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蕾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 2020:48-49,51)。初中英語是高中英語的基石,但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目前還相對滯后。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充足的閱讀輸入。在非自然英語環境下,學生需要通過輸入大量地道的書面語言,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依托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嘗試把閱讀和寫作有機整合起來,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學習資源(教育部 2012:4)。因此,教師不能依照“一本教材打天下”的模式教學,應對所擁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英語報刊是傳統教材的有益補充。通過英語報刊閱讀與英語寫作相結合,讀中學寫,是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英國著名教育家柯魯克(Crook)認為,報刊中精心挑選的文章是最好的現代英文。英語報刊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基于社會語境學習鮮活的現代英語。目前國內口碑較好的英語報刊廣泛使用由國際主流媒體和出版機構提供的獨家、最新專稿,并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受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現有英語教材內容比較固定,而英語報刊的時效性最突出。它是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時事讀物,能夠不斷地為學生提供社會各個領域的最新動態,反映語言的發展變化。它的材料鮮活,富有感染力,迎合現代生活節奏,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英語材料的熱情和興趣。
英語報刊的題材極其廣泛,涵蓋新聞事件、科普知識、熱點問題、勵志故事、文化習俗、娛樂體育等諸多領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素材,使寫作不再是“無源之水”。學生在閱讀后能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引發思考、產生共鳴,也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同時,英語報刊具有詞匯復現率高的特點。研究證明,詞匯的高復現率對詞匯習得有積極作用。
英語報刊中豐富的文章結構、體裁、與此相適應的語言風格、闡述的角度和方法、文化多元化的展示,有助于學生建立不同文體風格圖式,利用多渠道信息完成具有特定交際目的英語寫作。短小精悍的文章、準確地道的語言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優秀的范本,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報刊有適合各個學段的版本,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編排出適合不同學生閱讀的材料。例如,所在學校學生的整體英語基礎較好,在實行初高中貫通培養的模式下,會選擇高一個年級的版本訂閱。這有助于教師從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挑選難度匹配的話題文章。
英語報刊與現有教材具有良好的互補性,是理想的教學資源。所在江蘇省某中學偉長實驗部已設置并開展英語報刊閱讀課程多年,旨在探索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英語報刊閱讀與初中英語讀寫教學有機融合的有效途徑,具體如下:
英語報刊版面眾多,如何在諸多文章中甄選最有價值的文章為“我”所用,是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既然是以讀促寫的融合教學,閱讀活動就要與寫作教學密切相關。閱讀的題材宜多元化,主題內容可以與現有教材中的單元主題相同,把它作為教材的延伸,讓學生真切地體驗英語語言的生命力;也可以選擇貼近校園生活的主題文章,與學生產生共鳴;或引發社會關注度的話題,通過文章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明確價值取向;又或有爭議性的、相對開放的話題,易引發學生的思辨,使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等。閱讀題材要多樣化,既要有描述事件及其經過的記敘文,又要有客觀介紹、描述事物的說明文,還要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廣泛使用的應用文,以及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議論文等。另外,要盡可能保證閱讀材料中目標詞匯的高復現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目標詞匯。總之,教師在篩選文章時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確保在精準定位的前提下,逐漸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1.積累目標詞匯,提升寫作的表達力
詞匯是句子的組成部分,是文章的基本構成要素。詞匯量不足會導致拼寫錯誤、詞語誤用或詞不達意等現象出現。因此,詞匯問題是學生寫作要克服的主要障礙之一(魯子問 2009:185)。詞匯學習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學習活動,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往往收效甚微,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詞匯。難度適宜的英語報刊為詞匯的出現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和語境線索,有利于學生對其含義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報刊中詞匯復現率高的特點及記憶規律,幫助學生有意識地記憶單詞。讓學生準備一個讀報積累本,將在讀報過程中發現的好詞和英語習慣表達摘抄下來,用同義詞、近義詞或反義詞寫出它們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然后在每篇文章中選擇3—5個重點詞匯進行造句練習,并鼓勵其在讀后寫作中盡可能選擇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和重點詞匯,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在反復接觸單詞后,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加深和鞏固所學詞匯知識。
