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VBSE跨專業仿真實訓由于其仿真性、跨專業性及高對抗性,成為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方向。研究總結了VBSE實訓的內涵和教學流程,并根據高校前期實踐探索,總結其在教學中課程設置、實訓內容、實訓流程、考核評價等層面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基于問題提出了完善課程設置、優化崗位分配、加強流程反饋、創新評價和考核等建議。
關鍵詞:實踐教學;經管類實驗;虛擬商業社會教育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以前的經管類高校在實踐教學的組織上一般采用“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模式。這種模式如今面臨著一些挑戰,在此背景下,不少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開始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其中,典型的就是以VBSE為代表的跨專業仿真實訓。
一、VBSE跨專業仿真實訓內涵
VBSE是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簡稱,最初是用友新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實訓平臺,之后,諸如北京方宇博業公司和四川師范大學等機構也相繼開發了同類型的平臺。此類平臺最大的特點是能夠通過系統模擬出與制造企業相關的社會環境,主要包括市場環境、商務環境、政務環境以及公共環境等,從而在校園里建立一個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依托此平臺,學校能夠開展經管類跨專業仿真實訓。實訓內容圍繞某制造企業的生產業務,涵蓋工貿企業、商貿企業和物流企業及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政務組織的各項業務流程和業務操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根據不同專業分別扮演企業商務環境中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從而體驗企業的各項具體工作流程,切身感受制造企業商務環境下的相關業務。與傳統實驗課程相比,VBSE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全景仿真性。這不僅體現在前面提到的虛擬社會環境系統上,還體現在各種仿真教學道具及實驗室設施上,力圖通過軟件和硬件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景仿真的商業環境。二是跨專業性。由于VBSE包含企業全景的運營和管理,在實訓過程中,參與者要用到會計、工商管理、物流、市場營銷等知識。因此,它是面向整個經管類專業的綜合性實訓。三是對抗性。VBSE的核心是企業經營。其參與者分別扮演企業中各個崗位工作人員,分小組模擬經營并自負盈虧。因此,VBSE也具有很強的對抗性。
二、VBSE跨專業仿真實訓教學流程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工商學院于2020年建設新商科數字化實訓室,并引入新道VBSE(3.0綜合版)系統,開設虛擬商業環境綜合實訓課。該課程的主要流程如下。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在整個課程開始之前,要先進入VBSE系統設置虛擬商業環境的組織,主要是外圍組織和制造企業。然后,具體數量根據開課班級人數制定,每個制造企業需要設置7個財務崗位和11個業務崗位,配合5個外圍機構崗位。在開課班級人數允許的前提下,可以一人一崗配置,如人數不夠則選擇服務機構一人多崗。確定崗位人數后,再根據教學安排選擇上崗模式及其他的系統環境配置。最后,教師在開課前還應提前將課程資料和課程介紹發布給學生,方便學生自學了解實訓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操作要點。
實訓動員階段。在實訓課程初期,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實訓動員。由于VBSE課程參與人數多,具有跨專業性,且一般采取集中行課的方式組織,因此,教師需要盡快告知學生課程的相關紀律和考核方案。接下來,學生組建隊伍并競選CEO。每個學生基于自身興趣愛好和專業能力應聘企業和崗位,完成自主上崗。至此,實訓動員階段結束,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通過系統推送相應任務給各個團隊。
實訓階段。VBSE實訓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系統推送的各個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每完成一個業務,團隊還需要同步填寫紙質業務單據。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到模擬的企業業務,在實訓中思考如何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總結和展示階段。在完成相應任務后,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總結和展示。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組織各崗位任務情況和心得體會進行總結,完成實訓報告。然后,每組派代表進行分享展示。完成后,教師進行點評,記錄各組表現以作為考核依據。
三、VBSE跨專業仿真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工商學院開設VBSE實訓課程已一年有余,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收獲頗豐,但在實踐過程中,其各個層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課程設置層面
