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麗




摘 ?要:目的 ?分析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管理在分娩室的作用與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寧津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分娩產婦100例進行研究,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常規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給予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比較兩組產婦負性情緒、分娩結局、產程時間以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產程時間短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低于常規組產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常規組產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滿意度高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管理在分娩室有著顯著效果,其能夠改善產婦分娩結局,可以在臨床普及應用。
關鍵詞:分娩室;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應用效果;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109-02
分娩屬于正常生理過程,但大多數產婦會在分娩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并且會產生非常強烈的陪伴需求,如果沒有對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則很容易導致產婦產程延長,從而影響分娩結局[1]。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改善產婦心理狀態[2]。本研究以寧津縣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分娩產婦10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管理在分娩室的作用與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寧津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產婦均為初產婦。常規組產婦,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1.25±1.57)歲。觀察組產婦,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31.63±1.42)歲。兩組患者孕周、產次、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寧津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產婦臨床資料齊全;②均為陰道試產,符合陰道試產條件。
排除標準:①無法正常交流者;②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常規組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產前檢查、胎心監測、健康宣教、產程記錄等。
觀察組產婦接受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其方法如下:①產婦宮口開大1 cm,而且宮縮規律時,將產婦送入分娩室,由1名護理人員全程陪護,直至分娩后2 h。②護理人員在分娩室中需要盡快與產婦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如向產婦進行自我介紹,幫助產婦熟悉分娩室環境等。同時護理人員需向產婦介紹分娩相關知識、分娩整個過程以及分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并且為產婦詳細講解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通過健康宣教幫助產婦消除緊張情緒,使得產婦能夠以良好的心態等待分娩。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在分娩前將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告知給產婦。③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產程進行密切監測,同時積極給予產婦支持與鼓勵,以增強產婦安全感,同時通過非語言暗示強化產婦分娩信心,包括給予產婦肢體、眼神等鼓勵。產婦宮縮活躍期,可以在分娩室為產婦播放舒緩的音樂,從而幫助分散產婦注意力,進而緩解產婦疼痛感,減少產婦不良情緒,使得分娩進程加快。宮縮間歇期,護理人員需要為產婦提供能量補充,包括進食與飲水。胎兒娩出后,需要及時給予產婦贊美,并將新生兒的相關情況告知給產婦,使得產婦能夠盡早適應角色轉變。④分娩結束后,需要對產后2 h的出血情況進行監測,同時向產婦介紹自我護理、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知識與技巧,同時叮囑產婦保持身心愉悅,并盡可能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與總產程)、負性情緒、分娩結局以及護理滿意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分,SAS采取1~4分制,其分界線是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SDS采取1~4分制,其劃分的標準是51分,51~60分為輕度抑郁,61~70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分數低則優,分數高則差。分娩結局包括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剖宮產率=剖宮產例數/總例數×100%;產后出血率=產后出血例數/總例數×100%;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窒息例數/總例數×100%。通過醫院自制量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分娩指導、服務態度、心理指導、健康教育、護理技巧等內容,每項內容分數為10分,分數高則優,分數低則差。
1.5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程時間低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產婦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產婦負性情緒評分低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觀察組產婦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產科有著較高的風險,產婦在分娩時經常會因為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而產生多種應激反應,從而導致產程時間延長,對分娩結局有著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不良情緒[3]。傳統護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但缺乏針對性,尤其是在分娩室,其護理工作存在產婦情況復雜多變、分娩過程特殊等情況,整個護理過程都面臨著較大的風險。例如產婦沒有掌握分娩相關知識,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恐慌與憂慮情緒,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影響分娩結局[4]。除此之外,傳統護理常會出現護理不及時的情況,因此難以滿足如今人性化護理的需求。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能夠轉變傳統護理理念,其將被動護理替代為主動護理,不僅能夠讓產婦保持良好心態,還能夠與產婦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使得產婦依從性提高,對產婦妊娠結局的改善有著積極影響[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程時間、負性情緒、分娩結局、滿意程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在分娩室的重要作用與價值。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模式能夠確保產程護理的完整性與連續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延誤護理的情況,使得產婦在分娩室能夠得到全程良好的照護,其不僅能夠幫助產婦減少產后出血風險,還能夠極大地縮短產程時間,從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進而促進良好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在分娩室的應用,能夠緩解產婦不良情緒,縮短產婦產程,并對產婦分娩結局以及滿意度的改善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羅華英.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干預對經陰道分娩單胎、足月初產婦總產程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22):3833-3835.
[2]閆萍.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0):18-20.
[3]卜香蘭.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1):149-150,153.
[4]陳亞利,關小麥.一對一全程陪產整體護理在分娩室中的實施探索[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3):152.
[5]彭敏.探討循證護理與單純全程陪產護理模式在產科分娩中的效果[J].系統醫學,2018,3(1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