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雙
(上海市新川中學,上海 201299)
啦啦操是集舞蹈動作、體育訓練和音樂于一體的體育項目。因其生動靈活的運動風格,啦啦操運動快速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廣。啦啦操運動在我國十分受歡迎,已經逐漸在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得到普及和推廣。本文以高中啦啦操的專項教學為例,提出啦啦操專項教學對高中生審美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策略,進一步挖掘高校啦啦操專項教學的內在價值,以期為啦啦操運動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推廣提供新思路。
啦啦操運動的形式靈活多樣,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有其自身鮮明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身體表現美。啦啦操的動作特點鮮明,以動作配合音樂來表現形體美,形體是構成啦啦操運動的主要元素,因此啦啦操專項教學要重視身體表現美的詮釋,在教會高中生啦啦操基本動作技巧后,也要讓高中生準確展示動作美,學會控制表情,詮釋啦啦操運動的獨特魅力。其二,運動形式美。啦啦操專項教學的運動形式美,包括動作技術的美、隊形變化的美。啦啦操運動特點鮮明,運動形式是展現啦啦操美學特征的關鍵點,因此應抓住運動形式美編排全新的動作技術和隊形變化,呈現啦啦操運動的獨特之美。其三,藝術風格美。啦啦操運動具有較強的藝術屬性,啦啦操運動整合了音樂、舞蹈等藝術要素,屬于一種美學的特殊范式。結合不同的場景與音樂靈活選擇啦啦操的藝術風格,如爵士、花球、街舞及自由舞蹈等,融入流行的藝術元素等,都可以成為啦啦操專項教學的表現方式。其四,精神內涵美。啦啦操運動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流行,一個根本原因是其擁有獨特的精神內涵美。啦啦操運動倡導的是一種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團隊精神,深度挖掘其中的隱性精神,對參與者的身心健康調節有積極意義。從以上特點出發,發現啦啦操專項教學的特點鮮明,將其融入高中體育教育體系將展現出顯著效果。
對啦啦操專項教學的功能進行分析,發現啦啦操專項教學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一是審美教育功能。啦啦操運動的審美特征鮮明,通過啦啦操專項教學能強化高中生的審美能力,舞蹈的美、音樂的美、形體的美都能使高中生在啦啦操的體驗中有所收獲。二是心理調節功能。高中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且部分高中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較弱,在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心理調節方案。高中生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能夠生動展現啦啦操的獨特魅力,通過團隊性的啦啦操實踐使高中生可以放松身心、調節自我心理狀態。
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要明確啦啦操運動的特點和功能,并進一步挖掘啦啦操專項教學的作用,使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強化。
由于啦啦操運動包括音樂、舞蹈、體育等多種審美元素,在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挖其中的審美價值,以此來向高中生傳遞啦啦操的獨特美感,增強審美教育質量。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當前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的基本情況,并能夠對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的基礎認知情況有初步了解,教師要組建不同層次的啦啦操隊伍,以團隊的方式來開展啦啦操教學實踐,以專項教學全方位地呈現啦啦操運動的獨特美感,讓高中生可以在團隊的學習中進一步挖掘啦啦操運動的美,包括形體美、精神美、音樂美等,使高中生轉變對啦啦操的固有認識,充分挖掘啦啦操運動的獨特魅力,釋放啦啦操的美,最終為啦啦操專項教學提供堅實保障。
其次,教師要根據高中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對啦啦操專項教學進行藝術性的設計,包括啦啦操的隊形、練習方式、動作技巧等,讓啦啦操的美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喚起高中生對啦啦操的情感共鳴,全新的教學模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高中生對于美的感知與挖掘,讓高中生挖掘啦啦操運動的獨特美感,強化高中生的審美理念。
最后,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自我強化,挖掘啦啦操運動的美。部分教師對于啦啦操的固有認識,使啦啦操專項教學的展開多以專項技巧強化為主,缺乏對于其中內在美的感知與系統深化,從而一定程度上導致啦啦操運動的美感呈現不具體,影響了啦啦操專項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的自我強化尤為重要,能夠讓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的美呈現在高中生眼前。
啦啦操運動本身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具有較強的視覺審美價值。在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形象動作的方式來增強高中生的審美感知,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在開展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中要規避單純以理論和技巧為主的教學模式,將枯燥的內容以生動的方式再現。例如,在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于啦啦操教學的相關資源,將啦啦操運動以生動、系統的方式呈現在高中生的眼前,轉變高中生對啦啦操的傳統認知,從優質的啦啦操教學資源中展示啦啦操的獨特魅力,釋放和肯定啦啦操的美,生動的啦啦操教學模式賦予了啦啦操運動生動性,對高中生的審美能力提升產生影響。
第二,自主創編啦啦操。教師要利用啦啦操運動的開放性,嘗試選擇高中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并將其作為啦啦操的背景音樂,根據音樂的節奏和風格特點來編排啦啦操動作,以形象動作配合音樂來詮釋啦啦操的動作特性,激活和強化高中生的審美素養與感知能力,并在動作創編過程中引導高中生參與其中,提高高中生的參與度,使高中生獲得較強的參與感。
通過設計啦啦操的形象動作,以自主創編和多元融合的方式展示啦啦操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能讓舞蹈動作的價值被釋放,增強和激活高中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使高中生學會辨別美。
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使啦啦操運動與高中體育教育的融合日益緊密。但啦啦操運動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尚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各種新模式層出不窮。雖然啦啦操專項教學展現的魅力顯著,但教師依舊要挖掘啦啦操對高中生的審美能力的強化功能,努力營造啦啦操的實踐愉悅氛圍,培養高中生的審美情感。
一方面,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啦啦操基本技巧,對啦啦操運動的發展和內涵有全面的認識,并與高中生進行平等的溝通。例如,教師可以打通線上的溝通渠道和溝通平臺,并定期利用線上的渠道向高中生推送有關于啦啦操的優質教學內容,釋放啦啦操的獨特魅力,肯定啦啦操的內在價值。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模式,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應開發線上溝通渠道,使啦啦操的感染力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是延伸到家庭教育場景中,讓啦啦操專項教學的線上線下融合更緊密,形成愉悅的啦啦操教學氛圍。