VBSE跨專業仿真課程是面向經管類專業較高年級學生開設的綜合性實訓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動員、團隊組建、業務操作等。VBSE平臺推薦課時一般為30~40課時。在有限的課時里,學生往往只能扮演一個固定崗位的工作人員,了解這個固定崗位的相關流程,無暇查看其他崗位流程,難以了解企業各部門間的協作關系和整體辦事流程。這大大限制了VBSE平臺全景仿真和全流程覆蓋實訓功能的發揮。此外,由于該課程跨專業的特性,其教學時間的調度上存在困難。一些院校只能放棄跨專業學生的配置,把課程安排在周末或學生空閑的時段,這也影響教學的總體效果。
(二)實訓內容層面
VBSE平臺的一些實訓內容、崗位和具體業務流程,依然按照傳統業務處理模式設置,在目前業財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其部分內容已經與現實業務不匹配。同時,平臺中的一些財務稅務規則與當下財稅新政策不匹配;一些案例數據的表格未使用新會計科目準則和報表格式,稅率與相關要求也存在未及時更新的情況。這都大大削弱了平臺和課程本身的仿真性。此外,平臺中不同崗位的工作量也不盡合理。財務類崗位的工作量較大,外圍組織崗位的工作量較小,這導致部分學生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任務,而另外一部分學生任務少,顯得無事可做。
(三)實訓流程層面
VBSE在實訓流程層面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流程監控。因為系統不會顯示任務的正誤,教師端也無法及時收到學生任務結果進而對錯誤結果進行攔截,所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只能在不清楚當下任務結果正誤的情況下繼續進行下一步任務。而當學生任務出現錯誤時,將會直接影響其他崗位學生的后續工作。且當學生發現任務進行不下去時,很難通過自查的方式找到上一個同學犯的錯誤,只能求助于教師。而由于系統缺乏有效的流程監控,教師也只能一步步排查全流程情況。這影響了整個實訓效率。
(四)考核評價層面
目前,VBSE實訓課程考核以教師為主導,平臺系統能夠給予的支持較少。平臺系統只能反饋學生任務的完成率,無法提供其任務操作的正確率,這導致教師難以掌握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同時,平臺系統雖然在功能上模擬了企業的各個崗位,卻沒有模擬崗位的考核制度;對學生的過程性考評,也只能采取傳統的紙質簽到或是系統簽到來考核出勤率,難以監控每個學生的過程性成績。
四、VBSE跨專業仿真實訓改進建議
(一)完善課程設置
為進一步改善學生在VBSE實訓課程的全局企業經營體驗,院校可將本課程的課時設置在50課時左右。多出來的實踐課時為學生的自主經營時間。此時,學生們可以相互討論并運用自身所學來經營管理企業。為最大限度發揮VBSE實訓課程的實踐效果,營造企業工作氛圍,在安排課程時可集中行課。在安排課程的過程中,考慮到跨專業性質,可與教務部門協調,將一學期的某一周作為實訓周來安排VBSE的實訓。
(二)優化平臺設置
在平臺仿真性方面,院校應加強與平臺供應商合作,及時更新VBSE平臺版本以獲得最新虛擬仿真環境資源,按照最新經濟社會和數字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合理調節相關崗位和職能,盡可能保證平臺的全景仿真性。此外,對于崗位工作量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院校可與供應商溝通,繼續完善崗位設置。一方面,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重新分配崗位。對于一些工作量較少的崗位,可讓學生在系統中實行合崗操作,或分配給需要合崗的學生多個賬號,使之一人承擔多崗職責,從而平衡工作量和難易度。
(三)引入靈活實訓流程反饋機制
針對流程缺乏反饋、影響實訓效率的問題,院校同樣需要與平臺供應商協調解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完善VBSE平臺,在平臺學生端設置反饋或提示功能。平臺在每個學生任務完成后,判斷其操作正確與否,及時提示存在錯誤的業務內容。當然,平臺也應允許學生主動撤回錯誤操作,重新完成項目。而教師端則需要記錄每個學生完成任務的正確率,以此作為學生后續過程性考核的依據。
(四)創新評價和考核機制
作為跨專業的仿真實訓,在VBSE實訓課程的考核機制上,教師應秉持多元化的思維,既要把教師評價作為考核的主導,又要參考學生團隊的評價。在考核成績構成上,一方面,要參考系統里的實訓數據,包括團隊經營業績、業務處理完整度、單據填寫準確度和完整性等內容,以此作為小組綜合成績的重要決定因素;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團隊內CEO、成員各自進行互評和自評,并結合平時考評和平時表現,作為個人成績的參考。通過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實現課程全方位的考核評價。
結語
應用型高校肩負著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通過對VBSE等跨專業仿真實踐的探索和總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培養具有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基金項目:2019年度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辦高校經管類跨專業仿真實訓平臺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9CRKXJJG04。
作者簡介:張雨航(1987-),男,重慶人,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實驗教學、信息管理。
(責任編輯 張萌喆)
27565005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