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內蒙古科技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合唱就是一個團體在指揮的引導下,對多聲部聲樂作品進行演唱的藝術形式。在合唱過程中,要求團體的聲調具有統一性和協調性,能夠表現出聲樂作品的整體美感。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建設與發展,是構建高校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內在情感共鳴,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具體訓練中,要結合非專業生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提升整體合唱技術水平,為高校學生的校園生活添加光彩。
由于受到我國整體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在中小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導致高校非專業學生在音樂藝術理念、音樂表演技藝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幾乎對合唱藝術及演唱知識沒有任何了解,導致合唱團只能從零基礎階段開始訓練。在具體的合唱訓練過程中,表現為音色不準,節奏不穩,缺乏聲部默契度,發聲方式不正確等,還有部分成員演唱氣息不足,難以對聲樂作品中的情感、思想進行完全理解和表達。而且很多非專業學生存在對合唱訓練的積極性不高、態度不端正等問題,嚴重影響高校非專業合唱團訓練效果的提升。很多高校對非專業生的合唱訓練理念較為落后,缺乏系統的、規范的教學方法。因此要結合具體情況,建立規范性的訓練機制。部分學校在訓練場所、設備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嚴重限制了非專業合唱團的建設與發展。基于此,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高校非專業合唱團訓練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創新訓練方法,促進其訓練效果的全面提升。
現階段高校非專業合唱訓練的水平之所以上不去,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就是人員方面的問題,在學生方面,非專業類的學生本身對于合唱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對合唱的輕視心理,對訓練環節不上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訓練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非專業類的學生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個人的基礎也不一樣,在訓練環節就很容易出現進程方面的問題,造成訓練方面的難題。而在教師環節,非專業類的教師也缺乏對合唱的了解,這就導致教師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也會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造成訓練結果方面的問題。即便是聘用專業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也會由于學生本身水平不一致等因素造成訓練結果大打折扣,影響訓練水平的提升。其次,時間方面的安排,非專業的高校學生一般還是以學習為第一要務,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較為重視。合唱作為一種技術性較強的互動,要想讓學生達到預期水平,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大量練習,這樣一來,在訓練時間上就和學習產生沖突,合唱自然就會為學習讓步,從而縮短訓練環節的時間,制約訓練水平的提升。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合唱訓練在發展過程中水平的提升,高校要想充分地提升合唱訓練水平,就必須進行針對性地解決。
受到我國整體社會教育環境的影響,在中小學階段,缺乏對音樂知識的系統性教學,高校非專業學生對基本的樂理知識不了解,不能準確認讀簡譜、五線譜等,對合唱知識更是匱乏。基于此,非專業合唱團要結合實際情況,強化對團員的基礎樂理知識的普及教育。要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合唱團中非專業學生提供系統性的樂理知識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夠對基本的簡譜、五線譜準確閱讀,并為其創建更多新的識譜練習的機會和平臺,并對各大小調性、變化音等進行加強練習,以便讓非專業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識譜。要充分開發高校課堂資源,設置更多與音樂藝術相關的選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更多樂理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其全面素質的提升。此外還可以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及時發布相關的樂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對網絡空間中海量的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自行鍛煉演唱技能。尤其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排練機會,促進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提升。雖然樂理知識的教學對非專業學生合唱技能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樂理知識較為抽象,對非專業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理解,教學過程如果過于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最終教學效果。基于此,在針對非專業學生教授樂理知識時,需要采取針對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確保其能夠在合唱時對學習到的樂理知識進行有效應用。
在高校非專業合唱團中部分學生對音高、音準、節奏等的含義概念不清楚,容易出現混淆,在合唱中難以看懂指揮的含義,影響整體合唱團的演唱效果。基于此,合唱訓練要強化學生的針對性練習,加大整體的視唱練耳練習,讓學生對基礎調性知識和概念進行理解和練習,強化其對基礎樂理知識的實踐應用。可以先對較為普遍的C 大調進行訓練,熟悉1234567 七個基本音級,齊唱及不同聲部輪唱或交替唱等方式,并對此重復練習演唱,對各類音階進行熟練掌握,并同時對音程進行模仿演唱,對音高概念深度理解,從而在識譜時能夠精準掌握音準。然后才能開展對其他音調的練習,掌握變化音的基本技巧,能夠對半音、全音進行精準演唱,并進行鋼琴視奏,勤加練習,尤其是要用較為普及的練習曲進行訓練,強化音高、音準概念。在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音準的練習,這是提升合唱效果和質量的基礎。在合唱過程中會出現多聲部,非專業學生一旦在音準方面出現錯誤,會對整體樂曲的演唱效果帶來負面影響。在訓練中要重點對女低聲部、男高聲部進行針對性練習。為了提升訓練效果,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對不同聲部進行單獨訓練,并對該聲部中音準掌握不正確的團員進行單獨訓練,確保其對音準精準掌握。此外,在合唱訓練中,如果存在比較難的音樂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對其實施單獨訓練,并進行合理分段,提高合唱訓練針對性和有效性。之后再開始節奏節拍練習,對各種拍子、節奏進行精準應用。在練習節奏時,可以用手打拍子、練節奏等,通過同聲部打節奏、多聲部輪打節奏及交替打節奏等方式訓練,以便強化實踐練習,讓學生對不同類型的節奏形式進行全面掌握。
