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辯證法思想的會通

2022-03-04 23:25:46萬星偉
西部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辯證法

摘要:中國傳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諸多可會通之處,這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了思維方式方面的助力。這種會通的建構首先基于二者于客觀世界社會的接觸與實踐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對階級矛盾的斗爭分析作為切入點,揭示了人類社會規律以及客觀世界辯證法原理,將辯證法和本體論相統一。中國傳統哲學主張天人合一,強調萬物一體與物相融,突出自身主體能動性,通過實踐理性法則以自我修養的形式對自身的道德行為進行約束,形成一種道德價值哲學,這種道德價值與社會政治和人倫關系密不可分。中國傳統哲學的辯證法在矛盾觀上強調兩一、萬物一體、“復”等觀念,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一定的會通之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傳統哲學;辯證法;會通

中圖分類號:B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3-0109-05

一、引言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作為溝通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橋梁,創造性地對辯證法進行改造,突破了以往黑格爾辯證法僅站在自我意識層面思考的局限,將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連接,把過去僅站在自我意識思考的人從主觀世界拉向了客觀世界,以此揭示出客觀世界辯證法的本來面目。因此,從世界觀的層面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獨立于人主觀意志之外的物質作為其概念基礎,以實踐作為溝通主客體的中介,肯定了人的意識能動性。這種實踐并不是僅停留在意識層面的實踐理性,而是處在現實世界中的客觀存在。人可以通過實踐作為貫通主客觀世界的橋梁,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正是通過實踐達到了思維和存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這種實踐同時也植根于人類社會之中,以勞動的形式得以體現,而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勞動的剝削引發了馬克思對于階級矛盾的思考,他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對階級矛盾進行了分析,揭示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他的思考是源于客觀社會的,其目的是為解決社會矛盾關系。

中國傳統哲學雖多表現為一種道德價值哲學,是對內在生命和道德世界的超越性追求,但它為什么注重對道德的追求?作為支撐道德追求的根源為何?其來源便是對天道、對本根的遵循,人道的作用是為了彰顯天道,而天道同時需要人來體現,故《中庸》中講“道不遠人”[1]。天道并不是人無法把握的超越性存在,而是蘊含在人的真實生命過程體驗之中,通過自己的道德實踐,從而盡心、知性以知天,以此達到與天道同齊的層次,修身成圣。由此可見,在中國哲學中人的主體性地位尤為重要,哲人將對天道的敬畏通過道德修養的形式下貫到人的主體上,落實在自己的生命體驗中,轉化為對內在超越的價值本體追求。但是道德的實現卻必然要以落實在客觀世界中的形式,在社會政治的關系中以實踐的方式才能得以體現。中國哲人的實踐雖然也是立足于客觀物質世界,立足于社會關系,但其目的并不是如馬克思主義一樣著眼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是致力于通過道德實踐的禮法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規范,從而正心誠意,以此來明內在的明德之心,提升人的內在道德修養,建立起道德自律法則,實現對內在道德的超越性追求。同時,中國哲人主張只有通過內圣才能外王,牟宗三先生曾指出“實踐的活動即政治的活動”[2],他認為這種活動是從人本身出發連接著人、事、天這三方面,政治活動的成功離不開對這三者的調和,而要達到這種調和便必須先培養德性主體,中國哲人的實踐必由德性實踐以達政治實踐。

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哲學共同的出發點首先都是將人放在客觀世界中,放在社會政治之中,以實踐作為貫通主客觀世界的中介,而正是基于此種共性之上,使得二者哲學有會通之可能性。但由于二者的立場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對社會階級矛盾的分析,揭示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規律,發現了無產階級被殘酷剝削的事實,主張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實現社會變革促進社會發展。中國哲人們多主張“內圣外王”,通過對自身道德本體的修養和追求從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將中國哲學多引向一種道德心性的哲學。正是基于此種背景之下,二者的辨證法既有相似性又有其差異性。但二者哲學的出發點皆是立足于實踐,此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原因之一。

二、普遍聯系觀與萬物一體觀之會通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世界上的萬物都是由物質構成的,萬物共處在時間與空間之中,以運動的方式共同構成了變化不息的物質世界。

