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垚 紀莉莉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課堂教學注重理論傳授,本身就缺少實操性。 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注重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中心,“滿堂講、滿堂灌、隨即問、重點講”,通過這些環節反復強化學生記憶,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1]。 但物業管理專業是一門實操性、應用性、科學性很強的社會學科,物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技能非常重要,傳授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銜接、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對社會急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 然而,在當前的大學課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實踐應用的程度較低,影響了學生從業技能的培養。
“教師來講,學生去聽”這種單純講授、學習記憶的教學模式是高校課堂的主要教學方式,課堂教學變成了教師把知識單向傳授、學生被動接受記憶的“知識復制”過程,課堂提問、回答等互動交流方式也不足以提高知識的實踐性。 另外枯燥的課本學習使現代大學生缺少興趣,導致主動學習性不夠、參與的程度不高,同時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即使許多教師采用全程PPT 教學、學生“客串”老師等多種教學方式仍未脫離傳統課堂教書模式,部分學生感覺索然寡味,知識接受程度收效甚微。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傳授大綱知識,不掌握、且容易忽視學生對知識興趣化、創新度、個性化、方向化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思想、對知識的興趣偏好、未來工作方向規劃在傳統教學中受到了大眾化、模塊化的束縛[2]。 傳統教學模式沒有最大限度地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不同程度的個性化、 方向化的提升,“傳授”“實踐”“評價”沒有及時、到位,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學生獲得這方面提升的時間段只能移向社會。
目前大學物業管理教學實踐部分要等到專業實習時間段進行, 將學生分配到相應的物業管理公司,學生到達企業后沒有實踐經驗、 沒有專擅長實習崗位,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既耽誤實踐時間又降低了學生實踐效果,學生變相在企業進行再培訓,增加企業和學生的負擔[3]。 因此脫離實際、缺少“生活味”“社會性”“實踐性”的課堂教學,存在書本與生活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學生職業目標與企業預期目標脫節等問題,弊端盡顯,對大學課堂教育即成材的基本功能承載不足。
旨在讓學生通過模擬具體情境體驗和理解課堂上與書本中的知識,為學生設定與教學培養目標和專業知識緊密銜接、與現實物業服務企業比較接近的實際工作情境, 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還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未來走向物業服務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從專業知識整體框架的革新入手、從影響職業規劃因素的優化入手,嘗試探索建立“選定情境—體驗情境—綜合評價”的教學途徑。 選定情境,是根據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需掌握的知識要點、社會從業需要,設定全新、生動的教學方式和實踐模式;體驗情境,是依據設定的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學到并掌握的知識進入已設定的各種模擬社會從業情境,主動適應學習獲得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經驗和不足,提前感知理論聯系實際的全過程;效果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參與、分析、判斷、解決、感悟“情境”后,幫助學生總結、提高掌握、運用綜合專業知識的能力,尋找并引導學生改正既往知識的認知偏差,彌補實踐能力短板。
一是通過與物業管理公司密切合作,收集整理大量真實案例,并根據發生的時間、案例內容、產生的效果等標準將案例分類歸檔,建立教學資料庫,在每個類別中根據進一步細化的標準建立情境模擬事件,在設定中要注重參考教學內容,使情境模擬更符合課本大綱、更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是通過對“情境教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教學現狀和相關應用策略進行分析,采用以實踐論證的方法,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應用的結合,對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檢驗。 三是通過文獻研究、對比研究和考察相結合,研究國內外有關相關文獻及成功經驗, 通過對資料和成功案例的梳理,了解目前的發展現狀,結合實際創設物業管理專業課堂“情境教學”的創新點,并設計研究思路[4]。 四是通過“情境教學” 模擬物業服務企業實際工作中煩瑣的工作實操、尖銳的人際矛盾、復雜的工作沖突,在學生處理各種問題和矛盾中進行隨堂教學數據分析,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資料,提高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通過“情境教學”了解關于學生所掌握知識、職業能力的程度,對將來的工作規劃有更好的預測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在情境模擬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全面觀察和客觀評價[5]。
課堂情境模擬教學與日常工作產生直接關聯,并且使授課教師能夠直接了解大學生在情境模擬中的表現情況,洞悉學生課堂上接受知識和能力提升的程度,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6]。
3.1.1 具有較強的工作針對性