另一方面,提供優質的訓練環境。高中學校要加強對啦啦操的重視程度,不斷開辟更多元的啦啦操活動場地,包括室內和室外的啦啦操場館場地等,為啦啦操專項教學提供專業場地,補充器材設施,使啦啦操運動的感染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提高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的質量。優越的啦啦操訓練環境的生成需要多方努力,使啦啦操運動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豐富高中生的審美情感。
實踐出真知,在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中,高中生的主體地位不應被忽視。教師要重視啦啦操活動的開展,引導高中生主動參與啦啦操運動,這樣才能夠充分感知啦啦操的美,加深審美體驗。例如,高中學校可以圍繞啦啦操運動開展周期性的校內競賽活動,以團體、班級等為單位,形成以啦啦操運動為核心的活動項目和活動空間,釋放啦啦操運動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使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得到釋放,且多元實踐空間的形成能為高中生感知啦啦操運動的獨特魅力打好基礎。又如,教師應積極建設校內的高質量啦啦操運動隊,并為啦啦操運動隊提供更多參與校外競賽的機會,以優質啦啦操運動隊的打造,進一步拓展啦啦操運動在高中校園的影響力。
高中生啦啦操專項教學除了對高中生的審美能力有積極影響外,還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受升學壓力的影響,高中生普遍面臨較大的心理層面的壓力,導致其在心理健康上有一定的劣勢。例如,大部分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偏弱,極容易對出現的困難采取逃避、躲避的行為;又如,高中生在學習上不主動,缺乏對自我的價值認同,缺少足夠的學習自信,無法在團隊項目的實踐中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針對以上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應積極探索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路徑。因此,要充分挖掘啦啦操運動的獨特美感,釋放啦啦操運動的團隊屬性,使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成為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路徑之一。
高中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極容易因為心理壓力巨大而出現心理問題。在傳統的高中體育課堂上,教學的側重點以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缺乏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導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始終得不到改善。針對這種情況,啦啦操運動蘊含的體育精神本質是以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為主的,教師應做好啦啦操專項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安排,以減輕高中生學習壓力。例如,學校定期開展啦啦操的實踐活動賽事,并以班級或者是團隊為單位,為每個高中生提供一個參與啦啦操運動的基礎平臺,這種以實踐為導向的啦啦操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緩解高中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實現自我釋放、自我成長。另外,開發多元的啦啦操實踐活動,也能使高中生的啦啦操學習質量不斷提升。
高中階段的高中生面臨極大的學習壓力,極容易出現缺乏自信的情況,表現出自我的信心不足、學習體驗感下降等。為解決這一點,教師要開發啦啦操的活動環境,增強啦啦操運動的影響力,使高中生可以在啦啦操的實踐中增強自信。啦啦操運動擁有獨特的美,在啦啦操專項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增強高中生的體驗感。例如,在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元素,使啦啦操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激發高中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如,在進行動作創編的過程中關注高中生的表情變化和動作張力,使啦啦操的形體美以及表情美得到展示。作為一種體育精神的外在表現,啦啦操運動要以靈活性為前提,關注啦啦操運動的獨特美,能有效培養高中生樂觀、豁達的心態,使高中生在參與啦啦操比賽中勇于表現自我、釋放自我價值并展示自我魅力,逐漸樹立學習自信。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為廣大參與其中的高中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相比于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啦啦操教學模式價值顯著,成為新時期推動高中體育不斷向前進步和發展的主要內容。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且學習壓力較大,導致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很難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啦啦操學習上。并且,移動互聯網時代,高中生接觸到的信息復雜、內容多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整合了與啦啦操運動相關的教學資源,發揮出體育資源的整合效用,提高了啦啦操專項教學的質量。對啦啦操運動的特征和功能進行分析發現,通過啦啦操專項教學,高中生審美能力提升,同樣也可以直接作用于高中生的心理層面,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強化。例如,高中學校經常組織各類型的啦啦操賽事活動,為高中生參與啦啦操學習提供了廣闊空間,且啦啦操競賽活動通常以團隊或者班級為主體,能夠激活高中生的集體榮譽感,使高中生全身心地投入緊張的訓練和比賽中,能有效調動和激活高中生的啦啦操學習熱情,培養其專注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避免高中生出現孤僻的心理與情緒,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狀態。
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中的團隊啦啦操能有效改善人際關系,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積極意義。目前,高中生的團隊性較差,缺乏對團隊價值的肯定,對個人價值和團隊價值的認知也會出現偏差。為此,高中學校要經常組織團隊啦啦操的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激活和調動團隊啦啦操的教學質量,各種規模的團隊啦啦操專項教學實踐能使高中生的體驗感進一步增強,有利于人際關系的改善和挖掘。
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整合了與啦啦操教學相關的資源,釋放了啦啦操教學的基本元素,為啦啦操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因此,對高中啦啦操專項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將關注焦點放在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心理培養上,關注高中生健康成長空間的重塑,能為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