首先,萬物是存在于世界之中并與世界相接觸著,都是構成世界的組成部分。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以及它們內部各個部分都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周圍的事物有著密切的聯系。各種事物構成了不同層次的系統,低層系統組成高層系統,各層系統縱橫相連構成了整個統一的宇宙,由此馬克思主義站在科學的層面上系統地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的聯系。然而,若在中國古代哲人看來,這種僅落實在具體物質層面的觀點被稱為形而下的,并不是中國哲人所關注的重點。中國哲人講萬物一體,更多的是從形而上的最高道德本體上來講的。萬物何以能夠一體?皆是源于一理而已。《通書·理性命第二十三》云:“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大小有定。”陰陽二氣與五行化生萬物,“五行之殊實即二氣之實,而二氣之本則是‘一’也。”[3]一便是指太極或天道神明之誠。陰陽二氣統一于太極之理,化五行,生萬物,萬物稟含太極之理,故又萬而歸一。

可見,不同于馬克思主義聯系的構成系統,由低級到高級構成物質宇宙,中國哲學的萬物一體是一種創生的系統,不是從下至上講的,而是從上至下講的,一而萬,萬而一。由一理而生萬物,萬物又復歸一理,這便是萬物一體的建構模式,體現了中國哲學圓融的特點。宋明理學雖然是圍繞著心性之爭而展開的,但關于萬物一體的思維模式卻是同一的,只不過他們爭論的便是這一理究竟是源于心還是源于性?是源于外還是源于內?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指出,人的良知便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草木瓦石為何能與人同體?就是因為共具一理,這一理便是來自于我心中的良知,萬物皆由我心而發,皆在我的本心中得以呈現,故萬物本與我一體。可見王陽明強調的“理”雖是從內在的道德本心出發,但是其關于萬物一體的思維模式還是與理學趨于一致的,都是從最高的本體出發來思考人、萬物與自然的聯系,同時賦予其道德價值的色彩,這正是中國哲學萬物一體思考的獨到之處。

所以,總體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科學的層面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的聯系,從低級到高級,層層遞進構成整個宇宙系統,而反觀萬物一體的思路,其以人作為思考的主體,將道德倫理價值上升到本體的高度,由一理而萬殊,萬殊又實為一理。相比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中國傳統哲學的聯系觀是樸素的,缺乏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系統性,但是這種將人和自然萬物、人倫社會以及人內在的道德世界相聯的思路,卻是真正地將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自身與萬物相貫通,正是中國哲人思維獨有的境界,在當今的時代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意義。正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正是體現了傳統辯證法思想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融合與創新,人類的命運是共存的,是普遍聯系的,天下皆家,萬物一體,整個人類之間的命運是一體的,人與整個世界是不可分離的。

三、矛盾觀與兩一觀之會通

順著這種聯系觀的思路,我們接下來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辯證法思維的異同。首先,無論是中國哲學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承認宇宙及世間萬物都是以運動變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里,矛盾作為貫穿事物發展始終的存在,為事物的發展提供動力,矛盾雙方對立統一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馬克思主義的這種矛盾觀是在實際社會階級分析中而逐漸形成的,馬克思、恩格斯關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關系,看到了在這種矛盾的背景下雖然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必須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讓被剝削的無產階級站立起來,轉化矛盾力量,實現社會的變革。所以,從這種角度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首先是根植于人類社會之中的,并且認為社會是在矛盾雙方的對立斗爭的過程中發展的,矛盾在變化過程中實現質變,產生新質,這一新質可能表面上復歸于初,但其實質卻已經與過去不同,但它的發展趨勢總體上是前進向上的,是進步的、進化的。這與中國哲學的矛盾觀有著較大的不同,那么在中國哲學之中的矛盾觀特點又是如何?

對于這一問題,張岱年先生在《中國哲學大綱》中做了總結,他將中國哲學的矛盾觀稱為“兩一”,將其性質總分為“五項”:“對待之必然、對待合一關系、對待之綜合、對待合一與變化,對待與合一之關系。”[4]在其對待合一關系之中又細分為“五項”:一為對待而相依,即對立雙方相互依存而存在的;二為對待之交參,即對立面的雙方相互包含,矛盾對立的雙方都蘊含著其對立面的屬性,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三為對待之互轉,矛盾雙方之間相互轉化,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里所說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對于這轉化的條件,中國哲學則更為細致;四為對待之相齊。即對待無差別,此觀念本出自莊子的齊物,認為一切對立區別都可以消除,此即是彼,彼即是此,這其實是沒有正確地認識到矛盾的對立含義,矛盾是相互對立的,互相具備對立面的屬性。但不能把矛盾對立的分割線給模糊,完全消除矛盾對立的界限;五為對待之同屬,實際上則是,對立包含在統一之中為統一之所屬。

