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亮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鎮化建設腳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在現代化農業縱深發展的基礎上,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結構急需得到調整和優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著重強調了要解決三農問題。文章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經濟轉型;發展策略
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問題做出了重要論述,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迅速,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依然和目標任務有較大差距。在農村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會受到意識、金融市場建設、扶貧范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限制其發展。為更好推動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國家和政府需要深入進行研究和調查,認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一)三農問題的成因探討
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后,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三農問題的廣泛關注,對此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討論。就目前情況來看,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在于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在我國城鎮化建設腳步加快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農村青年涌入到城市中尋求發展機會,婦女、老人、兒童在農村留守,導致農村發展力嚴重不足。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多發達國家也曾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對國內外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后可以得知,影響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資金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儲備不豐富等。
(二)農村經濟轉型助力鄉村振興的機制研究
三農問題是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想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堅持綠色的農業發展理念,創新農村金融管理制度體系。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后,我國農業部門、商務部門、財政部門等多個部門都聯合起來,加大了農村資金投入力度。但總的來說資金投入是有限的,而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農村人口眾多,需要解決和克服的難題難以計數,僅靠有限的資金投入很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主要可以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進行。直接方式包括放款貸款條件,給予農村居民一定的補助,以減輕其生活壓力,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保障;間接方式包括實現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開通多樣化的業務,推動農村經濟增長。就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信息不對等都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從內部進行改善。
二、農村經濟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去農業化”傾向
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去農業化”傾向更為嚴重。從含義上來看,“去農業化”就是在農村地區,農業本身的地位不斷降低。對農村而言,農業本應該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但受到工業化、城鎮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為自身創造更多價值,很多農村青年選擇前往城市。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互聯網在城市已經基本得到普及,而在農村覆蓋范圍有限,城市就業機會更好,這也為農村居民前往城市提供了更大的吸引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削弱了農業在農村的地位,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
(二)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農村生態環境是農村經濟取得發展突破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城鎮化、工業化的影響下,很多高污染企業選擇將工廠建立在農村地區,無形之中對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首先,城市用地緊張,讓很多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陣地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較為淡薄;其次,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效益,很多農戶在種植、養殖過程中,隨意將化學肥料、動物糞便、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到河流、土壤中,造成大面積污染;最后,由于很多農村居民思想意識不夠先進,沒有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且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也是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
(三)基礎設施因素
在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背景下,農業已經逐漸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很多先進的農業設備也投入到實際生產中,但是受到機械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滯后性依然很強,這一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不僅如此,機械化程度低就表明需要大量人工進行種植或養殖,生產效率極為低下,且容易受到氣候、自身身體狀況的影響,導致農產品質量不高,在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影響下,農村經濟難以取得發展突破。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地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導致管理機制運轉緩慢。
(四)農村貧富差距大
當前農村貧富差距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城鄉收入差距會一定程度上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其次,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日益增大也是一大趨勢,很多農村憑借自身環境因素、地理位置、旅游資源等取得了不錯發展,但偏遠地區農村依然較為落后。除此之外,即便是在同一個農村,居民之間也存在著收入差距。以上問題都為農村經濟轉型帶來阻礙。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策略
(一)積極轉變農村經濟發展理念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想實現農村經濟的良好轉型,就需要首先轉變思想理念。首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盡可能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對農副產品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保持農業市場供給平衡;其次,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發展理念,并讓農村居民將該理念落到實處。政府和當地村委會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在原有農業產業上不斷進行創新升級,順應當前時代發展潮流。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可以借此機會,加強農業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聯系;最后,要遵循生態化發展的理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環境破壞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環境保護原則,充分利用當地的區域資源優勢,不得以犧牲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要把農村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結合起來,實現低碳化發展。
(二)深化改革進程
國務院下發了相關文件,其中就明確提出,在當前我國農村發展過程中,需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是實現創新推動、加快農村改革、實現綠色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既需要合理進行農產品的種植,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同時還需要在生產過程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創新思維理念,以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切實將農村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作為目標,以確保農村經濟轉型工作落到實處。
(三)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根據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計劃,要緊密聯系實際,不得脫離改革創新鄉村發展動能的支持。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想實現農村經濟改革,不僅需要加大人才投入、資金投入力度,還要以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推動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提升相關人才的科技創新能力,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可以在農村地區建立專業化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將科研理論直接轉化為實際應用,以贏得農村居民的信任,以改善農村經濟現狀。另外,還需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提升農業科技成果的針對性,政府需要出臺相應的激勵制度和補貼政策,鼓勵農村居民將先進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在農業生產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高經濟效益、高質量的原則,充分意識到人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政府可以和各大高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或聘請當地農業方面的專家對農村居民進行引導,加強資金補貼力度,讓高校成為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動力的關鍵力量。同時,還需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崗位和部門,加大崗位培訓力度,確保農業生產技術能夠更好應用于實踐。
(四)優化國家農村土地流轉機制
土地流轉機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也是實現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夠完善,抗風險能力低下。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農村居民能夠自愿參與其中,倡導居民通過轉讓、參與合作社等多種方式,積極主動加入到土地流轉的行列。建議將自身土地經營權進行長時間轉讓的農戶,可以向政府申請對應的社會保障,從而保證其基本生活。
(五)優化農村市場信息服務
信息不對稱也是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日益改善,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提升信息服務水平,這樣一來也能夠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來合理選擇需要種植的產品,提升農副產品的針對性。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對當地情況進行充分調查基礎上,建立信息數據庫,同時以村鎮為單位,掌握當地農作物的具體信息,提升數據信息的時效性、真實性和合理性。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要推動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將先進技術應用其中,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具體體現。可以創新技術引領,獲取優質農業技術資源,建立并完善農業產業鏈數據庫,為農戶的基本生產、銷售、掌握市場信息提供基本支持。另外,政府還需要建立并完善信息交易平臺,確保農戶在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自身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同時也能夠保證信息的透明公開,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三農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實現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就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依然面臨著“去產業化”傾向嚴重,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力度不足等多方面問題,國家和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積極轉變農村經濟發展理念,引導農村居民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深化改革進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以及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營造良好的農村市場交易秩序,積極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耿傳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分析——以河南省商丘市農村地區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1(01):33-35.
[2]陸洪彩.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4):180-181.
[3]謝蓓,徐艷.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農村經濟發展分析——以日本為鑒[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12):16-17.
[4]孫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策略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7):10-12.
[5]金伶,笪志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轉型發展路徑探索——以阜陽市潁東區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0(13):93-94.
[6]吳偉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分析[J].山西農經,2019(22):66-67.
[7]逯奎生,焦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轉型發展新路徑探索——以聞喜縣薛店鎮為例[J].山西農經,2019(13):78.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朗鄉人民政府)
275850078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