由于情境模擬教學的設定場景是實際工作中物業服務公司的各個崗位或近似各個崗位的工作狀態、環境、過程、身份等,甚至重點模擬人際矛盾和人際沖突, 模擬內容又是物業公司工作崗位的某項實際、具體的工作,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7]。 同時根據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及實際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實踐模式,讓學生進入教師設定的具體模擬情境。 學生嚴格參與情境模擬的場景、崗位實操、解決實際問題等工作的需要,主動參加學習模擬,并在參與過程中接受老師現場指導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情境模擬表現做出針對該學生模擬工作的綜合分析、形成意見和建議,確定今后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提升能力,積累實際工作經驗。
3.1.2 具有較強的認知引導性
幫助學生明確需要重點掌握的工作知識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為畢業后參加具體目標工作打好基礎、積累經驗。 情境模擬教學在幫助學生了解今后就業過程中的具體工作流程、遇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掌握哪方面知識、 了解自己在那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那些認知、做好什么準備等具有極強的引導性。
3.1.3 具有較強的真實反饋性
由于“情境教學”是參照實際工作進行設定,同時考察的重點是學生了解和融入工作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模擬過程中了解學生是否掌握課堂知識,并且清晰明了知曉在模擬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是否具備勝任工作中具體崗位、是否具備處理人際關系及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測試更具有真實的反饋性。 當然在“情境教學”開展過程中,會出現所模擬的情境與實際工作并不完全相似,學生主動參與程度也不盡相同,但其表現出來的工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素質等方面,還是具有相當的真實反饋性,教師根據學生在模擬中的實際表現, 可針對性的督促學生掌握學科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工作內并磨礪工作能力,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學生個人知識層面和業務素質,便于學生畢業后與工作單位無縫銜接。
“情境教學”特別重視“教授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銜接”, 課堂教學與情境模擬相結合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社會工作分工能力,包括在課堂上模擬物業企業辦公室、業主家中、小區工作位置等,現場模擬處理辦公;在學習中進行角色扮演,如物業企業前期如何介入,開展實地查驗設備,如移交建筑設備設施資料中接受和查驗等; 通過模擬各個實際工作環境中的業務、解決問題、人際關系交往(主要是與業主之間)等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 對學生提升工作能力有積極作用。 這里需要重點明確,“情境教學”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實踐方式,而是依托實際工作模擬開展的另類教學方法,與大學課堂上傳統教學方式相比,主要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實際工作場景, 按照教學目標讓學生選擇并扮演工作角色,模擬情景過程,讓學生在特定模擬的情景中實踐,通過教師點評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將趣味性、操作性、實效性融為一體,實現教學目的。 就是幫助學生在大學課堂上提前完成知識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軟著陸”。 對學生準確把握學習內容有積極作用。
“情境教學”的核心通過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情境教學”尤其是物業服務專業設定模擬情境時能準確復習會議課堂知識并能積極聯系實踐。 不同模擬情境的設定,猶如為學生推開一扇扇學科分支實踐的大門,幫助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強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學生畢業入職準備有積極作用。 設定教學情境主要為幫助學生在教師精心設定的情境中,準確把握所學知識的應用,了解并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從整體上把握問題存在的環境情形[8]。
“情境教學”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中,對專業課程起到的重要輔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培養并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體會社會工作情境的機會,“情境教學”過程中不僅為學生傳授了理論知識,也豐富了學生實踐經驗。 對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能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的響應與共鳴,讓學生的思維在枯燥乏味的學習中進行“實踐”轉型。 設定的模擬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業服務知識的興趣,這并不是單一的課本知識的轉化,還有大量在實際工作中應掌握的其他社會學科知識,比如人際關系學、心理學、英語等。 同時還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學生成為合格物業管理人員的信心。 情境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理論教材中抽象的描述轉為具體的感知,并激發學生渴望走向社會、并成為社會精英分子、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對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有積極作用[9]。
“情景教學”主要是對工作中常見問題進行專業的解答,實踐性極強,全部解決途徑均圍繞可操作、可實踐,有案例、有依據等進行。 在模擬中總結并展示知識應用和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把學與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大量思考和實踐,并通過模擬設定情景規定的各個角色,來學習了解社會分工和協作互助。
綜上, 情境模擬并不是新的創造或新的發明,從古至今在培育、發現、錄用人才中經常運用。 “情境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探討還在發展當中,可以預知,在未來的數年內,情境學習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更科學的形式,還會不斷被學者和教師研究開發出來。 諸如物業管理等社會科學學科的“情境教學”方式,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