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佘仁葉

摘要:高一女生小敏長期受困于人際交往問題,卻又不愿面對,以致生涯發展受阻,在家長和班主任的合作之下,以選科選課為由,促進其與生涯教師互動。借助生涯測評,生涯教師圍繞霍蘭德職業興趣代碼、MBTI職業性格代碼及多元智能測評結果,和其展開討論與探索,一步步走進其內心世界,幫助其面對一直回避的人際困擾,從而開啟她的自我成長,幫她積極適應高中生活。
關鍵詞:人際困擾;生涯測評;自我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7-0050-03
一、案例呈現
小敏(化名),剛步入高一,面對新的校園生活,她依舊憂心忡忡。初中三年,有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是同伴關系是她永遠的痛。在關系中,她總是傷痕累累,渴望友誼卻總得不到真情,默默付出卻總換不來真心。在破碎的關系中,她常常不知所措,無奈、無助更無力,但這一切卻無人知曉,因為她總能很好地掩飾一切,讓他人難以察覺。長此以往,其內心積攢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學習狀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甚至一度陷入了抑郁的狀態。在家人的幫助與理解下,她艱難地走過了初三,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卻一直回避自己的人際困擾,也不愿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上高中后,家長及時與班主任溝通了孩子初中的情況,為了幫助小敏正視自己的人際困擾,班主任想到了學校生涯規劃老師,希望以選科選課為由,借助生涯測評打開小敏的心扉,幫助小敏快速適應高中生活。就這樣,小敏在班主任的動員下,走近了學校的咨詢室,和生涯老師一起踏上了生涯探索之路,也開啟了一段心靈對話之旅。
二、科學的測評:洞察學生生命中的焦點
心理教師首先讓小敏完成了三項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及多元智能測評,并將測試結果填寫在“學生生涯測評量表”中。(如表1)
心理教師和小敏交流了其霍蘭德代碼SAI、職業性格代碼ENFP,和她澄清了不同字母所代表的含義,并結合測試結果,讓小敏了解自己未來可能適合的職業。通過交流,咨詢師發現小敏雖然內心渴望選擇歷史,但由于家長或周圍人都告訴她物理未來的選擇面更廣,所以她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不知如何抉擇。
咨詢師:從這三個測試的結果來看,你可能是一個很看重關系的人,是嗎……你的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首代碼是S,這意味你愿意也喜歡跟人打交道,是嗎……從MBTI測試中,能看出你的決策判斷方式是情感型(F),這意味著你可能不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相反你是一個很注重情感的人,是嗎……而在多元智能測試中,也顯示你的最優智能是人際智能,這可能意味著你比普通人更能理解他人,可能也更容易受他人的影響,是嗎?
雖然咨詢師知道來訪是一個看重關系又困在關系中的學生,但談話過程中還是盡量用不確定的語氣和來訪者交流,并借助“是嗎”與來訪者確認,因為留有解釋空間和含糊意義的語言,能夠使人的頭腦處于開放狀態,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所提供的信息[1]。
小敏:是的,我就是一個很容易受他人影響的人。
咨詢師:那選科問題上,如果你拋開他人的看法,基于自己的興趣和自己對未來就業的判斷,你可能會如何選擇?
小敏: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歷史。
咨詢師:為什么呢?
小敏:因為我非常喜歡歷史,而且我相信雖然歷史選擇面沒有物理廣,但只要我努力成為歷史學科里的佼佼者,未來就業應該沒問題。
咨詢師:那你現在的想法呢?
小敏:比之前更想選歷史了,但還是有些猶豫。
咨詢師:你也不用太著急做決定,可以利用接下來的時光,細細地感受物理學習和歷史學習的快樂,然后再做決定......
覺察是改變的開始,借助測試,咨詢師不僅讓小敏了解自己的各項特質,也讓其漸漸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影響[2]。選科不急于一時,小敏可以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咨詢師沒有忘記班主任囑托的任務:幫助小敏直面人際關系問題,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接下來咨詢師嘗試將話題從選科轉向生活。
三、真誠的對話:聆聽學生回憶里的故事
咨詢師:小敏,看得出你是一個重情感的人,你可能也非常重視人際關系的維護,是不?
小敏:是呀,老師你怎么知道的?
咨詢師:從你的三個測試報告和剛才的交流中感受到的。我想冒昧地問你一個問題,不知可否?(小敏點頭)
咨詢師:你在學校和同學相處順利嗎?
小敏表情略微有些凝重,遲疑了一會說:老師,你為什么問這個問題?
