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端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可見,立德樹人是新形勢下時代的主題,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對于學校的教育工作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勞倫斯基曾說“藝術的基本功能是道德的”,這說明藝術教育具有德育功能。舞蹈這門藝術學科,恰好可以通過各類典型的、具有正能量的優秀劇目作用于人的感官與情感,從而使人們在對劇目的審美中得到啟發、感悟、理解、升華,強化人們對真善美的認知,進而影響人的道德價值取向,并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品位,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以完善健全人格。因此,舞蹈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主科之一,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加大投入,提高舞蹈教育的硬軟件建設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綜合類中職學校,專業眾多,學前教育專業是其重點專業之一,應牢牢抓專業學生逐年增長的趨勢,與時俱進,加大對舞蹈教育的投入,針對不同層次的訓練配套完善相應條件的場地和設施。起碼配套容納50個人且設施齊全的專業舞蹈教室,以保證舞蹈訓練工作的正常開展;配套專業表演舞臺,創造良好的表演環境。同時,引進專業人才,壯大師資隊伍,爭取每班配備兩名專業舞蹈教師,或分成兩個小班來上課,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因地制宜,制訂科學的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體系的設置要牢牢把握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強調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對應的教育目標,從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因地制宜構建完善科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根據各班學習情況和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來調整教學計劃,因材施教,適當增加舞蹈課程的比重,豐富舞蹈課程體系的內容。
首先,在舞蹈實操課上,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設置可以克服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層次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程度的學習中克服困難,并從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和信心。對于舞蹈基礎較差的學生尤其是零基礎的學生,先幫助他們進行體態的矯正、訓練,讓他們認識到擁有好看的形體可通過掌握舞蹈基本功來實現。對于有一定基礎的、或對舞蹈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幫助他們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一定難度的舞蹈訓練,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長進和收獲。
其次,在舞蹈鑒賞課上,教師要在教學中將我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主線,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讓學生了解其文化背景,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為形成合理的教學模式打下基礎。對于舞蹈劇目的教學,著重將舞蹈體現的德育素材滲透到教學中去,引導學生探尋其中的精神內涵,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感悟,增強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提起學習熱情,提升審美能力,提高職業道德精神。
再次,在教育對象上,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肩負著教育下一代的重責,幼兒是該專業學生今后面臨的教學對象。對此,教師要在舞蹈課程的設置上緊密圍繞學齡前幼兒的發育特點來進行,改變傳統的舞蹈課程教學體系中舞蹈表演所占比重大于幼兒舞蹈創編的情況,在有限的課時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和教學能力。
另外,在課程設置上,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培養出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孩子,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常考驗學生們在崗的組織教學能力和德育精神。教師要把引導學生進行舞蹈美育教學的方法納入課堂中,這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開設有關幼兒園舞蹈教學工作的課堂模擬教學實操課程,對學生是一種鍛煉的機會,也對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舞蹈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三、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探索教學方式,力求“立德樹人”理念借助舞蹈課程更好地踐行。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舞蹈技能之外,還要對舞蹈的形式、種類、要領、風格和文化等相關理論做具體、細致、深入的講解,改變傳統的道德說教和灌輸模式,以生動、直觀的教育慢慢地滲透人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由“形”到“神”的演示和提升,提高舞蹈創作思想藝術質量和舞蹈表演藝術水平。
因人施教,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其聽覺、視覺和觸覺,通過多方位刺激,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課堂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為學習舞蹈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和教學服務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對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借助觀看網絡視頻、欣賞舞蹈解說來簡化理論,幫助學生更快、更高效、優質的深化舞蹈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上舞蹈欣賞課時,根據授課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上網查找知識、影像資料等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增加課堂實踐教學活動,轉換理論知識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能夠運用學到的舞蹈知識進行創作,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也可以為學生創設或提供一些實地演出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舞臺掌控力、心理素質等,有效的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多方面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舞蹈學習氛圍和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環境。
四、豐富教學評價,提高學習舞蹈的信心
傳統考核評價學生成績的依據主要以學生舞蹈技能是否提高、舞蹈表現是否優秀作為標準,而忽略對學生的情感、思想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關注,這是不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表現,而長期的技能訓練過于枯燥且辛苦,可能會磨滅學生學習舞蹈的意志和信心,這些都與“立德樹人”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評價的標準與方式,豐富評價內容,在關注學生舞蹈技巧及動作掌握情況的同時,將德育評價的指標融入其中,把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出勤率等方面也作為考核評價的內容。教師可以設置合理的德育評價分數占比,將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表現和與他人合作中的表現,以及對舞蹈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能力等等,都納入到德育測評項目中。只有進行多方面綜合評價,才能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并通過技能訓練和舞蹈欣賞課等慢慢積累舞蹈的知識和經驗,并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教師在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對于學生各方面的進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且作出相應的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其次,通過學生各自的表演、觀摩、分析、對比等進行相互之間的評價與學習,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通過內省自我不足與優勢,進而彌補短處,發揮長處,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表現,以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信心。再次,借助微信、QQ等載體對每次課后進行總結評價,這樣既不浪費正課的時間,還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同時也避免學生產生尷尬情緒,而教師則可以一對一進行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達到“立德樹人”教育目的。在此基礎上,還需積極與家長配合,了解學生近期的家庭情況、思想情感狀況等,便于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實現家校合作。
五、結語
舞蹈美育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不僅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其中,能夠豐富舞蹈教學內容,把控教育方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舞蹈的思想內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為了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中職學校應重視運用舞蹈進行美育教學,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堅持去功利化的教學理念,切實發揮學校舞蹈藝術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與功能,努力使學校的舞蹈美育教學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載體,從而培養出真正適應時代發展的優秀幼兒教育工作者。
【本文系揭陽市綜合中等專業學校教育科學2020年度一般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優化研究”(課題編號:2020ZZJKYB01)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