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元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我國現在農村問題提出的重要戰略性決策。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講,對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關系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本文在分析鄉村振興與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前提下提出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并從加強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方式、堅持針對性引導等方面著手對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鄉村振興是針對我國社會化過程中的新時代城鄉差距問題而提出來的,關系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中國現代化短板等關鍵問題的改善。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勵農村籍大學生自覺探索中國發展不平衡與故鄉發展落后現狀的原因,并鼓勵農村籍大學生自覺自愿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但是,大多數高校并未重視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也沒有針對農村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缺乏針對農村籍大學生進行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二、鄉村振興與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鄉村振興為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了環境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為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治、經濟、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政策保障。首先,鄉村振興在吸取“三農”經驗和經濟支持的前提下致力于推動農業技術全面升級、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文化全面繁榮,必將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質基礎。其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離不開良好的政治環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將對農村籍大學生及其農村群眾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積極探索“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引領”的“三治融合”體系,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為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政治條件。最后,鄉村振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對農村的環境整治,推進建設農村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將會為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而鄉村振興將通過繁榮農村文化培養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以及文明的鄉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鄉村振興的高效實施
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基礎。高校開展道德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情懷教育、集體主義思想教育、普法教育等將會使農村籍大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價值,這將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農村籍大學生接受了良好的素質教育、知識教育、技能訓練,再加上他們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情況十分了解。農村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將為鄉村留住大量人才,所以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推進鄉村振興的高效實施。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受家庭社會資本和代際流動期望影響農村籍大學生的返鄉意愿低
相關研究表明,農村籍大學生家庭中父母年收入情況與父母是否具有創業經歷都會影響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工作的意愿。大部分農村籍大學生父母沒有創業經歷或者年收入不高,勢必造成他們返鄉意愿低。同時,家庭父母對子女返鄉工作持不同意見,也是影響大學生返鄉意愿的重要因素。父母反對子女返鄉工作的家庭中,子女返鄉意愿低。而大多數家庭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更希望子女能夠有不同于農民生活的工作,所以這些農村籍大學生的返鄉意愿更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單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適和教育方法得當是保障教育目標實現的關鍵。但是在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過于單一、陳舊。以理論傳達和榜樣示范法為主要思想教育方法已經無法引起農村籍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幫助大學生適應多變的社會生活。而且,新時代學生的道德標準與價值取向等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采用老舊的教育內容來教育學生,顯然無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農村籍大學生的影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側重于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生個人的素養和品德修養等方面的完善。但是對農村籍大學生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其特有的心理特點、學習訴求的考慮,缺乏對其個性和多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安排,進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阻礙了農村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道德境界的提升。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內容偏理論知識的教育,使得農村籍大學生缺乏對思想政治知識的認同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思想意識層面的培養,而忽視了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養。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夠完善,沒有針對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素質、學習習慣、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無法滿足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需求。而且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缺乏針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缺乏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介紹、戰略意義介紹和活動成果展示。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加強鄉村振興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返鄉意愿
做好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重視鄉村振興戰略這方面的內容,使大學生能夠更深刻地了解與自己鄉村、自己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制度與政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農村籍大學生的興趣點,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突破口,讓學生規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自己鄉村的美好藍圖,提高大學生返鄉工作的意愿。
(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洞悉社會發展和時代更迭的前提下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應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以此提高農村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時代對黨和人民提出的新要求豐富教學內容,以適應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要、新時代社會的新挑戰。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對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明確其需要的前提下,從政策、就業、生活技能和精神等方面展開。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學校其他工作者要為農村籍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獎學金、助學金等多種方式并舉的資助。第二,提供返鄉就業技術、就業信息、就業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就業支持。第三,提供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生活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支持。第四,要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幫助農村籍大學生融入學校社團、融入班級、參與班級管理以及結交朋友,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明確農村籍大學生的獨特優勢,并樹立返鄉工作的理想信念。在對高校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層面,要做到了解農村籍大學生需求,在思想和道德上對農村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幫助他們克服互聯網多元文化的侵襲,幫助他們抵制西方負面思想的侵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唯有如此,才能讓農村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
五、結 語
對處于成長期的農村籍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系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關系著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當前農村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力求在幫助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工作的同時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滋陽,石宏偉,王海軍.創業型助困視角下農村籍大學生的新鄉賢之路[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6):112-124.
[2]史沙沙. 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20.
[3]張譯木.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D].吉林大學,2020.
(作者系西安思源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