張岱年先生對對立的論述明確地揭示出中國哲學矛盾觀的主要特點,在其歸納中,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中關于矛盾雙方相互依存與中國哲學中的對待之交參頗有相似,都承認對立統一。以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看來,對立是矛盾雙方排斥相分離的屬性,統一則是由于二者相吸引、相聯結的屬性。這實際上是將對立的雙方看作兩個獨立的個體屬性,由對立雙方聯結組合才形成對立統一這一屬性,具有主客相分的含義。在中國哲學看來,對立雙方實際上只是事物的一體兩面之顯現,即對待之綜合。如老子的“有無相生”便向我們揭示出矛盾雙方雖然互相對立,但二者任意一方的存在都不能離開對立面而存在,其任一一面的概念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對立面的存在才能成立,正如有無二者相互對立又互相依存,但最終都統一于最高本體的道。故老子又說道:“二者同出,異乎其名。”(《道德經·第一章》)認為有無二者便同出于道,都只不過是道之不同顯現而已。由此可見,在中國哲學中矛盾雙方看似對立,其實是彼此相互依存、互相轉化,共同統一于一體的,也就是一物兩體之體現,這便是中國哲學矛盾觀最主要的特點。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其實也有矛盾在同一體內的論述,即內部矛盾,但這與中國哲學的矛盾觀實際上有本質的不同。其雙方對于統一之概念最主要的差別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為聯結,其對立的兩面是各具差異的獨立屬性,在彼此的斗爭中又共同統一于矛盾之中。中國哲學的觀念則認為此對立實際為一體,由一體而分對立,對立又構成一體。看似兩種屬性實際上則為一屬性中包含著兩個方面,實為一體。正如張載在《正蒙·動物篇》所言:“物無孤立之理,非同異屈伸終始以發明之,則物非物也。”他認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于對立矛盾之中,正因為有矛盾這一屬性則物才可以說成物,他承認對立是構成事物的一種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認了矛盾的普遍性。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也是唯物辯證法與中國傳統哲學中共有的觀點,唯物辯證法承認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在發展中都存在著矛盾。中國哲學承認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兩者又有不同之處:中國哲學不言所謂的發展,而是言變化,張載便認為陰陽交感、相吸相排,趨于融合而仍有對立。這與辯證法中對矛盾的斗爭性與同一性的論述趨于一致。在唯物辯證法中強調主次矛盾問題,矛盾主次方面等問題,認為事物發展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中國哲學中對此類問題并沒有過多論述。但張載對待綜合似乎是中國人對矛盾中主次問題的看法,認為矛盾一方可以吸收于另一方,達到一個更加圓融的發展,這是中國哲學中的獨到之處。

可見就中國傳統哲學而言,矛盾辯證法思想可謂是早已滲透在我們的民族思想當中。當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是發展和融合了傳統辯證法思想,在新的時代,發現矛盾解決矛盾,集中精力解決發展過程的主要矛盾,同時兼顧次要矛盾,進行道德文明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正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與中國傳統哲學辯證法會通的體現。

四、“復”與質量互變之會通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一定的條件究竟要如何滿足?其實對于這一問題,中國哲學早已有了自己的解釋和回答。如“福可生禍”“正轉為奇”“善化為妖”皆是中國哲學中對于矛盾轉化觀念的論述。然而,若想要實現矛盾的變易轉化,首先則需要量變質變的積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對量變質變規律的描述,則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然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如《勸學》中荀子言:“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見,只有進行量的積累,才會有質變的發生,這一點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相一致,都強調質變的形成必然需要量的積累。唯物辯證法把這一過程看作是:“事物的發展就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在新的質變上開始,循環往復。”[5]但它所認為的循環往復實際上是一種上升,一種進步和發展,表面復返于最初,實際上則是一種上升,這與中國哲學的觀念大為不同。中國哲學注重量變質變之積累,但中國哲學中更強調一個“復”,認為事物的發展最終會復歸于最初的狀態,與唯物辯證法中的最初相比,其實質并不相同。“復”是一種真正的復歸原始狀態。

萬物都回歸于其最本源的狀態之中,相比唯物辯證法則缺少了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發展的過程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萬物復歸最初,因此中國哲人們多注重事物的矛盾轉化問題,如西漢學者揚雄對矛盾轉化的過程有著他自己獨到的見解。揚雄極為注重極的概念,認為物極必反,不極則不反。他強調到達極之前必有積漸的發展,即要有量的積累,認為事物在其成長發展的每天都趨向于新的變化,衰退消亡也是如此。他把事物變化的過程都分為九個階段,這九個階段便是反復積累的變化過程,揭示了整個過程發展中的不同階段,完整地展現了事物發展的整個過程。清初的王船山與揚雄的觀點相反,他反對物極必反之說,認為相反是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一事物的對立都存在于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這恰巧與唯物辯證法中矛盾蘊含著事物發展的始終觀點相一致,但王船山卻認為對立轉化是沒有極端的,并不需要到極致才可以轉化。他的觀點有兩面性之處,一方面他肯定了對立存在于發展過程之中,這是極具進步性的,但是他卻沒有看到量變質變的積累和轉化的關系,他所認為的對立互轉其實也是由更細微的量積累所表現出來的結果。

