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婷
閱讀是了解知識、獲取信息、學習英語的有效手段之一。寫作是文化輸出、心情抒發、情緒表達的有效方式之一。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英語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下的兩大重要模塊。教師應開展以讀促寫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素養,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
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而言,教材是教之根本、學之依據。因此,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應立足教材,有效分析教材,制訂明晰的以讀促寫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例如,在講授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Module 3 Travels時,教師先對內容進行分析,包括Visiting the moon和Travelling around Asia兩個單元。本書共4個模塊,該模塊內容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教材的重點模塊,主要引導學生對旅行中的見聞進行描述和學習,提升其用英語描述旅途中所發生的事情的能力。此外,從核心素養的情感教育、文化意識培養角度看,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的風土人情、傳統文化、歷史故事、科學見聞等,拓展他們的視野,提升其英語學習興趣。本模塊將Travels作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對相關語句、語法、表達方式、閱讀內容、聽力訓練、課后習題、寫作知識、綜合練習知識進行合理、全面的學習。學生學好本模塊知識,能為后續的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語法及知識基礎。Visiting the moon的內容無論是從教學設置角度來看,還是從基本語言內容層面來看,均能夠督促學生在夯實基礎、繼續學習、拓展訓練、作業分析、綜合運用、語言提升、寫作運用等方面取得一定的進步,為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問題制訂了明確的以讀促寫教學目標:首先,合理、有序地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視頻展示和圖片分析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其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兩個單元的知識進行全面、整體了解;其次,基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水平,督促其掌握課堂學習內容,提升其詞匯水平、語法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聽力水平、閱讀理解能力、寫作素養、試題分析水平,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及日常交流中正確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讓其分享旅行見聞,積極學習英語交流方式、詞匯用法及英語問答形式,通過口語練習的形式進行情境模擬和語言表達,為后續寫作奠定素材基礎、語言基礎、情境基礎。然后,教師布置旅行見聞描述作業或表達對月球訪問的構想,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相關書籍、檢索相關材料并撰寫感悟,以便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課后作業探究水平、英語交流互動能力、閱讀分析水平、寫作綜合素養。以上內容和教學設計契合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立足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征,在以讀促寫的前提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核心素養、交際能力、情感態度和道德品質。
在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輸出及表達水平(吳淑輝2019),鼓勵他們在閱讀后進行寫作。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應契合學生的個性特征,提升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整個英語閱讀及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學習狀態,鼓勵他們在英語閱讀及創作過程中實現情感的釋放和心靈的成長。學生應將接觸到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物品作為英語閱讀素材,構建依賴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的閱讀形式,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搜索英語閱讀素材,探究相應的英語閱讀模式和技巧,提升英語閱讀思維能力,提高創造性和創新性。
例如,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Module 1 My life包括Making friends和Daily life兩個單元,教師鼓勵學生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所發生的新聞事件或生活趣事,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中,培養其善于觀察并發現生活中的英語素材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積累能力和生活感知能力。
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和梳理語句,鼓勵其在閱讀過程中挖掘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和表達方式,從而進行更具有個性化和創意化的英語閱讀。
例如,在講授完Making friends單元后,教師鼓勵學生課下寫一些關于交友的英語小隨筆,從而積累英語知識。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從原生態的生活中積累閱讀創意點和知識提升點,使其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梳理并整理生活化詞匯和生活化表達形式,并將其運用到閱讀中,促進其更好地理解具有生活色彩和生活氣息的趣味化文章。
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立足他們的英語閱讀實際情況,給予其提升性和針對性的指導。目前,很多初中生的英語閱讀流于表面,通過背誦英語美文和語段提升英語閱讀水平。教師應基于學生的閱讀特點拓展其英語閱讀思維。
