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建斌職業技術學校 唐明升
口語表達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學生培養說普通話的良好習慣,普通話水平符合全國語委頒發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分級規定(試用)》中有關分級的規定。學生聽講時要努力做到耐心投入,能掌握對方講話的重點信息、想法和用意;說話時有一定禮節,表述簡潔、連貫、得體。掌握工作環境與任職職務需要的口語交際技巧。就當前中職學生的口語表達現狀來說,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顯得尤為迫切。
長期以來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以及成績的不理想,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很多學生不敢說,在課堂上缺乏自信。心理上的陰影和障礙往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保持沉默,這也成為他們突破自己的一個瓶頸。要想學生在口語表達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先掃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鼓勵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敢于正視自己,勇于面對現實。
在中職學校,普遍看重公共專業課教育而輕文化課、輕理論重技能的現象。語文課時甚至一壓再壓。這樣對整個語文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不利。口語的練習不是一二個小時就能夠解決的,應把它作為一個專題教學,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根據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及職業崗位需要,每學期應該安排相應的課時進行專題的口語表達訓練,只有長期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多數的課堂只重視教師的講,卻忽略了學生的練,教與學嚴重脫節。一味地“一言堂”、滿堂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得到最大的發揮。特別對于語文課來說,師生的互動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學生認真朗誦、參與討論、積極回答問題等都是訓練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就語文教師而言,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方式,不斷創新教育手段與方式,切實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勇于說話,敢于表現。
營造講普通話的良好氛圍,創造講普通話的大好環境,對切實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大有幫助的。以筆者所在的學校來說,雖然地處珠三角,但方言依然是很多學生日常交流的主要語言。盡管學校一再要求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的其他場所都要講普通話,但由于種種原因,講普通話的氛圍還是不濃。為此,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規范教學常規,推廣普通話,規范校園用語。
語文課程是中職學校畢業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語文課程體系的發展就是課程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而中職學校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我們在課程的設置方面要比較靈活多樣,要面向全體學生,強調課程的寬度與廣度,富有時代感、實用性與針對性。對于語文課程的設計,應著眼于學生整個學習階段,比如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應該有所不同,不同專業之間也可以有所側重和區別。基于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做到專題化。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基本單元部分要求學生掌握敘述、對話、復述、演示、即席發表、應聘等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職業單元部分則要求學生掌握接待、談判、答詢、洽談等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拓展模塊部分要求掌握授課、訪問、交流、答辯和口語交際的方式與技巧;按照大綱的規定,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的一些專題進行系統訓練。這里所說的“系統”,就是要把整個口語表達訓練作為一個課程分支進行設計,以一個有機整體納入到整個語文課程體系,使內容專題化、規范化。如此一來,既不影響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又能有機地把口語表達訓練結合起來。當然,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一時的強化或零星的點撥并不能帶來良好的效果,只有持之以恒,通過持續的系統訓練,才能達到目的。要做到教學內容的系列化,教師必須經過周密嚴謹的分析和調研,弄清學生的口語表達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大綱和職業崗位的要求,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訓練內容。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把單一的課程結構中的學習項目轉變為若干個課程目標,根據這些目標建立并進行教育,讓學習者直接參與目標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近幾年來,這種教學方法已被廣泛運用,盡管大多數都是在專業課尤其是工科領域,但對于文化課而言,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系列化的基礎上,如何實施教學就成為了重要的環節。這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也關系到學生能否提高能力。既然教學內容已經安排了不同的專題,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需要按部就班。這不是蜻蜓點水或是走馬觀花,而是精心策劃,循序漸進、循規蹈矩地開展,把每一個專題作為一個項目去訓練,提高可操作性。下面以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口語交際——《交談》學習為例,我們可以把它設計成適當的項目來完成教學。
第一步:明確工作任務。針對學生將要掌握的課文內容的要點,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計課題,使他們了解:對話是世界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語交際方式,它在人類人際關系中應用得非常普遍,因此掌握并練習交談,對加深人類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感情,獲取專業知識和信息,提升工作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步:提出項目目標。按照大綱,讓學習者自行提出目標,所要求的是三個目標(知識、技能、情感)。通過個案剖析,使學生掌握人際關系中說話的準則,做到說話的禮儀、心態坦誠。使學生了解說話的訣竅,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和場景運用得體的話語,了解在說話中宜選的題材和不宜講的題材。能在公共場所態度坦然地與人溝通,為今后拓寬人際交往方面打下基礎。通過教學情境訓練,使學生明白在成功的對話中,必須學會聆聽。
第三步:制定工作方案。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個組都有項目負責人,組長領導討論制定工作方案,包括收集交談的典型案例、情境訓練的題目等具體工作計劃。
第四步:制定工作方案。學生小組按計劃具體實施工作,這一個要根據學校情況分類來制定。每個組以3-4個學生為宜,把基礎知識好和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結合到一起,以小隊為單元制訂進行各項活動的時間表,包括任務分配及項目活動要求的安排等。既可確保各項活動及時進行,也便于學校之間相互溝通。采用經典事例解析、故事演練的方式,學生理解了溝通的四大基礎:禮貌、坦誠、公平、避諱,基本掌握了溝通的三種方法:善于發現和掌控問題、學會分析并適時改變溝通的內容與方法、學會按照對象情況運用正確得體的話語。
第五步:展現工作成效。各組將自己的比賽成績表現出來。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景,通過兩兩配合,結合交談的原則和技巧,自然大方地進行得體的交談。
第六步:重新評估項目結果。在檢查評價階段,工作小組之間互評和對老師的評價相結合。參照《交談》的有關知識點和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由此可見,要在口語課堂教學中合理地使用項目教學法,關鍵就是要創設并提出一些較好的項目,而這種項目首先要切合學習者實際,對學習者有益,對學習者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其次,項目還要有相應的難度,而不僅僅是對已有專業知識、技術的運用,同時需要學習者利用新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術,克服過去沒有碰到過的現實問題,由學習者自行解決、處理在項目練習中出現的障礙與問題;再者,要明確教學計劃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學起來既得心應手又輕松愉悅。盡管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有可能一時間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但對于教師而言,整個訓練按項目化去操作,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標也明確,經過系統地訓練,一定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創新,創新不僅體現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體現在教學形式。由于口語表達訓練課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課堂,所以教師在組織形式上也可以更為靈活。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放松身心,大膽地釋放自己的激情,盡情地投入課堂訓練中。口語表達包括介紹、交談、復述、演講、應聘等內容,基于這些能力要求的特點,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例如演講比賽、故事比賽、詩歌朗誦、辯論大賽、課本劇等等。俗話說,生活就是大課堂,我們的課堂不能僅局限于教室,可以根據專業需要調整教學形式。比如組織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現場景點解說,組織數控專業的學生到車間進行專業作品介紹,組織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電腦組裝講解,組織美術專業的學生進行作品創意介紹等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性,加入中職生活這個大課堂,往往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口語能力培訓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與勤奮鉆研,也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直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只有把它作為一門系統的課程研究、探索,使它更科學,更合理,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