的哪一種傳統食物?)。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幫助學生真正地了解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并且能夠將其與西方的飲食文化進行對比,尋找東西方飲食文化之間所存在的差異。通過將英語教材與傳統文化進行相結合,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掌握,還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優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
(三)創設文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數高職生的身心還不成熟,在文化方面缺少認識,認為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比較遙遠的事物,所以有時對文化不感興趣。其實,文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如清明節祭祖等許多歷史悠久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學情境具有激發情感、渲染氛圍等作用,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文化教學情境,利用或直觀或真實可感的方式讓學生去見識文化的多樣性和現實意義,可以讓學生獲得有情感、有溫度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文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文化品質打好基礎。如在學習“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張中外文學史上著名人物的圖片,如Hamlet(《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GonewiththeWind(《飄》)中的斯嘉麗、《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等等,讓學生打開認知的閘門。然后,結合多媒體視頻,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 classics have you read? Which book do you like best ?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并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介紹一些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特點,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學知識,促使學生快樂學習。
結束語
總之,在國際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社會需要更多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又具有高水平的英語人才投身對外交流的舞臺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要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而且要使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認識和理解滲透文化,以便在未來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讓他們更好地傳播和發展文化。
參考文獻
[1]蘇琳.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實踐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3):65-68.
[2]李鴻芳.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探究[J].海外英語,2021(10):204-205.
[3]張勝華.高職英語教師課堂滲透中國文化的意識及行為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05):52-55.
[4]張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48):96.
[5]陳燕,薛德平.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方法[J].長江叢刊,2020(3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