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旭 方浩康 謝燁 冼楚浩 衛穎楠 許鈺琦

【摘要】騎樓是廣州別具特色的傳統建筑,本文以廣州市海珠區同福路騎樓街區為例,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等方式梳理了該騎樓街區的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并為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騎樓;社區改造;保育
一、緣起
廣州市同福路位于海珠區西南角,高密度的老舊居住建筑及騎樓街巷是這個片區最大的特色。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護與開發,精美的騎樓逐漸凋敝。因此,我們小組以學校周邊的同福路騎樓街區為例展開調查活動,以期為廣州老騎樓的保護與發展提供新思路。
二、調查過程及分析
從對調查地區的熟悉程度與個人特長出發,在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下,我們成立了6人調查小組。在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繪制了同福路騎樓街區土地利用現狀圖(圖1)。
圖1? 廣州市同福路騎樓街區圖例利用現狀圖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同福路騎樓街區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街區居民對騎樓保護意識淡漠
為了解居民對騎樓的認識,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制作并發放了120份電子問卷,其中回收90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有超過67.5%的社區居民對騎樓的歷史與用途了解尚處于表淺狀態,45%的居民擔憂街區發展前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對居民代表進行了訪談,發現在該街區大部分為原住居民,對街區內大量騎樓由于常年空置無人打理淪為危樓深感惋惜。
(二)街區規劃不合理
從實地走訪中,我們還發現當前的街區規劃不合理:①排水不暢。近年來廣州城區的短時強降水發生頻率和雨強均處于歷史最高值,排水壓力大。整個街區共設有314個排水口,但是其中不乏堵塞和無用口,且大多數堵塞口位于樹下,由于落葉未被及時清掃從而導致堵塞,這直接導致了街區道路兩側雨季常出現內澇。②交通堵塞:同福路為單行道,道路寬距小,且兩側劃有單車道,機動車隨意停放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受市政改造工程影響,區少年宮至南武中學一段在放學期間人流量較大,時常出現嚴重擁堵現象。③用電不安全與電線亂拉。街區的電線雜亂不堪,在同福西路段,民居多,電線較中段、東段更多,更為雜亂。電線外露問題嚴重。電線環繞在騎樓或其它房屋的外部,除安全問題外,還嚴重影響該街區騎樓的外觀。
(三)街區產業發展的活力不足
在線下進行的產業考察中,我們以該街區的產業類型與特定商鋪為對象進行高峰期客流量的觀察,發現街區存在著低端餐飲業與低端服裝業過多,且有較多商鋪處在空置待租的狀態,整個街區產業發展活力不足,發展空間小。過多的空置商鋪更進一步使街區產業發展活力降低,店鋪居民收入有限,產業提升空間小。
此外,以不同類型商鋪高峰期30分鐘內為計量單位發現:客流量呈顯著分化狀態,即高度集中在零售業和餐飲業;其它類型產業的客流量相比之下較少,這也直接導致了大部分店家的銷售較為消極,間接導致了街區產業發展緩慢。
三、建議與展望
騎樓是廣州極具特色的歷史建筑,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意義。近年來,政府已投入大量資源對老舊街區進行微改造,以廣州恩寧路永慶坊為例,重在突出街區的文化傳統與土地風貌,抓住李小龍故居與粵劇文化要素,通過引進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攜手開啟舊城微改造的新模式。同福路騎樓街區也可以借鑒永慶坊的改造方式,以當地歷史文化特色為核心,再將其發揚、提升,實施適合本社區特點的改造方式。
(一)挖掘騎樓文化內涵
同福路騎樓街區改造應凸顯出該街區的嶺南風貌及粵劇文化。具體來說,其早在民國時期便是廣州重要的商貿地區之一。當前街區內已有43棟廣州市歷史建筑,可針對其文化底蘊進行開發:線下可選擇典型騎樓代表發展成小型展覽館,展覽館內可以擺列有關同福路廣府文化的展覽品,提升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線上同步開辟公眾號,打造線上博物館,吸引外來觀眾。配合開發騎樓街區導賞線路,研學之行、粵劇體驗活動等打造同福路文旅符號。此外,還可以與街道合作,提供場地進行社區活動,加深街區居民對街區歷史的了解與認識,深化社區聯結,引導社區內外居民回流。
(二)合理劃分管理騎樓街區
目前,同福路騎樓街區部分區域存在規劃不合理及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社區居委可以加強與居民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并解決騎樓街區范圍內出現的問題;利用網絡渠道實時接收居民提出的反饋和建議,同時通過線上數據分析制訂更加詳細合理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交通、供電、水務等多部門合作,從協調道路、排水及電線等市政設施的完善等方面,提升街區品質。
(三)助力同福路騎樓產業發展升級
促進產業的發展,是騎樓街區的當務之急,在開發中要突出歷史面貌。以同福路騎樓街區為例,應選擇嶺南風貌較為典型或保存狀況較好的騎樓進行改造,充分利用騎樓的多層結構,一樓可恢復傳統民居風貌,滲透非遺特色,售賣別具廣府特色的手工藝品、傳統小吃;二樓則可改造成特色民宿,吸引客源的同時也能宣傳騎樓街區文化。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同福路騎樓街區中,學生與老年人的占比較大,企業還可以進行差異化的產業布局:對學生,可以發展性價比高的特色餐飲業,如,和本土特色餐飲企業合作發展小型咖啡館、簡餐等;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可保留生鮮賣場、中醫理療養生館、粵劇茶室等。
本次調查的緣起是學校附近美麗的騎樓外觀引發我們的興趣,然而,在后續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人都對騎樓保育價值并不了解,街區的現狀也未如理想,這令我們憂心,也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地尋找解決方案。我們將持續關注同福路騎樓街區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定能煥發新生。
參考文獻:
[1]黃健文,徐瑩.從城市形態的角度探析廣州南華西街歷史街區的特色要素[J].建筑學報,2007(11):5.
[2]楊希文.發掘歷史街區新價值構建民間文化產業群——廣州恩寧路騎樓街的保護利用[J].城市文化與文化遺產保護,2007(5)14:114-118.
指導教師:陳穎嘉
責任編輯? 陳? 洋
129150170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