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韻恬
摘 要:現代教育愈加重視全面性以及科學性,其中,最具健康影響的則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對于學生的成長階段而言,在各環節都為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內容,不僅影響著學生個體的成長與發展,嚴重的甚至于危害社會及國家。因而在進行課程教育開展期間,高中學校亦需要注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展與組織,借以積極心理學進行教育應用,以促使學生能夠在積極心理影響下,形成更為健康的心理構設,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成長為健康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引言: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積極的主觀體驗(快樂、滿意、實現感);積極的個人特質(性格特點、天賦興趣、價值觀);積極的社會關系(家庭、學校、社交圈、工作單位)。就現階段的高中生而言,其學業壓力沉重且巨大,加之受外界因素的刺激或影響,則易于出現潛在的心理問題,如若未加重視,久而久之,則有可能發展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學校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組織開展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幫助學生通過積極的活動體會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地心理心態,降低心理問題產生及發生的幾率,促使高中生亦能夠健康成長和發展。
一、立足積極心理學,建立心理健康機制
為更好地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有效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則需建立健全相應的心理健康機制,即心理教育預防機制以及心理教育預警機制[2]。
首先,在預防機制方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開展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成長,以引導的方式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需融入多個方面的心理教育指導,包括如積極心理學在內的其他心理因素,如青春期心理、自我認識、生命教育、社會適應等一系列發展性教育。這就要求教師需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優的積極心理學教育課堂。對此,一方面,需構建完備的教育團隊;另一方面,則需以科學合理的方式,立足積極心理學角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制定,以達到良好的心理預防效果。
其次,在預警機制方面。學生的心理變化是潛移默化的存在,因而心理問題可能出現的過程亦是潛在的。為有效控制潛在心理問題的生根發芽,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則必不可少。在此過程當中,可通過問卷調查、心理測試以及加強關注、與之溝通等的方式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期間,還可為學生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檔案,以便更好的監測學生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有效的預警控制。
二、以積極心理為主導,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一)明確積極心理學下活動課的設計原則
第1,良好的氛圍是實現積極心理教育活動課的應用前提。環境及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心理情緒,而作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活動課的組織,和諧溫馨的環境氛圍則必不可少,有益于學生積極心理的良好營造,能夠讓學生在更為放松的心態下參與活動課程內容,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自我展示,從而促使其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意識到積極心理的培養及形成意義。
第2,課程學習及組織的內容應當以積極性為首要原則。即內容的選擇需以積極向上的內容為主,如積極的生活實例、積極的活動形式等,讓積極心理學的元素充分縈繞于活動課堂之中,促使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教育氛圍下向著積極的心理不斷邁進,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
(二)多角度融入積極心理學,優化活動課教學形式
首先,圍繞積極心理引入相關話題。活動課的教學展開需有相應的主題為引子,如此才能夠將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效用充分發揮,將積極心理逐漸融入至活動課的實施過程當中,促使學生的心理建設逐漸以積極的心理為導向而成長和發展。在此過程當中,可借助多媒體等的方式進行資料的直觀導入,讓學生能夠在更為真實形象的案例下,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所在,感受積極心理所帶來的影響。比如,可將具有生活實際意義的電影片段作為主題素材,讓學生在短片的觀看中體會面對挫折時應當如何以積極心理應對、理解積極心理對于消極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如何等,進而再組織話題討論,引導學生在暢談中實現積極心理的逐步構建。
其次,創設生活化情境,增加積極心理活動體驗。活動課的組織在于“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活動體驗中感受積極向上的教育,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不斷增強并提高積極心理意識,從而形成更為健康積極的心理,切實達到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其中,對于高中生而言,盡可能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情境進行活動的組織創設,并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活動內容,以促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充分的體驗、運用并掌握積極的情緒。例如,以體育娛樂活動為項目的活動組織,如設計具有一定挑戰和難度的集體競爭性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給予的失敗與挫折中學會相互鼓勵、積極競爭;或是以主題合作實踐任務的形式組織活動課,讓學生在共同執行任務活動中,發展其積極心理,培養其良好的團隊意識及集體凝聚力。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課的有效組織,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應用則能夠有效落實于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從而促使高中生的心理發展得以向著健康的方向不斷延伸,提高學生的及心理品質。
結語
心理健康是教育學中的核心且關鍵的內容,對于學生的影響深遠且意義重大。高中生的心理變化的影響主要源自于課業的壓力、成長期心理的變化以及家庭因素等其他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一時期的學生極易產生心理問題,需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關注與心理指導。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中應用積極心理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以樂觀健康的心態應對事物,還能夠有效降低并消除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從而促使高中生得以更為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覃桃春. 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00026-00026.
[2] 韓俊芳. 積極心理學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策略[C]// 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 2019.
3376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