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露萍
【摘要】批注是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閱讀策略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和語文要素。在小學階段學習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引導學生學會“批注”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方法和多樣的資源,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過程和閱讀體驗,幫助培養學生的閱讀個性,實現學生主動閱讀。
【關鍵詞】批注?教學?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因此學習批注、學好批注,在批注中開發模式,融入創意設計,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本語言情感,實現與文本高效對話。
一、多角度理解批注,架起閱讀的橋
1.“批”與“注”。
批注是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本進行批評和注解,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
“批”是指于文中奇妙處、動情處進行評點,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認知活動,抒寫主觀感受,表達思想情感。
“注”是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對文中關鍵處、疑惑處標示或解釋。可以通過自己翻閱工具書等資料查閱到的準確注音、釋義、說明等信息,把查閱到的內容標注在文章適當的位置。
2.中國傳統閱讀方法。
批注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詞斷句,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著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
3.批注的作用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習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幫助培養學生的閱讀個性,實現學生主動閱讀。在四上閱讀策略單元中,通過批注式閱讀讓同學們加深對人物的心情體會,豐富學生對童年意義的建構。
二、多方法教學批注,引發閱讀的思考
1.走進批注,學習批注
進入正規的系統學習時,老師需要做一些準備。首先,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范例——
·制作微課演示批注的過程和方法。
·本單元第一課《牛與鵝》給出的批注范例。
·學生中批注做的比較好的。
·與第二單元閱讀策略“學會提問”相勾連。
2.發現角度,學會批注
教學批注策略時可以與前一個閱讀策略“提出問題”進行勾連。比如本單元《牛和鵝》一課是第一次正式出現“批注”的概念,也是學生第一次正規的學寫批注。但第二單元《蝙蝠與雷達》一課,已經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對所提問題的歸類梳理,發現,提問是可以多種角度的,比如課文內容(故事情節、啟發、人物特點等等)、聯系生活、寫作手法等。
同樣的學習方式可以遷移運用到批注單元來啟發學生。通過梳理主要有以下幾個角度:有疑問的地方、有體會的地方、寫法的特點評價、得到的啟示啟發、產生聯想、重點提要、標點符號等等。這么多的角度不是相對獨立的,可以相互交織的,同一處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甚至是多個角度進行批注。
3.適切教法,學好批注
(1)自主批注。在初步指導了批注的知識后,讓學生自主批注。此時會出現批注角度單一的情況,老師可以在班級中挑出幾個角度不同的批注做典型指導,告訴學生找到不同角度進行批注,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走進文本。
(2)專項練習。結合課后題目或者教學目標進行有目的的練習。在同一處文本進行批注訓練,不同的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同的角度,這樣既便于梳理批注的角度,也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老師要特別肯定有價值的思考,不管它是哪一種角度的。
(3)二次修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批注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批注進行整理、補充、修改,既二次修訂。通過小組交流,促使學生在相互傾聽中補充自己的批注,并大膽地質疑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批注。在對第一次所做批注進行二次修訂時,老師要抓住學生的思考過程,說一說所作批注的變化。如,角度有什么變化?是怎么發現這個變化的?這也是本單元教材有梯度的編排體現,是教學中要體現的學習生長點。
(4)做好評價。有效評價有助于激勵學生改進評價,從語言、思維、角度、態度等維度進行全面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評價,促進方法掌握。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開拓展示交流的時空,將批注作品轉化成課程資源,拓展批注式閱讀的課程價值。
三、多價值引領批注,增進與文本有效對話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不管運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讀好書,并不能能過于強求某一種閱讀策略的價值,閱讀是有個性的。
六年級下冊外國名著主題系列的語文園地中提示“我們可以在頁面的空白處隨時寫下自己的感觸;讀到特別喜歡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筆記本中,并把頁碼標注出來;遇到人物關系比較復雜的情況,可以畫一個人物圖譜,在讀完整本后回顧全書結構,思考作者想法……”
做讀書筆記,通過摘抄、畫人物圖譜、總結全書結構和作品內涵等也是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批注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僅可以從作品的線索,即人物的行進軌跡和成長軌跡進行個性批注,還可以從人物性格的變化和成長等方面批注。
閱讀就是心領神會,今天教孩子們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是讓學生真正走進書中時,會不自覺地拿起筆,寫下心中翻涌的思緒,運用創意批注閱讀方法,感知文本溫度,觸摸文本脈動,形成主動性與創造性批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