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兵文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葛家中學,264422)
評價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評價只是一個媒介、一種載體,通過評價促使教學育人價值更好地得以體現,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考核與評價的重要目的是引領,是充分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避免出現“放羊式”教學、教學流于形式等現象,改變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清晰、明確的努力方向。同時,考核與評價還能夠促進教師研究跑的教法、優化跑的教學、提升跑的教學質量,激勵學生積極鍛煉,培養學生跑的興趣,養成科學鍛煉的習慣,不斷提升跑的能力和水平。
依據人體運動技能發展規律以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等內容,本著易操作、易觀測、易評價的原則,中小學跑的內容選擇,可以側重于學生快速移動能力——短跑和發展學生心肺耐力——中長跑項目的評價(表1)。

表1 中小學跑的內容選擇
從體育教師教學或學校組織評價的層面考慮,跑的內容和評價方式的選擇,可根據學校體育場地的實際大小適當進行調整,如將50m跑設置為25m×2往返跑。跑的評價標準的確定,可依據學生實際水平適當調整,以最大程度激勵所有學生經過積極學練,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大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中小學跑的評價指標不僅重視評價學生跑的成績,更應重視學生跑的能力的提升,學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等精神品質的形成,以及學生跑的態度表現、規則意識、體育精神的體現等。通過跑的學練、跑的評價,更好地達成體育教育教學的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蝮w育教師可通過對學生掌握技能程度進行評價,以督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升運動成績。學校對學生跑的測試與評價,可采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期體育教學質量、全員體質健康達標運動會等形式,分年級對所有學生進行跑的測試,以評價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或評價考核班級學生的學業成績,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班級學生積極參與跑的鍛煉活動。
體育教師對學生跑的評價,可采取多次測試、增值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每次成績及進步或退步幅度進行記錄(表2),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鍛煉,逐步提升跑的成績。如,學年初測試1次,學年末測試1次,比較2次測試的成績。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測試診斷學生跑的技術,幫助學生逐步改進跑的技術,提高跑的技術和和能力。

表2 800m跑隨堂測試成績記錄

學校對學生跑的測試的組織,還可以采取周邊學校聯合測試的方式,統一組織評委,對聯校所有班級學生統一進行測試,以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為標準,進行班級間、年級間的橫向、縱向評比,促進每一名體育教師抓好常態教學,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任務。體育教師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跑的測試,組織前應培養體育骨干,讓其協助教師做好測試的組織工作;測試前應引導學生端正測試態度、認真參與、全力發揮,確保測試成績的真實有效;測試后應及時點評,不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結合日常學生體育課堂鍛煉表現、校內外體育鍛煉情況、體育學習興趣與態度、運動能力進步幅度等方面綜合評價,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堅持跑步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