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君琦
新時代農村小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少先隊陣地建設實踐探索
衛君琦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中臺學區,甘肅平涼744400)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備著豐富文化底蘊與民族精神,當然,傳統文化中也包含了諸多內容,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財富。在新時代背景下,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將少先隊培養成國家棟梁之材。早在2014年,我國教育部就已提出各學校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從小學生抓起,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尊老愛幼、敬重師長,更好地掌握傳統文化知識,逐漸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少先隊員。基于此,本文將以新時代為背景,對農村小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少先隊陣地建設實踐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進一步強化傳統文化對少先隊員的教育作用。
新時代;傳統文化;少先隊;民族精神;文化底蘊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其整個發展過程,形成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正因此,即便是我國人民在飽經風霜、歷盡艱辛的情況下,依舊保持著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態度。由此可見,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了民族精神與國民優秀的品質,蘊含了大量的財富和育人價值。當然,傳統文化中也包含了其他內容,這還需要從小學生抓起,依靠少先隊積極實施各種合理有效,且形式豐富的活動,將少先隊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在教育中大力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其充分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而且也能彰顯少先隊的教育和引導職能。
少先隊無論是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還是在幫助其形成正確、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等方面,均能起到很大的正面影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少先隊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也能使少先隊教育和引導職能進一步呈現。當然,這也離不開少先隊本身的教育和引導作用。眾所周知,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國家與民族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受到少先隊員年齡較小的緣故,對待我國歷史和民族發展的認識并不全面,而在少先隊活動中科學合理地結合傳統文化,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我國歷史和民族發展的認識,而且也有利于對其進行良好的道德修養教育,幫助少先隊員養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品德。
眾所周知,人們通過不斷地實踐活動,能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是發展,如果只是簡單地傳播知識,那么便會導致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效果大打折扣,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為傳統文化精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單純地傳播并不能讓人們真正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還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活動,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內涵的了解程度,發自內心地認可與膜拜,以此達成傳統文化的教育。除此之外,少先隊教育和引導離不開少先隊活動的高效實施,再加上其本身有著非常明顯的開放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所以,在少先隊活動開展階段,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應用傳統文化,不僅能促使少先隊教育內容更豐富多彩,而且也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結合目前大部分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不難看出,各班級班主任在負責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擔任著少先隊輔導員和德育教育工作。這主要是因為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的一些內容大同小異,同樣包含了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在學習中要敬重師長等內容,所以,很多教師普遍認為少先隊活動課程即是德育教育。因為認知存在偏差,不可避免地改變少先隊活動的本質。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農村學校在開展少先隊活動課程階段,大都是利用綜合實踐的方式進行,沒有將少先隊組織作為主體,并且少先隊員也時常會出現未佩戴紅領巾、隊徽等現象,少先隊的儀式感不足。如果此類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少先隊員發自內心地認可組織,而且也會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與時代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傳統文化也處于不斷創新與完善的趨勢。在此背景下,輔導員需要加強提升自身的鑒別傳統文化能力,在少先隊活動課程與傳統文化融合開展階段,摒棄以往封建主義的傳統文化,篩選傳統文化內容的同時合理編寫教材。如若不然,不僅會對少先隊活動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不利影響,而且也無法滿足時代發展。
在少先隊活動課程與傳統文化融合教育實施階段,輔導員應充分尊重少先隊員的主體地位,綜合考慮少先隊員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方面,選擇易被少先隊員接受的傳統文化內容。當然,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內容也能充分吸引到少先隊員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課程當中。但結合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少先隊活動課程實施情況不難看出,大部分輔導員沒有充分了解少先隊員作為主體的重要性,依舊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照本宣科地開展教學,在課堂上也沒有與少先隊員保持良好的互動,隊員被動參加到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中,導致少先隊活動課程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
若想對少先隊活動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則要從重點突出少先隊組織文化入手,如,要求少先隊員深刻記住誓詞、佩戴紅領巾和隊徽等,強化少先隊的儀式感,充分尊重少先隊的主體地位。首先,紅領巾、隊徽以及隊旗等標識作為少先隊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代表少先隊組織身份的標識應在少先隊成員身上全面呈現出來,并且在少先隊組織基地建設中也應凸出隊徽、隊旗。其次,加強黨、團、隊組織之間的傳承關系。眾所周知,少先隊活動基地不僅只存在于校內,校外也包含了很多,比如博物館、文化宮等社會活動基地。所以,少先隊作為黨、團、隊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其標識的彰顯也不容忽視,同時,也要讓少先隊員明確了解少先隊和黨、團、隊息息相關,這樣才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供有利條件。最后,加強提升少先隊組織儀式。少先隊組織儀式中主要包含了培養其健康、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人格、規范其在生活與學習當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等文化精神。具體來講,少先隊文化會在少先隊組織儀式上得以呈現,并且也能起到教育和引導少先隊員的作用,所以,加強提升少先隊組織儀式尤為重要。
少先隊活動課程的順利、高效實施離不開少先隊輔導員自身綜合素養的支撐,所以,學校一定要注重輔導員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賞析、鑒別等能力的提升,確保其能更好地設計課程。為了達成此目標,還需要學校取消班主任兼職輔導員的形式,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強化其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倡導輔導員對少先隊活動課程設計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傳統文化教育更加專業化和系統化。當然,學校也可為輔導員提供一些專業交流平臺,供他們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促進輔導員綜合素養得以進一步提升,使輔導員在課程設計時,學會結合少先隊員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方面,設計出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少先隊傳統文化活動課程,并圍繞新時代背景,對少先隊員實施傳統文化的教育。當然,輔導員在此過程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分析探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對其進行完善與優化,使少先隊活動課程愈加專業。