咨詢師:因為我曾經有學生跟你一樣,很看重關系,但由于她和同學相處不太順利,她的心情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很擔心你,你這么看重情感,如果你和我的學生有相似的體驗,那你可能也會因此而受傷。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因為關系而受傷過?(聽到這里,小敏的眼圈紅了,沉默了一小會兒)
(咨詢師運用他人的故事喚起來訪者的情緒感受,一步步推動來訪者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小敏:(哽咽地)我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朋友……我不知道為什么,每一次我認定的好朋友都會背叛我……
咨詢師:這讓你很難過吧?能舉個例子說說看嗎?
小敏:比如,好朋友會在背后說我的壞話......
咨詢師:當時你一定很難受吧?不過這種情況在女生中特別常見,我有不少學生都遇到過。關鍵是那個背后說你壞話的人,可能還會繼續來和你玩。
小敏:老師,你怎么知道?!我最討厭這種,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虛偽!
咨詢師:這類人確實挺討厭的。但他們可能也是身不由己,你知道為什么嗎?
(此處,咨詢師借助提問,希望能夠引發小敏思考,幫助其接受并理解曾經受過的那些傷害)
小敏:或許他們就是喜歡背后評論別人吧?
咨詢師:是呀,你說得很對,我們都不喜歡別人評論我們,但我們卻又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
小敏:雖然這是普遍現象,但我還是不太喜歡這樣的關系。
咨詢師:是的,畢竟你是一個非常看重關系的孩子,在一段關系中,你可能很看重彼此的絕對忠誠,是嗎?
小敏:是的,所以一旦我發現朋友是這樣的,我會立即與對方絕交,重新認識新朋友。
咨詢師:重復這樣的過程,對你有什么影響嗎?(咨詢師希望用這個問題,幫助她意識到模式對她的影響)
小敏:多次受傷后,我也很迷茫,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來經營關系,但結果總是不太理想,所以,我現在也很受挫,特別擔心初中發生的一切會在高中重新上演......
接下來,咨詢師結合小敏的測評結果,進一步幫助她看見自己在關系中的模式,比如從小敏的霍蘭德興趣代碼中反觀自己的性格特點:藝術型的敏感,研究型的內省,社會型的熱情等[3],這些特點讓她能敏銳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緒,容易想太多,而其內省能力又特別強,所以她特別喜歡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加工關系中的點點滴滴,這往往會導致一葉障目,使有些關系在誤會中漸行漸遠。
四、積極的鼓勵:助力學生重建新的模式
當小敏看到并理解自己曾經的關系后,她如釋重負,破除了人際魔咒的想法,開始期待新的校園生活……
小敏:老師,那我該怎么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呢?
咨詢師:你試著想想看呢?
小敏:(遲疑了一會兒)我想我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不應該憑感覺自己加工,我應該主動和同學溝通,搞清楚事實,及時化解心中堆積的負性想法和情緒。
咨詢師:是的,走出自己的世界,我們才能看清世界,而溝通是我們與世界的橋梁。
小敏:但是……老師,我還是有些害怕,怕越溝通事情越糟糕。
咨詢師:你的擔憂也是人之常情,從測試結果看,你是一個情感型的人,言語智能水平又那么高,所以老師相信你具有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哦。(此處,咨詢師借助測評結果,嘗試給小敏注入能量)
小敏:那為什么以前我的人際關系那么差呢?
咨詢師: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你以前沒有用好“溝通”這個萬能的人際工具?
小敏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希望,但為了避免小敏產生過高的期待而導致強烈的失落感,咨詢師特意提醒小敏:人際關系模式的改變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巨大的努力和勇氣,希望你能給自己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適應與成長。最后,小敏決定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心魔,探索和改變自己的人際關系模式,在關系中成長自己,遇見自己。
五、輔導反思
在校園里,常常有一些孩子因學業、人際、生活等問題而遭遇巨大的情緒困擾,面對這些困擾,他們往往選擇一個人扛,不愿尋求心理幫助。或許是對心理輔導的偏見,或許是病恥感,導致他們常常對心理輔導退避三舍。而生涯個體咨詢是新高考背景下,每個學生的內在需求,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對生涯咨詢的接受度和認同度都很高,且目前各校園的生涯教師基本是心理教師在兼任,所以以生涯咨詢為由,有助于促進學生走近咨詢室,在生涯探索的路上,巧妙地開啟心靈對話,不斷成長自我,遇見自我。
參考文獻
[1]羅恩·理查德.如何使學生成為優秀的思考者和學習者[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2]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馮嘉慧. 美國生涯指導理論范式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編輯/衛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