在發聲訓練中,最為重要的是要對氣息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并加大氣息訓練力度,為演唱聲音質量的強化提供動力支持,保障合唱效果的有效提升。在氣息訓練中往往是通過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等方式進行訓練,慢呼吸訓練中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聞花香的狀態,讓氣息自然流入到身體內,快呼吸訓練中可以效仿狗喘氣的方式,利用小腹的彈跳力度對呼吸發聲進行控制。在氣息運用時,需要確保歌唱管道的自然放松。一般情況下,主要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及胸腹式聯合呼吸等方法。胸式呼吸中,利用打哈欠的方式實現胸部、橫膈膜、腹部的全面啟動,讓氣息流入身體,在橫膈膜、小腹的支撐下,使其向下延伸。在進行發聲訓練時,要對氣息進行良好的控制,確保其處于穩定狀態,位置平穩、自然。
在高校非專業生合唱訓練中,部分學生容易出現臉紅脖子緊現象,這是因為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氣息不穩,聲帶處于緊張狀態,不僅影響演唱音色,而且容易在高音區發生破音、嗓子沙啞等問題。基于此,在訓練時,要引導學生掌握打開喉嚨的基本方法,確保演唱過程中下巴處于放松狀態,上顎自然抬起,咬字清晰,演唱聲音明亮。在演唱之前要進行口腔打開練習,保障真假聲能夠產生共鳴,豎立咽壁,并將聲音經此處送出,對假聲進行真實表現。在演唱過程中,要讓氣息在身體內自然循環,放松身心,尤其是在高音區,收緊小腹,為氣息的循環提供支撐點,確保其與聲音形成對抗,保障聲音的圓潤。在演唱過程中,要讓聲帶良好閉合,避免出現漏氣現象,否則容易對演唱者嗓子造成損壞,還會降低音色效果,不利于合唱效果的整體提升。在合唱過程中,要對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合理處理和表達,結合樂譜中的標記,對情感強弱變化進行良好詮釋,強化歌曲的情感,提升合唱整體效果。
在現階段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合唱訓練水平之所以難以提升,訓練難度之所以十分大,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基礎較差加上意識不強,沒有激發起學生對合唱的重視程度,就造成訓練難度的提升。所以高校就需要盡量規避這一問題,提升學生的合唱基礎,校園合唱團就是方法之一。現階段高校的社團較多,且類型多樣,進行合唱團的設計和普及,就能在學習之余對學生進行合唱方面的訓練,避免其遺忘合唱技巧的同時提升其合唱的基本功。但是現階段高校合唱團往往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大多是為了比賽而存在,在沒有比賽任務的時候,合唱團缺乏連續性和普及性。基于此,要強化對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普及性建設,并注重日常組織訓練,真正認識到合唱團的價值意義,對其給予一定的情感,增加團體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高效建設提供保障。高校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長效的合唱活動,并將其作為學生日常活動的常規項目進行組織規劃,實現非專業合唱與校園文化生活的全面融合與滲透。而且校方也需要對合唱團進行支持,盡量滿足其需要,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唱團的功能。
高校領導的重視和關注,是非專業合唱團能否成功建設和高效發展的基礎保障。只有高校領導對其有足夠的重視,才能加大各類資源投入,滿足師資、物質等方面的要求,并能夠為合唱團的建設、活動開展提供充足的時間,實現學生、指揮、伴奏等進行有效聚集。此外還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提供排練場所、演出支持等。還需要給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及外出培訓的機會,以便提升師資水平,引進高級人才,推動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高質量建設。在人才方面,高校要重視對學生和教師方面的關注,一方面聘請專業的合唱訓練教師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水平,一方面在學校中積極發掘具有合唱天賦的學生,這樣才能組建專業化的合唱團隊,并促進合唱水平的提升。在設備方面,合唱訓練雖然對于設備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設備的完善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訓練水平。所以校方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訓練需要進行設備的購置,促進訓練水平的提升。
現階段社會的發展對于合唱也有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單一形式的合唱已經難以吸引觀眾眼球,所以要想訓練出較為專業的合唱團隊,還要求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建設符合現代化時代發展特點,對傳統單一的建團形式進行創新與優化,采取多樣化和靈活性的組團形式,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對其進行合理分類,以便強化合唱基礎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創新平臺。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自身的特長選擇合適的訓練形式和團隊,在方便訓練的同時提升合唱的水平。還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合唱訓練,實現學生表演形式多樣化,如混聲合唱、同聲合唱、有伴奏合唱、無伴奏合唱等形式,結合需求對學生們喜愛的流行歌曲進行改編等,全面推動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優化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對高校非專業合唱團的訓練,可以提升大學生音樂素養,強化其全面素質的提升,還可以通過合唱團隊的建設,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形式,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推動我國合唱教育事業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