2.堅持句法訓練,提升寫作的準確性
句子是表情達意的基本單位,句型結構、語法規則是組織詞匯進行語言表達的基礎(魯子問2009:185)。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連貫的語篇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句子結構混亂、不符合英語習慣的“中式英語”“漢式表達”等問題。因此,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關注語法和句子結構的教學。因為語法基礎在學習課內教材過程中就能得到提升,所以把英語報刊閱讀的重點放在句子結構上,包括常用句式和一些結構比較復雜的長難句。教師的任務是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組織學生分析某一句型結構,讓其通過摘抄和背誦加強記憶,再通過仿寫句子達到熟練運用的水平。在句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學生可以練習句式轉換、一句多譯、句子縮/擴寫,體會英語表達的多樣性。這一系列句子訓練,能為篇章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把握語篇結構,提升寫作的整體性
在初始年級,教師側重初級階段的寫作訓練,主要是句子寫作和段落寫作,以造句和模仿為主。八、九年級開始中、高級階段的寫作,多采用段落寫作和語篇寫作。語篇是由一系列語義連貫的句子和語段構成的語義整體,不僅要合乎語法,還要在語義上連貫(魯子問 2009:185)。為了避免學生機械地堆砌詞句,造成段落或篇章條理不清晰、邏輯不嚴密、語義不連貫的問題,教師應強調謀篇布局。在英語報刊中選擇典型的段落和篇章,向學生展示段落結構和篇章結構,通過句子重組、添加銜接手段等方法,訓練他們的語篇建構能力,增強其全局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分類指導學生學習各種體裁和題材的范文,歸納文體特點和寫作框架特點等,進行文體的仿寫。
4.品味文章內涵,提升寫作的思想性
除了模仿性寫作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閱讀后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梢栽谟⒄Z報刊中選擇一些反映社會問題的新聞、熱點話題,或蘊含為人處世哲理的文章,引導學生挖掘文章的實質,抓住其內涵,而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抒發感受。新高考英語趨勢要求學生在作文“開放的部分”寫出自己的特色和亮點。因此,通過這樣的寫作訓練,學生自然而然會關注范文的立意和思想性,在寫作時提高文章內涵,為文章添彩生輝,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品格。
語言學習是一個需要輸入、內化和輸出的過程。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符合語言學習規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在學校每周安排一堂英語報刊讀寫課,通過“課內指導閱讀—課后獨立寫作—課內習作分享”三步法,共兩個課時,實現讀寫的有機結合。
第一步,教師指導學生從范文的字、詞、句、段落、語篇到語言表達、修辭手法、文章脈絡等方面細細品讀,盡可能利用思維導圖理清文章結構,找出寫作特點。然后,以問題為主線,適時地對文章的亮點進行深層解讀,讓學生在一次次與文本的互動、碰撞中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推理、質疑,教會其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講解范文的寫作技巧是提高學生寫作效率和正確率的基礎,一系列課堂思維活動的主要功能是掌握事實、交流觀點、拓展思路,激發學習興趣,為進一步獨立寫作創造條件。
第二步,學生在課后根據教師布置的寫作要求完成初稿。學生需要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然后由教師初審,標記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并適當點評。
第三步,學生在課堂上對初稿進行自我修改。修改的重點是選詞、用法、拼寫、標點、句法結構、段落結構等。通過教師的示范點評或同伴互評,重點關注篇章結構、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風格。課后,由學生整理定稿打印,并在小組內互相傳閱學習、欣賞。
讀寫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八年級到九年級有長期的規劃和部署,并明確讀寫融合課程的總體目標。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照顧到各種可變的因素,如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評估教學效果,適時作出進度調整,在其突破某個能力點后再進行下一個。
讀寫課程最終以應用為目的,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寫作能力的機會。例如,開辟課前主題演講的環節,讓學生根據特定主題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撰寫演講稿,這個過程是讀寫能力的實戰演練過程。學校定期開展全年級的英語小報制作比賽,肯定和展示學生原創的文章,是對他們極大的激勵和鼓舞。
教無定法,從課程標準出發,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能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所在學校在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英語報刊閱讀與初中英語讀寫融合教學中,堅持讀中學寫,以寫促讀,逐漸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教師既要做實踐的獲益者,又要繼續做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使課程更合理、完善,使教學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