少先隊員年齡普遍在10歲左右,他們更加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能規范少先隊員的日常行為,而且也能培養其養成健康的思想品德。為了更快達成此目標,還需要輔導員摒棄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無論是傳統文化活動課程的設計還是實施,輔導員都要充分尊重少先隊員在其中的整體地位。具體來講,輔導員可圍繞少先隊員的興趣愛好等方面,提前設定多個傳統文化活動主題,并且讓少先隊員自行挑選,具體實施方案也要交給少先隊員負責,在傳統文化活動課程實施階段,輔導員切記不可過多做出干擾,只對其實施過程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傳統文化活動課程實施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問題,這種情況下,輔導員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妥善解決,通過這種實踐的方式,能對少先隊員帶來更好的教育。除此之外,輔導員可帶領少先隊員走進社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通過參觀北京故宮、長城、兵馬俑、承德避暑山莊等經典古跡,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在其整個過程中,輔導員也可引導學生調查當地傳統文化,對其風俗民情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真正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產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眾所周知,無論是少先隊員的日常活動還是工作,都是在活動基地由隊員自行組織和管理的,所以,若想對少先隊員進行更加高效的傳統文化教育,則應注重少先隊活動基地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比如,在學校內景觀、少先隊活動角以及少先隊實踐基地建設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針對學校內景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來講,可在學校建筑等各區域內的設計中融合傳統文化,當少先隊員行走在校園時,能隨時隨地欣賞傳統文化。其次,針對“少先隊活動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來講,可在“少先隊活動角”上的專欄或者板報上加入一些傳統文化內容,讓少先隊員在耳濡目染下重視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最后,針對少先隊實踐基地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來講,可通過開設校園武術館等方式,倡導少先隊員加入武術館,對我國武術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當然,也可開設一些與其他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讓少先隊員深刻領悟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
針對評價監督體系來講,其中應加入來自教育部門、學校本身、輔導員和學生多方的綜合評價。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能否順利實施與評價監督體系是否健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加強完善與優化評價監督體系尤為重要,為激發輔導員與少先隊員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奠定基礎。針對教育部門來講,其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完善優化與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相關的評價與督導機制,明確設定評價標準,在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中融入少先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將評價與督導工作落到實處。針對學校來講,應定期評價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將其與輔導員的考核結果掛鉤。針對輔導員來講,在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實施階段,應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由輔導員定期檢查少先隊員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借助少先隊自身的教育和引導職能,不僅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而且也能促使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實施效果。
為了更好地滿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求,促進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順利、高效實施,則一定要加大教材研發與課程建設的重視力度。現階段,我國關于少年兒童發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材只有一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該教材起始于201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如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短缺的問題沒有得到改善,那么不僅會阻礙到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而且也會為其后期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部分農村學校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課程的實施效果不盡人意,甚至也有少部分學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針對此類現象,還需要各層級教育部門積極研發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不同層級的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課程研究機制,提倡各學校組建研發團隊,聘請專業人士編寫傳統文化教材,提升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系統性和專業性。當然,學校也可圍繞教育部門的指導方針,深入挖掘各地區的民俗風情和民族特色,科學合理地利用當地資源,加大地方與校本課程的研究力度,促進少先隊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高效、順利實施,為少先隊員的茁壯成長提供協助。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髓,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文化自信息息相關,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又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或平臺。所以,可從小學生抓起,在教育教學中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利用少先隊活動的特點,加強提升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促使少先隊員真正領悟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品質,使之成為新時代下更加優秀的少先隊員。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代下少先隊教育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其次闡述了傳統文化與少先隊活動課程結合階段存在的漏洞;最后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少先隊活動更好的結合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教學提供幫助。
[1] 張玲.談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走進少先隊活動[J].才智,2019(34):71.
[2] 劉玥廷.傳統文化引領少先隊活動實踐探索——以成都市金沙小學少先隊建設為例[J].新生代,2019(03):76-80.
[3] 徐銘璐.傳統文化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價值?誤區與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21):97-98.
[4] 劉淼.弘揚傳統文化,爭做新時代優秀少先隊員[J].中國培訓,2015(20):267.
G632
A
1002-7661(2022)13-0049-03
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農村小學傳承紅色基因的少先隊陣地建設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1]PLG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