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 王長云 , 史 勇 , 石 砦 , 黃 薇
(新疆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近年來,在全球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模式也掀起了改革浪潮。為順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教學多樣化的改革趨勢,著力構建起以互聯網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強化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好教與學模式創新的問題,確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1]。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領下,在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新疆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各學科也逐步開展基于各類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
“電子技術”課程作為工科非電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后續學習專業課程的敲門磚。因此,對于工科類學生而言,“電子技術”課程十分重要。將這門課程打造為“金課”,并結合當代、當地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傳播和推廣,有必要性和可行性[2]。同時,“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基礎性、工程性和應用性的特點,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知識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效率逐漸下降,并且學習時間和自覺性的差異,導致了“電子技術”課程最終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有很大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逐漸嘗試利用各種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靈活多變地完成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短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全面提高了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是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也是應時代而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要由線上、線下兩種教學環境組成,是為實現良好教學效果采用多種形式、手段自由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3]。線下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但并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的教與學。線上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與學,但也并非單一的教與學。這種混合式教學,教師和學生都能自由掌握學習的時間、地點、途徑和進度,可以通過教師設置的形式多樣的教學任務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根據學習數據,教師能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任務,做到有的放矢。線上交流,增加師生交流空間,擴大學生知識面[4]。
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教學環境,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節進行。本研究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方案設計,具體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具體活動實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圖1 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
1)課前:推送學習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平臺發布預習、討論、自學等通知,平臺擁有簡短教學視頻、拓展視頻、PPT、圖片、測試題等資源,學生可以根據發送的任務查閱相應的資源。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課程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討論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并提出疑問。
2)課中:翻轉課堂。課中是教學實施的第二個環節,屬于線下課堂教學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討論、預習情況進行成果展示,討論點評,循序漸進地精講重點內容,拓展最新研究應用,隨時向學生手機終端推送隨堂測驗、投票、在線搶答等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3)課后:知識內化。教師根據課后總結,發布線上線下作業,對于想更深層次學習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資源,并上傳至學習通。在學生端,學生按要求完成作業,想要提升的同學可進一步完成個性化學習資料的學習。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學生仍可以通過超星平臺回顧教師的授課課件,復習課程相關內容。對于沒聽懂或者想探討的知識點,可以通過超星或釘釘討論區給教師留言,與教師進行實時問答與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采用多維度、多環節、多任務的教學模式,課程成績也是綜合多個環節、不同權重進行評價。本課程最終考核成績由期末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又是由0.2權重的實驗成績、0.3權重的線上成績(12次線上作業+3次線上測試+課堂活動+線上任務點)、0.4權重的線下成績(7次線下作業)、0.1權重的考勤構成。線上成績構成及權重設置如圖2所示。

圖2 線上成績權重設置
在課程結束后,對所授課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98%的同學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優于傳統線下教學模式。80%的同學認為采用混合式教學,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預期的好。90%的同學對課程的興趣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利用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班級的學習效果進行統計分析,如圖3所示,混合式教學卷面平均分達到了67分,最高分98分,不及格率為30%,30分及以下的低分學生僅1人。與上一屆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班級的卷面成績相比,卷面平均分提高了5分,不及格率降低了12%。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圖3 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成績對比
通過對加權平時成績的綜合成績進行統計,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綜合考核成績平均分為78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52分,其中及格率達到98%、優秀率為14%。實際從平時成績,特別是線上成績構成來看,凡是在平時完成線上任務的學生,期末試卷成績較高,線上不能完成任務的,卷面成績較低。在沒有降低考題難度及題量的前提下,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的考分總體得到了提高,特別是綜合計算的得分率普遍比往屆學生高。
隨著教育部對現代信息手段的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效果確實很明顯:利用移動設備,碎片化完成學習,更自主,更自由,也符合現代知識信息量較大的環境。但是,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電子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還存在潛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課堂,教師在課堂監督,線下作業督促,但混合式教學的線上任務,包含解鎖任務點、看視頻、討論等環節也需要教師采取一定激勵措施,但是有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存在刷課、刷題的現象,從而造成教師未能及時掌握學生真正學習情況[5-6]。例如,目前教師普遍發現學生無論是線上作業還是線下作業,正確率比較高,可是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學生卻無法正確回答,作業存在抄襲現象,影響學習效果。
隨著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教學內容環節的簡化,導致教師與學生都有浮躁的情緒。當代學生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尋找各種捷徑,缺少腳踏實地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例如,“電子技術”課程作業,計算應用題型較多,需要推導計算、驗證的過程,但是部分學生的作業只有結果沒有推導過程,學生缺乏對問題研究的熱情,學習過程馬虎、隨意,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學習效果差。
課題組通過對近年來“電子技術”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斷反思改進,力求教學過程中效果的提高。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混合式教學效果表現出來的優勢較明顯,針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以下幾點措施進行改進。
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近年來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嘗試,發現學生的自主性低是普遍現象,那教師就該反思教師“教的”與學生“學的”。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課堂,轉變的關鍵主要取決于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7]。面對現代的信息時代,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重新審定,解決好“教什么”“如何教”“采用什么方法教”等問題。因此,混合式教學中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又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
學生對課程的主動性及學習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在于授課的方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多倡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參與、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在于教師對待課程的態度,“電子技術”屬于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科學嚴謹是素質目標,對于公式推導、計算過程要實事求是,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要強調步驟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有浮躁情緒的學生,要耐心引導。因此,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了解現代學生的特點,把握好學生的狀態,及時調整教師的授課方式,做到教學相長。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眾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培養目標是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學習效果,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8]。線上與線下沒有特別限定,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要求、學生情況等靈活選擇。對于“電子技術”課程,為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可以通過線上小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邏輯性較強的公式推導,計算過程應該注重線下過程,如果以線上環節代替,很可能造成知識的模糊性、不嚴謹性。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嚴格篩選線上線下知識點,選擇性地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又能培養他們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9]。
根據教育改革的發展,培養學生目標也趨于多元化,要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大國工匠精神的學生,特別是通過“電子技術”課程中原理驗證、計算過程推導培養學生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教師要立德樹人,率先垂范,主動融入思政元素,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互鑒互促,以此潛移默化地克服學生浮躁情緒,使得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學習態度更加明確[10]。
相比于傳統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信息時代的產物,符合學生個性發展,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對“電子技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課題組通過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改進措施,為“電子技術”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長遠發展提供參考,也可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