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悅
【摘? 要】語篇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借助它激起自己的學習興趣、提
高自己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尤為重要。現階段,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仍存在部分問題。基于此,本文對英語教學中語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步驟和有效教學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現狀;語篇教學;閱讀策略;思維能力;綜合運用
隨著年級的遞增,課本中的語篇越來越長,信息量也較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單詞量的變化,一篇課文中會出現較多的重難點詞匯和句型。部分教師尤其是新教師在語篇教學上還是存在偏差,對教學步驟和有效教學的實施難以把握。還有的教師在語篇教學中仍然只見單詞、句型,不見語篇整體。由此,筆者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進行了如下思考。
一、語篇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語篇教學是訓練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整體理解文本,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再結合語篇的性質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和問題,每一環節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閱讀,緊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理清楚各句子中的邏輯關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學法指導,如合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發揮想象自己去探索,對語篇的理解層層遞進,通過板書和相關的習題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加以思考將語篇復述出來,在思考與解決語篇問題時,學會用英語思維,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語篇教學是培養閱讀技能的重要途徑
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講授閱讀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需要教師用更多的精力去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索文本中的知識,培養和激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主發現和探索的能力,通過內在的驅動力讓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態度。
(三)語篇教學是了解外國文化、拓展知識面的重要途徑
語篇閱讀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文化和知識的傳遞,學生能夠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取很多國外的文化知識,可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提高學習動力和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
二、當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語言知識教學,輕閱讀技能培養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英語閱讀語篇的篇幅較之前有所增長。新單詞和句型都涌現在課文中,有些教師怕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在進行語篇教學時,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學單詞、分析句型,把詞匯和語法教學當成新課的重點去教授,如教學6A Unit3 Holiday fun時,在Free talk環節,教師可讓學生談論國慶假期的生活:How was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 It was…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What did you do? I… did you…? Yes, I did./No, I didn’t. I…教有師意識地將單元中的生詞帶入句型中進行操練。再通過Read and Finish的環節重復句型進行操練。一節課下來,教師將重點句型當作教授的重點,不斷帶領學生操練句型和單詞,但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語篇的大意。學生所感受到的是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難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生的閱讀習慣得不到培養,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技巧的策略上存在不足,使得學生在閱讀中捕捉不到有用信息,不會聯系上下文,遇到個別生詞或句子便會影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閱讀速度慢等。
(二)重形式上的操練,輕學生的思維訓練
有效的教學不是單看教學任務完成的多少,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獲得了什么樣的學習技能。很多教師在進行Story time版塊的教學時會設計形式多樣的問題或任務來輔助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問題和練習之后,便認為完成了對課文的教學。如教師在教授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這一課時,在Free talk環節中教師提問: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our Earth?隨即課文中的插圖出現在了黑板上。這個語篇中的生詞較多,教師早早呈現圖片引導學生去熟悉課文,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閱讀與理解課文,但答案都是課文中的,學生的思維訓練沒有得到開發,雖然部分學生能說出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但教師此舉也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拓展語言的機會。在對話的鞏固拓展環節,朗讀是常用的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部分教師還會通過練習的方式去讓學生理解文本。在教學中,教師不斷灌輸知識,講解重點句型和單詞,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思考和自主地學習,文本更加深層的意思沒有被挖掘,學生間也缺乏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沒有突出學生是主體的這一理念。
三、有效實施語篇教學的策略
(一)整體推進,加強策略指導
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應是滲透在日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的策略涵蓋了許多方面:略讀與細讀、朗讀與默讀、分段推進與整體理解相結合、詞語猜測等。如在教學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教師以情境性的問題“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師可以通過Learning tips的形式,幫助學生搜索所需信息,了解文章整體意思。讓學生用查讀的方式尋找信息,如教學6A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一文時,通過問題“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引領學生快速閱讀找到需要的信息,梳理文章。教師可以創設出有層次的問題,培養學生根據問題抽取信息的查讀能力,如教學3B Unit 5 How old are you?設計如下問題:Where are they? How do you know? What can they see in the museum? What present is for Tim?
