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可,潘立新,李養兵
(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是知識性與實踐性高度結合的應用型課程,具有涉及知識廣、運用能力強、輻射崗位多的特點,在培養“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行知合一”的旅游業應用型人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為旅游管理專業同學今后的實際經營管理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論基礎和初步實操技能基礎,在學生未來的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工作事件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將探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理念是以建構主義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在2000年由貝克提出[1]。以學生為研究主體,通過把項目作為依托的課程展示形式,再翻轉整體的教學環節,通過各種如微課、線上教學等的多種新穎的課堂教學形式,將理論在課前安排同學先自學課程相關理論知識,結合培養方案中設計的教學實訓環節再正式放入課堂中,教師進行主要且深入的引導、學生作為課程設計主體進行課程授課,最后再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對不同的項目成果成效的詳細收集,評估所有同學的該專業課程的學習情況[2]。
通過筆者在知網中的檢索可以看出,2011年以前,多數本科及高職院校的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課程都是更加著重于經營和管理相關的理論的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2011年以后,較多本科院校的主講教師開始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更多的是通過實訓實踐項目的方式,以旅行社實際經營發生的真實情景為項目任務,著重于實踐與理論共同教授的形式進行創新。而在此過程中,任課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有單一且傳統的老師輸出的形式轉變成老師引導學生參與的共同產出形式。筆者也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探索總結,發現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能夠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培養同學的自學與實操相結合的學習能力與職業素養。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筆者根據翻轉課堂的實訓項目的設計內涵,注重把實際行業應用需求與理論的教學理念相結合,主要著重以旅行社行業的生產性項目為主。在對整個課程的主要章節的理論課教學后,根據學時教學需求,配合一定的專業課實驗課程,并且制定對應學生接受能力的項目進行講解實操與引導,同時在實訓教學中著重培養同學靈活解決旅行社行業真實問題的能力,選用行業各類案例為課程引入,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時方向性、目標性更加明確,深化對該專業課程知識的理解[3]。
設計內容包括:首先,設計半結構化訪談大綱,對滁州市幾家知名度高的旅行社管理者及各部門經理進行訪談;其次,根據訪談結果,針對旅行社實操業務中的存在的主要內容,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項目的主要目標制定;再次,根據更新后的教學大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該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完成各類實訓項目的實踐展示;最后,做好各類音頻、視頻、文檔等教學資料的收集工作。
該專業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對旅行社行業的經營管理相關業務有一定的理解,以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在思想上有對中國未來的行業全局意識,努力培養學生從復雜多變的專業理論及實踐教學中,在共享理念的指引下,了解當下經濟社會尚需努力的方向。
專業上,首先使得學生能夠準確系統闡述旅行社行業的基本管理原理和實務,充分聯系滁州市、安徽省以及全國的旅行社業務實際特征及相關案例教學,做到生動易懂,增強對行業的認識與知識的應用能力。再次,了解與基本掌握旅行社接待、計調、采購、外聯、財務等崗位的運行技能。最后,能夠通過翻轉課堂各類項目的實操,提高與游客的溝通能力等。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滁州市幾家旅行社經營管理者及各部門負責經理的訪談結果分析,再結合該專業課課程的理論內容教學要求,創新性地設計出以下旅行社實訓項目,包括旅游產品設計、旅行社服務質量管理、導游模擬帶隊、旅行社內作業管理實操、旅游產品銷售、旅行社電子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項目六個項目,并以此作為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基礎。
在翻轉課堂項目的引導中,引用旅行社實際旅游產品宣傳冊為互動討論材料,分組討論教學,充分引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個體意識;在實訓課程中,通過對項目目標的講解演示教學,對教學內容運用高科技技術和專業APP進行演示(如虛擬景點、三維景點示意圖等);也創新型的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擬實際經營情境演練,讓學生在實訓課程中掌握具有現實意義的操作過程。整體的課程都運用了各類新穎的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包括多媒體課件、行業運營軟件、真實案例、視頻課程資料等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互動、多元、創新的教學學習環境,多方法并用積極引導學生對專業課知識的掌握程度。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的創新之處在于:(1)通過訪談調研行業經營者的管理現狀,借鑒相關實操經驗進行學生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指導與互動;(2)匯聚多方面的課程教學案例及項目,結合我院旅游系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使課程教學目標從“以教師為中心”達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4]。
筆者對旅游管理專業2018級學生中進行了翻轉課堂改革實踐教學過程,課程結束后,筆者從多個維度分析了此次教學改革的實施效果。
課程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理論課主要評測學生對于該課程相關知識、概念框架等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實踐課主要考查學生的旅行社管理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特別是作為旅行社基礎崗位的導游帶團相關技能及旅行社產品設計與營銷等技能的展示等。課程成績構成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含各類作業、產品設計、模擬實操評定和專業調查等。
課程中,學生的出勤率高,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互動上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型都較高,課堂的展示作業和分組討論的表現較好,也與授課教師有很好的配合與良性互動過程。實訓課程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教材知識點為考核點,從學習運用、理解感悟、表達交流等多方面進行考查,既關注了基礎知識,又重視了對學生行業技能運用能力的考查,貼近行業的實際操作,注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學生學習態度也十分積極,課堂互動表現好,翻轉課堂作業撰寫認真。在整個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翻轉課程的提出學生配合度高。因此,課程的總評成績較好,大部分同學成績為良好。課程結束后,學生評教分數平均分為94分,說明此次教學改革在學習積極性、學習收獲、學生喜愛度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綜上,基于翻轉式課堂的實訓項目的教學安排(基礎理論教學+項目案例實踐教學)是十分創新且全面的,結合具體的實訓項目,能夠引領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考慮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因此該課程的師生互動型教學模式更加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5]。
雖然翻轉課堂教學在以上的教學評估中,收獲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具體實施改革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改進。例如教學實踐基地有限,學生人數多時不好安排,且教學中需要應用的旅行社行業操作軟件較為陳舊;系內還未與綜合型的實習場所及旅行社行業的大型企業合作,因此實踐實訓部分的真實情境營造與展現方面會稍顯不足。
因此,筆者建議可以在教學實踐改革中,繼續強化實踐實訓環節的翻轉課堂的課程建設,更加地與當地行業、企業現狀進行結合引導與案例分析;也可針對專業最新的教學與培養大綱,引入旅行社管理系統軟件進行授課,主講教師可更深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更適用的教學方法與改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