所以從量質積累的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二者的辯證法都強調量的積累會引起質的變化,但它們仍具有不同之處,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最終必然歸于否定,在進行質變之前必然要有量的積累,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但是總體卻是螺旋上升的,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會轉化為質變實現事物的發展和飛躍。中國哲學以反復為其對量質變化的核心觀念,把量質轉化過程給細化成各個階段,更加細化了量質轉化的過程。物極必反,量的積累最終會導致事物的反轉,導致質變的轉化變化,但最終復歸原始的狀態,這與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觀念有所不同,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為表面上返回于初,實際上已經是由量變完成了質變,開始在新的質變上發展,所以表面上才是最初的狀態,但其實本質上是上升了一級,它是一種無窮上升的一個過程,而中國哲學則是復歸于本原,真正最本質的一種狀態,有一種循環往復的意味。

因此,中國傳統哲學講的辯證法帶有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人文理想與道德情操。諸如周敦頤的太極圖雖以陰陽五行構成了萬物化生的模式,但其最高之理還是道德價值之理,故中國哲學講的矛盾對立其實質都是一物兩體的表現,萬物一體的思維模式便是由包含道德倫理在內的一理而產生萬理,萬而又歸一,在此思維模式下中國哲學的發展觀便呈現為一種“復”的形態,它并不會像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樣無限向上發展,而是最終復歸于初,復歸于萬物最本始的道上,所以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往往會呈現循環往復的模式,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有其進步意義。

五、結語

通過對中國傳統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二者得以會通的前提,但二者都不是僅停留于意識領域的純粹思辨哲學,而是與客觀世界相接觸,以人與社會為思考,以實踐為中介的哲學。但由于世界觀的差異,二者辯證法的目的有所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張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由運動的物質構成的,其辯證法就是為了去揭示物質世界發展變化的規律,指導人們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因此其辯證法是帶有進化發展意味的。中國哲學的世界觀則是一種天人合一、天道性命相貫通的有情世界觀。天地為大宇宙,人身為小宇宙,天地人身雖有大小之別,本質則一。天人合一的目的系指向生生不息的大方向,重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道主義精神。因此,其辯證法帶有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人文理想與道德情操。中國傳統哲學講的矛盾對立其實質都是一物兩體的表現,萬物一體的思維模式便是由包含道德倫理在內的一理而產生萬理,萬而又歸一,在此思維模式下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觀便呈現為一種“復”的形態,它并不會像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樣無限向上發展,而是最終復歸于初,復歸于萬物最本始的道上,所以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往往會呈現循環往復的模式,這正是其辯證法的特點所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便是突破了中國傳統辯證法的局限,并吸收了傳統中國哲學中的人文價值,在新的時代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只有通過對二者辯證法的比較與會通,才能更好地了解二者在意識形態上存在的共性與特性,深入了解二者哲學的精髓,促進二者的會通,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曉芬,等.四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7:11.

[2]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

[3]牟宗三.心體與性體[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306.

[4]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7:471-

493.

[5]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01.

作者簡介:萬星偉(1995—),男,漢族,江西南昌人,單位為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

(責任編輯:馮小衛)

猜你喜歡
辯證法
論辯證法的總規律
《啟蒙辯證法》的遺產:啟蒙理性的內在限度及其拯救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毛澤東“實事求是”辯證法的內在透視
融媒時代,新聞報道要用好辯證法
傳媒評論(2018年11期)2018-02-16 07:31:40
關于質量的辯證法
轉診率下降背后的“辯證法”
中國衛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10:00
深刻把握新常態的辯證法
學習月刊(2015年15期)2015-07-09 05:38:34
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的辯證法(下)
電影新作(2014年2期)2014-02-27 09:07:53
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的辯證法(上)
電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6: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69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最新地址| 1级黄色毛片| 欧美日韩福利|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伊人色婷婷|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第| 天天操天天噜| 91偷拍一区|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床戏一区| 干中文字幕|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精品福利国产|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国产视频| 亚洲91在线精品| 久久婷婷六月|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播五月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久久|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伊人激情综合| 99re免费视频|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黄色|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午夜福利网址| 日韩在线影院| 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亚洲香蕉在线| 99精品影院| 成年人国产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67194亚洲无码|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www.亚洲一区|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