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堅虹
摘? 要:在新課改、核心素養等教育理念、政策盛行的時代背景下,以往的高考評價體系儼然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社會發展了,為了篩選出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的學生,現行的高考評價體系歷經幾次改革,終于從考知識、考能力進階到了考素養的時代。為了帶領高考生盡快走出舊的套路,擺脫以往的思維限制,思想政治教師應率先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端正自己的思想態度,為學生規劃科學合理的備考教學,在學生成績穩定提升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以新高考評價體系為導向,對思想政治備考實施路徑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考評價體系;備考實施路徑
高考評價體系是2020年由國家教育部就高考測試頒發的總要求,是對為什么高考、高考考什么、怎么高考等三個考試核心問題做出的有效回應,也為之后的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指明了一條發展道路。鑒于高考評價體系對高考政治考查的內容、要求、載體、形式等進行了重新的劃定,高中政治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備考時應緊緊抓住核心素養這個基本理念,著重分析新高考的特點與考查規律,并隨時調整自己的備考路徑,從而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把握。
一、圍繞主題,構建知識網絡
高考評價體系是在綜合考量當代高校人才選拔標準、未來社會生活實踐所需素養后形成的對新時代人才的集培養、考查、篩選為一體的體系,它能夠督促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進而保障學生終身發展。通過分析可知,高考評價體系中關于思想政治命題的重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思維方法的運用。因此,在備考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標為指導,從教材出發,先鞏固學生的基礎,再幫助學生將所擁有的知識和方法內化為能力。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圍繞既定的核心“主題”進行發散、延伸,利用以大代小的規律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構,從而讓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識網絡更有條理性、邏輯性。此時所說的“主題”可以是教材中主動給出的短語或詞匯,比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的“消費”;也可以是關聯某一熱點話題的概念性短語,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甚至是師生基于自身理解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概括后提出的方便記憶理解的主題,比如“民族事務”,等等。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梳理教材中的要點、做好學習筆記,對以往的知識體系進行復習鞏固,從而達到重溫重點、查缺補漏、由繁到簡的復習效果,讓整個知識主干更加明了;在第二、三輪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先理出教材中的高頻主題詞,基于主題詞以單元知識為單位進行縱橫向的延伸,從而完成結構化的處理,達到融會貫通,能夠對其中的某一個知識點形成整體化的認識。
二、立足高考,鍛煉解題能力
教師要帶領學生明白一個重點,即高考不僅是考查、還是檢驗,前者注重成績,后者注重進步,只有讓學生真正的立足高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復習備考更省力、有效,從而讓促使學生在高考評價體系下實現不斷的進步。所以,教師應和學生一起研究新高考的政策與歷屆的真題,讓學生心里明確改革后的高考究竟會考些什么、如何考察,從而讓學生掌握新高考命題的規律與相應的解答技巧,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帶領學生分析復習主觀題這一真題類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三步法”。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的研讀材料,包括情境材料與題干,從而讓學生提取到其中的關鍵信息,對核心語句與關鍵詞進行合理的梳理,在理清關系與思路之后由淺到深的進行思考與思想領會,從而找準本質,將試題中的材料語言轉變為政治語言,并依次列出要點,避免遺漏或偏題。其次,教師應要求學生精準審題,能夠明確題目的含義、設問的方向、題干的準確度、題干與設問的邏輯關系,從而確定考查的知識范圍,準確定位相關政治知識在知識網絡中的位置。最后,教師應要求學生科學的組織答案,將所學理論與考查實踐相結合,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與規范性,保證答題的段落化與條理性。此外,考慮到政治主觀題需要答復的內容較多,經常是長篇大論,因此,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卷面公正、美觀作出要求,進而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三、精準復習,組織高效練習
眾所周知,備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為了讓學生在高考時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教師應從講解、學習、練習、測驗、思考等五個角度著手,依次發力,從而讓學生的備考復習形成一條銜接緊密、科學合理、方向一致的路徑。
第一,教師要開展整合性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發掘政治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復習必修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相關知識時,教師要主動對學生提出問題,“從宏觀背景出發,思考我們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并引導學生關聯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偉大復興、主要矛盾轉變、社會主義本質、科技革命等知識內容,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鍛煉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第二,教師可以適當結合情境教學,將課堂內外相結合,引導學生將目光聚焦到社會熱點上,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從多個角度展開分析思考。第三,教師應善于運用典題進行復習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延伸學生的思路,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對典題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對高考題型的熟悉感,減緩學生的距離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第四,教師應適當結合問題進行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展開深度思考,達到強化學生問題探究意識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高考與高考評價體系下的復習備考應嚴格遵循相關政策或路徑的指導,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情境創設為載體,不斷創新復習備考的方式方法,盡可能達到備考目標的最優化。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對高考評價體系展開深入的思考,并認真探索其解答實施路徑,為國家、為黨培育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維恩. 高考評價體系導向的高中思想政治復習課教學探析[J]. 學周刊,2021(9):75-76.
[2]曹謙. 基于《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思想政治復習備考策略[J]. 教學考試,2021(25):51-53.
[3]胡思華. 基于《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思想政治學科知識整合策略[J]. 教學考試,2021(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