例如,在講授Daily life單元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讀后進行英語短文創作,促進其把感悟融入英語閱讀、寫作過程,引導其實現英語閱讀和寫作的深層次和全面化發展。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輸入假說認為,只要人們接受足夠的輸入性知識,同時這些輸入性知識又是可理解的,那么人們就能習得語言(轉引自朱瑜,2009)?;诳死甑募僭O,斯溫(Swain)認為可理解性輸出是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習者只有將語言輸入和輸出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根據輸入和輸出假設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閱讀材料看作寫作材料的輸入,將寫作視為閱讀后的輸出。在學科素養下的“以讀促寫”教學中,教師應關注閱讀輸入和寫作輸出,將輸入和輸出有效結合,從而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寫作前的閱讀階段,教師應根據所選擇的閱讀材料,分泛讀和精讀兩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泛讀主要指引導學生找到文章主旨及每段的中心句。精讀主要指通過對文本的結構、語言、思維、情感等進行解讀,為寫作鋪墊。這個階段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在課堂中高效理解閱讀材料。學生通過閱讀,除了獲取文章的基本信息之外,還要獲取謀篇布局、句式選擇等寫作策略,然后借助語言進行思維訓練,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左菁 2020)。
初中階段的讀寫通常為模仿性寫作,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聯、與單元話題相關聯、與原文語言知識相關聯的寫作任務,對學生進行仿寫、縮寫、改寫、續寫、寫提綱、寫拓展片段等多層次、多維度的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例如,在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Daily life的單元寫作中,教師讓學生就Reading部分的文章進行仿寫,描述自己在?;蛑苣┑娜粘I?。又如,在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Water的單元寫作中,教師讓學生根據Reading部分的文章內容,在朵拉(Dora)和water的對話之后進行續寫或拓展描寫,強調water的重要性,培養其節約用水的意識。
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應開展以讀促寫教學模式,以書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文學名著閱讀和品鑒,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對其文字表達、文學內涵、書寫技巧進行賞析、學習、效仿、運用。
例如,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推薦學生閱讀《雙城記》《悲慘世界》《小王子》《安徒生童話》,并引導他們了解英美文學讀物的歷史背景、創作者生平經歷、相關的風土人情、所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等內容,幫助其閱讀、觀察、學習、比較和思考。這樣能夠將英美文學讀物及其中的語法知識更立體和豐富地呈現給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提升其閱讀、寫作水平。
然后,教師在布置相應的英語文學閱讀作業時,告知學生在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除了要對詞匯和文章進行有效的字面性及文字性理解外,還應進行有效的誦讀和會話交流(李亞南 2022),并基于其興趣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活動。
例如,在講述關于旅行的知識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檢索并展示旅行計劃、旅行方式、旅行途徑、旅行準備、旅行路線、旅行視頻,鼓勵學生擬定自己的短期旅行計劃,并用英語短文簡要概括和描述。同時,教師展示多本英美文學讀物,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選擇;或者組織學生開展文學誦讀活動,讓其朗誦自己喜愛的優美語段,鼓勵其用英語概括故事梗概,給予其更多選擇、思考、表達的空間,提高其對英美文學讀物的閱讀與評論熱情。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應將情感教育、文化意識和寫作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在寫作部分對思想進行升華。教師應巧妙布置以讀促寫作業,幫助學生快樂且高效地學習。也就是說,教師應在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基于音標、單詞、短語、語法、語段、句式、閱讀篇章、聽力練習、會話訓練等重難點內容,針對所設計的具有串聯性、鏈條式、提升性、鞏固性的單元作業,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語用水平的發展。
例如,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Module 2 The natural world包括The earth和Seasons兩個單元,教師布置如下作業:夯實基礎的單元作業,針對重點單詞、短語、語法、句式等設置對應的作業,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其學習理解能力,為其后續短文閱讀和分析奠定基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在講解完基礎知識和課后訓練后,安排關于這兩個單元具體內容的實踐性、拓展性、群文閱讀性、情景分析性、聽寫結合性、讀寫結合性、講練結合性的拓展性知識訓練,以多樣化的作業練習方式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綜合把握及運用水平,同步提升其閱讀、寫作水平。最后,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應進行完整性、多樣性的以讀促寫單元作業設計,內容如下:聽力練習——捕捉信息、回答正誤;基礎夯實——單詞拼寫、短語填空;閱讀理解——完形填空、語法練習;看圖寫話——情景帶入、問題分析;寫作練習——虛實結合,語言組織;拓展交流——生活聯系,英語交際。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發學生的閱讀深思,引導其帶著問題閱讀,幫助其構建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英語學習模式,提升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英語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