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杰
計算能力是指個體處理數學計算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數理運算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計算能力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理運算能力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指導他們形成數理觀念?;诖?,筆者從小學生數學技能薄弱的原因入手,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探討正確的訓練對策,以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其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計算題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計算題在應用題、選擇題中的覆蓋面也很廣,可以說,計算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缺乏耐心是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忽視檢查。檢查可以提高準確率,計算結束后的檢查環節是不容忽視的,但部分學生缺乏耐心、過度自信,在計算過程中忽視了檢查,導致一再出錯。二是厭煩復雜的計算過程。部分學生對復雜的運算任務和計算過程,會沒有耐心去核驗結果,使得計算頻頻出現錯誤。
部分小學生的運算過程混亂,這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計算習慣的體現。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一再強調計算過程要清晰易懂、簡單明了,但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如列的豎式歪歪扭扭,數位沒有對齊;呈現的計算過程較為混亂,看不清楚;等等。此外,有些學生沒有養成使用草稿紙計算的習慣,有時會在書本上、課桌上甚至手背上計算,寫得密密麻麻,這樣難免會出錯。
部分小學生對基礎知識和計算方法掌握得不扎實,在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計算問題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面對復雜的計算過程也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簡單方便的計算方法,導致計算速度、準確率等達不到相應的要求。
現今信息技術發達,各類計算工具的存在大大簡化了計算過程,學生只要會使用各類計算工具,并輸入正確的數據,就能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這使得部分小學生對計算工具產生了較高的依賴性。部分小學生在遇到計算題時第一時間就想用計算器,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小學數學計算中,學生只有扎實掌握與計算相關的基礎知識,正確靈活地運用合適的計算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但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好關于計算的基礎知識,在計算時往往無從下手或混淆概念,從而導致出錯。部分學生不知道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沒有真正掌握計算方法,大多只是模仿計算,因而難免出錯。此外,部分學生的口算基礎不扎實,在運算時,一個口算的錯誤就可能導致整個結果出錯。
由于小學生的主要思維方式是具象思維,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淺的,只關注表面和淺層邏輯,因而容易出現計算錯誤。有的學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在計算結束后不會主動檢查、核實,導致準確率較低。有的學生認為計算題太難,沒有樹立正確的心態,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出現一些錯誤。有的學生不喜歡在草稿紙上計算,而是直接口算,容易因自己的口算基礎不牢固或忽略必要的操作而出錯。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值形式、計算符號等都帶有高度的抽象性,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好勝心,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運算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計算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幫助小動物回家”游戲,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應的課件,在小動物的“家”里放一些算式題,在小動物的“家”附近有這些算式的答案。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幫助小動物找“家”,即計算相應算式并將其與正確答案連線,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學生了解讀題、查題、計算、查驗等完整的運算過程,并訓練學生在查題和查驗時的注意力。教師還要認真糾正小學生亂寫亂算的不良習慣,促使小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運用計算器,減少學生對計算器的依賴,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正確計算的前提,教師應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方法、定理等,為學生進行正確計算打好基礎。在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時,教師要先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點,然后告訴學生如何在具體實例中進行驗證,最后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對運算概念和計算方法的掌握,并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正確的方法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基本運算問題,得出準確的結果。
口算能力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注重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并采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開展相關的訓練,如口算游戲、口算接力等,以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另外,教師也要教會學生鍛煉口算能力的技能與方式,讓學生注重簡便計算方法的應用,以增強學生的口算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奠定基礎。
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是學習難度比較大的一門學科,為了讓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對于數學計算題,為了降低學生的計算難度,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鉆研問題中關鍵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具體的計算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
在小學生每次做完計算題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檢查,找出錯誤,分析錯題原因,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醒學生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計算題讓學生去做,在做完后與學生核對,重點分析他們做錯的題目,讓學生知道題目做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錯,從而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以免學生因知識點掌握不牢固而出錯。
小學生比較貪玩、好動,在計算時沒有足夠的耐心,有時會因沒有認真讀題而出錯。對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耐心,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讀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舉辦競賽活動,出一些學生易錯的計算類題目,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看看哪組準確率最高,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培養學生的耐心,促使學生認真讀題,從而做到準確計算。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驅動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1.游戲教學法。小學生的年齡小,大多好動、貪玩,喜歡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以游戲的形式設計課堂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小郵差”游戲進行口算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計算題,將其寫在紙上裝進“信封”,在黑板上畫出“郵箱”,并在上面寫上這些計算題的答案。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扮演“郵遞員”,讓學生準確計算并說明自己手中的“信”應該投進哪個“郵箱”。
2.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根據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有趣、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地探索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將教學情境與數學知識密切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計算相關的知識點,從而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能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相關的活動,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提高數學練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