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嫩江市海江中心小學 龔 穎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可見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至關重要,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棟梁,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民生活在鄉村,鄉村小學生的素質,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和國家的命運。
當下,“帶班育人”成了班主任群體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網絡熱詞,也成為班主任經常提及的專業術語,“帶班育人”是評價和判定班主任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石,帶班育人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與班主任的專業職責和專業自主發展關系緊密。在工作中常常聽到很多班主任自嘲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而恰恰是這個“最小的主任”每時每刻都要處理雜亂無章的班級事務,應對錯綜復雜的教育關系,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這不僅要求班主任具備應對單一教育事件的能力,有做好個別學生教育的實踐智慧,更需要班主任成為班級的“設計師”——在一個班級里,在一個時間段內,像一個運籌帷幄的將軍一樣,構建一個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的“大棋局”。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于對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生命尊嚴的重視和扶植,對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知識的積累、思想意識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先成人,后成才”是我一貫的教育理念,更是作為班主任在孩子們剛入學時就和他們闡明,并且在班級管理中踐行的理念,我把這一理念列入班級名片里,時刻提醒自己和學生。
從低年級起,我就試著和學生交流什么是規則,也在對他們嚴格和真心的呵護中,樹立了個人的威信。同時,我特別注意強化孩子的正確認知,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觀念,讓孩子們明辨是非。與此同時,我還積極構建良好的班風,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鄉村小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過分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則鮮有關注。愛心是教師的基本素養,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教師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幫助,也要有足夠的耐心。由于鄉村小學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家中老人一般只關注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引導。因此,鄉村小學班主任更應該在班級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過開展適當的班級德育工作來彌補小學生在思想品德培養方面的不足,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向上的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所謂的“嚴”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礎,班主任一定要嚴于律已,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班主任要以嚴格標準去管理學生,課余時間班主任可以與學生聊天,和他們玩游戲,在聊天和玩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細”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根本,是班主任工作的關鍵,細致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小到課桌、書本、垃圾桶的擺放,細到窗簾應該怎樣折疊……也正是因為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問題生常常出現搗蛋調皮等不良行為,對此,我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給他們量身制作了“緊箍”,如果有誰違反了紀律,只要我念動“緊箍咒”,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知錯就改,這個人人敬畏“咒語”就是班規班約。從教二十年來,我一直在完善班規班約工作上不斷思考和實踐,其中對有損班級形象的儀容儀表、課堂紀律、班級和個人衛生以及損害公物、考試作弊等不文明行為問題有著嚴格、明確的要求。在我看來,只要班級形象好了,班級管理就相對容易多了。
“勤”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勤動手,以言傳身教的細微精神來引導學生,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掌握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性格。班主任還要勤于總結,大到一次班會活動,小到一次游戲活動,都可以從中總結出對學生有益的小知識、小技巧。
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關鍵要素,教師在學生的心靈播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學生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因此,鄉村小學班主任要將理想信念教育擺在德育的首要位置。學生只有確立了遠大的人生理想,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在學習和成長中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逐漸成長起來的,班級是學生最重要的集體環境,營造良好的班級德育氛圍,對學生的“真、善、美”等優良品質的養成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種作用恰恰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替代的。為了使理想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讓這種動力變得更持久,教師應積極營造良好的班級德育氛圍,努力讓班級文化富有集體性、啟發性、感染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學生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會煥發出自己內心高尚美好的情感。感恩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不只是告訴學生懂得感恩,而是應該讓學生明白如何感恩。小學生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認識,并對事物能做出判斷,假若不把感恩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告訴他們,讓他們從心里接受和理解,并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學會感恩,那么感恩教育就不會成功。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教師可利用父親節、母親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日讓學生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可以讓學生在這些特殊的節日里自己動手制作心語明信片,把想說的話寫在明信片里,并將明信片送給他們要感激的人。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教師可讓學生為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社區工作人員制作心語明信片,以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恩之情。教師通過制作心語明信片這一活動展開教育和引導,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使他們的心胸更豁達開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是至關重要且不容忽視的,這是由于勞動觀念的培養、勞動技能的掌握、勞動習慣的養成、勞動意識的樹立,是學生今后成才的必要條件。因此,鄉村小學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和創造,通過勞動和創造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和創造磨煉意志、提高自己。目前許多家長只看重分數,認為讓孩子勞動就是浪費時間,只有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才需要參加勞動,將勞動教育置于被遺忘的角落,導致很多鄉村的孩子不會勞動。全面提高鄉村小學生的道德素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從多個方面持之以恒地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行百里者半九十”。班主任在明確了班級建設和學生培養的目標后,應該把帶班育人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光榮事業當做一次教育的遠行,在自己謀劃的班級教育“大棋局”里,以自信積極、從容篤定的正確心態處理班級事務,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腳踏實地地實現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行合一。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實踐活動中,彰顯教育智慧、體味育人幸福。
綜上所述,鄉村小學帶班育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人才的綜合素養。班主任肩負著德育教育重任,必須以新時代德育要求為指導,立足農村小學教育實際,不斷拓展德育教育途徑,提高德育管理質量與水平,做到教好書,育好人,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