(二)循序漸進,達到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
1.感知語篇
在導入環節,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情境,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感知和融入文本。在此環節,教師要直奔主題,盡量減少旁支錯節,通過有趣的導入環節激活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文本。
2.理解語篇
在學生初步感知語篇內容之后,教師可設計一些有坡度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理清文本信息;再通過理解性的問題或應用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熟讀文本,獲取信息;最后通過評價性或創造性的問題輔助學生去研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應貫穿始終。
3.運用語篇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進行交際運用,教師要在此環節為學生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拉近英語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能在本文學習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三)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教師要利用好周邊的有利條件,做出合理的規
劃,積極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學校的圖書館是一個很好的充實自己的地方,教師可以堅持讀一些書刊和文章,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好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擴充自己的詞匯量,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將自己積累的閱讀技巧和知識通過教學傳遞給學生,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
(四)隨機教育充實課堂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教育部也強調教師要善于發現各種有效的教育契機,對學生展開引導和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實施有計劃的系統教育,還要加強隨機教育,兩者相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上午第一節課的鈴聲已經響起,筆者如往常一樣帶著書本走進教室,只見教室里一團亂,學生忙著收著各項作業,筆者隨即整頓了紀律,耽誤了幾分鐘才開始進入課堂學習。這就是筆者剛接手的新班級,雖然已是五年級,但是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是比較散漫。這節課主要講授的版塊是Fun Time和Grammar Time。本單元Fun Time這一版塊的文本是Do a survey,需要小組成員間運用重點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ing?”“I like…”進行口語操練,調查做完后再選出一名同學進行匯報。在筆者說明要求后,很快同學們進入了交流的狀態。筆者試著走進小組間,聽聽他們的討論成果。第一組聽下來效果不錯,此時,突然耳邊傳來嬉笑聲,筆者上前一看,旁邊的那組用中文聊了起來,“你喜歡做什么?”一個學生問道。其他組員也很配合地做著記錄。無獨有偶,別的小組也傳來了用中文交流的聲音。筆者隨即暫停了活動。Please, you should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in English. Because this is the English class. I will give you several minutes to finish this task. Try again.于是學生在筆者又一次的要求下重新完成任務。
由此可以看出,在筆者巡視的過程中,同學們雖然完成了表格內容,但有些學生沒有真正運用課堂所學參與進去,更有部分學生全程都是用中文交流。這樣的活動很顯然是無效的,下課后筆者想了想怎樣才能培養學生主動說英語的意識。英語課堂本就是大家鍛煉口語的一個平臺,所以讓學生大膽主動地想著如何用英語去表達很重要。同時筆者也反思了自己,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害怕學生聽不懂而過多地用了中文交流。于是這需要去改變,要使學生意識到英語課堂就是說英語。再后來,有一節課上,幾個孩子遲到了,站在門口喊報告,正要推門而入時,我并沒有點頭示意他們立即進來,而是說道:“You’re late. What should you say?”這時有一個學生立馬給出了回應: “Sorry, Miss Xu. I’m late. May I come in?”這時我微笑著說道:“Come in, please.”話音剛落,其余兩位同學也跟著說道:“May I come in?”很好,從這次以后大家都知道在英語課堂遲到了該說些什么。筆者也利用了這次機會幫助學生復習了“late”這個單詞,重要的是讓他們主動地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口語交流。另一節課上,教授Cartoon Time時,需要學生用一個詞或句子描述主人公Bobby的性格。一位男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中文怎么說,Bobby很勇敢,但我不知道英文該怎么表達”。“Try, please. I will help you. Maybe you can use a sentence to describe this word. We know the word afraid. So what can you say?”“Bobby is not afraid.”“Great.”這位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用一個英文句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也幫助學生復習了重點單詞“afraid”。這也讓學生知道了如何利用所學習過的知識去描述一個生詞。再后來,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用中文交流的同學漸漸變少了。筆者也嘗試著讓組內基礎好的學生去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盡可能地讓他們說英文。課間也鼓勵他們用英語交流,這樣會很有趣。
通過這些例子讓筆者知道,培養學生主動地運用所學參與課堂,要從點滴做起。一名有心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還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有意識地找機會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去表達內心的想法,將知識活學活用起來。
總之,教師堅持閱讀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應有效掌握閱讀技巧,不斷研究教學策略,合理用好教材,多思考、多反思,更深入地關注學生,以他們的發展為前提,高效地上好每一節閱讀課,積極引導并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沈峰.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Z].南京市骨干培訓班所作的報告.
[2]錢希潔.英語語篇教學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34650033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