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玲
摘 要:新課改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廣受老師的歡迎,主要是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促進生生合作、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防止流于形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改在初中階段的推進,部分初中語文老師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活躍課堂氣氛的唯一方式,將小組合作學習常態化,不分場合和內容,沒有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長此以往不但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疲于應付,而且不利于形成師生課堂之間的良性互動,大大降低課堂效率。同時,部分語文老師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理解不深入,設置的探究問題無法和書本知識、生活實際相結合,失去了探討的價值和意義。逢上課必分組,忽視初中語文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特點,簡單地認為學生參與就是新課改,這種觀念必然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初中語文課堂效果無法達標。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綜合國內外研究者對合作學習的解釋,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共同的目標為指導,在科學分組的前提下,小組成員(3-6 名)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展現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師生共同參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1.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有必要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心理需求。合作學習形式新穎多樣,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情景表演、詩歌朗誦等氛圍歡快的教學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改變以往的沉寂、“一言堂”的教學狀態。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熱情 , 保持對語文課堂的好奇心 , 讓學生真正了解語文、熱愛語文,從而全面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為后續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2.培養合作意識,增強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字功底,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與人合作,初中生自我表現意識強烈,尤其是獨生子女,往往體會不到合作的重要性;而農村的初中生,知識面窄,見識少,更需要合作。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對于一個問題的理解也不再只有一種認識,通過吸收他人意見之長補己之短,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同時,在教師教學任務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情景演繹等方式,可以在合作交流中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和創意,為創新精神的培養提供了來源動力。
3.改變學習態度、化被動為主動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的師生本末倒置的位置,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形式新穎的合作學習在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對于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化被動為主動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措施
1.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小組合作
興趣是強力的“催化劑”。不管進行哪一學科的教學,老師都應該對問題的提出加以關注,我們把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引入到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作為老師在教授相關知識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實現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
比如,在《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安排學生小組合作理解了生字新詞后,為了更好地進入下一個學習目標的學習,先做階段性總結,并表揚一翻學得好的學生與小組。然后請小組長根據各自的學習卡設定的學習目標,繼續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習課文。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學習,學生會逐步增加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觀察入微、善于發現,對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點撥。同時,還要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在師生的互動中獲取知識,收獲快樂。
2.結合課堂導入,互動語文課堂
老師在上,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課堂知識的導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的孩子們思維相對簡單,太過復雜的導入可能還會導致學生們無法理解知識的內容,更別說去看清知識的大體輪廓,學生只會覺得在經過課堂導入之后自己仍舊是云里霧里,如果長期這樣,學生只會對學習語文慢慢的失去興趣,而作為引導者的我們,可以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就拿古詩的學習來說,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唐詩五首中的《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那么這首詩的課堂教學中,就要先分配好學習小組,在這首詩的課堂導入中,老師可以將詩中的一句單獨拿出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設計這句詩詞的小組合作探討,融入個人觀點,注音注釋等,比如“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這一句就可以提煉出來,讓小組內的成員先進行鑒賞,讓學生先去感受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所表達出來的詩中黃鶴樓的美好景色。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初中的孩子們每天的學習狀態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學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等因素的干擾。這樣的情況要求我們作為老師,在來到班級站上講臺的那一下,就要去細致的觀察學生們的狀態,然后隨機應變作出相應的改變,拿出與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小組合作學習,就算要摒棄之前備課時準備的功課,也不可惜,因為與學生狀態不對等的導入,就算進行了導入也相當于做無用功,做了等于沒做。這種語文以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處于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和顧慮,可以輕松愉悅的去接受課堂的知識,讓他們意識到其實語文這么學科沒有想象中的這么難學,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肅,消除了負面的心理,投入到語文互動課堂中去。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雖然體現時代進步的教學模式,但并不是萬能的,不能完全彌補傳統教學的所有空白,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之中,才能尋找出一條真正適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真理之路,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推動初中教育事業更好更快更強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姝臻 , 李俠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J]. 文教資料 ,2016(20).
[2] 張艷杰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探討 [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28).
[3] 丁立龍 , 李楠楠 .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J]. 中國校外教育 ,2019(19).
28605017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