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聰 徐曉東
摘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青年大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高校思政課和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都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發揮思政課教師和高校輔導員的協同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育人效果,創新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構建以高校思政課為主導,借助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平臺來實現的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完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長效性機制的建立。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
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現象,是人們的精神支持和精神追求。“理想”主要是對價值目標的一種向往和追求;“信念”是對價值目標一種堅信不疑的態度。理想強調奮斗目標,為人的行動指明方向;信念強調人的態度和信念,為人的行動提供精神動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從知識、情感、意志、行為四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與引導,使其對理想信念的理論內涵、精神力量、道德規范樹立起無限的信服感與尊崇感,并在實踐中作為最高價值目標持久堅守的社會實踐活動。”[1]
對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理想信念教育內容選擇上要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信念、培養大學生為民服務、奉獻國家的情懷等為主,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理想信念對于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以及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樹立遠大理想,并積極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二、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引導大學生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大學生在“四史”學習中,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歷程,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激發大學生投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熱情,從而能夠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人民服務,樹立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中常常選取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等進行研討學習,也會邀請十佳大學生、優秀大學生進行宣講,用榜樣的力量來幫助大學生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內涵。不難發現,榜樣身上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都能夠用行動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大學生向榜樣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覺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育自身愛國主義情懷。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信念。當前,大學生在信仰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信仰;二是信仰模糊,立場不堅定;三是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產生錯誤的信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幫助大學生善于運用辯證主義來看待事物,分析問題。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群體,其能否樹立正確信仰,關乎自己未來的發展,更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素材的選擇,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史黨史、時事政治等,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了解幫助大學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在梳理國史黨史過程中,在提升理論素養過程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對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理解,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同時也能夠豐富大學生的人文知識,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如通過國史黨史的學習,既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的理解,又能夠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歷史,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探索
1.完善高校思政課理論教育方式方法
高校思政課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承擔著理論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生通過思政課的學習,能夠熟知中國近現代的發展歷程,還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也能夠幫助大學生用正確的視角來分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高校思政課的理論教育是開展一系列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基礎。因此,高校思政課的理論教育效果影響著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需要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法,使其能夠被當代大學生廣泛接受。如探索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上好思政課,在講授近代史課程時結合紅色詩詞來講授,既能夠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能夠幫助大學生傳播紅色文化,加深大學生對詩詞創作背景的了解,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又如高校思政課在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研討、借助網絡課程平臺等形式開展,鼓勵學生先通過自學的形式對知識加以了解,再通過小組研討交流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由教師負責點評,此類研討式學習既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又能夠積極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
2.發揮實踐在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實踐是將理想信念轉化為現實的橋梁,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在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當前,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推廣,為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諸多便利,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不能僅局限于課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幫助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拍攝微電影的形式,制作有關理想、家國情懷等主題的微電影,進行展示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論壇等,開展有關理想信念話題的討論,幫助學生深化對理想信念內涵的把握。還要讓教育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指導實踐。理想信念教育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說教,一定要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理想信念的作用,進而樂于參與其中,最后,需要高校輔導員、共青團工作人員、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在主題班會、團日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
本文系遼寧中醫藥大學2020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思政課與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協同育人視角下,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探索”(編號:LNZYJGSZKY202001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瑞婷.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47.
(作者簡介:孫成聰,碩士研究生,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徐曉東,遼寧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姜秀靚)
312650033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