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杭麗娟
今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深刻地揭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繪制了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宏偉藍圖,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數字技術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世界各國頻繁出臺了一系列的數字化發展戰略和計劃,接連推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諸多舉措,已然形成了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
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教育必須同行乃至先行。大力推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搶占未來發展先機,早已成為全球共識,許多國家積極制定推動教育信息化轉型的專門規劃,推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聯邦教育部每隔五年就要根據國情頒布全國教育信息化規劃,2017年簽發了最新版本的《國家教育技術規劃》。2020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了《教育數字化轉型:學校聯通,學生賦能》,關注教育的數字化聯通。
為了推動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基礎設施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優良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才能夠推動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許多國家加強教育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
日本文部科學省向中小學開放號稱世界網速最快的“學術通信網絡”SINET。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NII)將日本的學術通信網絡(SINET)強化至100Gbps,實現了環繞地球一周連接日本—美國—歐洲—日本的超高速通信網絡,并正式投入使用。印度正在中小學深度實施“智慧教室”計劃。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虛擬現實、互聯網、交互式投影儀進入教室,數字學習已成為現實。美國通用信息系統的集約化可以從已經建成的學校信息系統入手,進行收集、分類、重組、規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學校信息系統,在較大范圍內實現高效共享。
數字經濟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許多國家認識到這點,積極推動教育變革,重新界定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人才需要。
為了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人才的需求,美國教育界將關于學生素養的界定由“3R”(閱讀、計算與寫作)轉向“4C”(審辯思維、創新、溝通和合作)。日本政府將信息素養與語言能力、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一起作為學生應具備的三大基礎能力。歐盟推出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明確提出“到2025年,70%的16~74歲的人至少擁有基本的數字技能”。
優質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能夠提供給廣大學生和教師利用的機會,這是許多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
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資助了一批職業教育的信息化資源建設項目,這些項目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習資源進行系統化的設計和再造,使信息化媒體能以恰當和個性化方式實現對學習過程的支持。
學校管理不僅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許多國家通過推動學校管理的信息化推動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日本研發“統合型校務支持系統”,實現信息共享,處理所有校務的設想。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法國主要集中在促進所有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學校的網絡連接,鼓勵學校應用學習管理系統。
課程與教學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當今許多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領域,許多國家下大力氣推動課程與教學方面的改革。
美國課程設計中心(CCR)推出“四維教育”,四維指知識維度、技能維度、角色維度和元學習維度。英國把基礎教育信息化課程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信息技術作為技術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尚未作為一門課程進行設置。隨著信息技術逐漸受到重視,其重要性日益顯現,使其從技術課程中獨立出來,從而作為一門獨立有效的課程來設置。第二階段,在信息技術中加入通訊技術,不斷豐富課程內容,進而推行以“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為核心的國家課程。第三階段,在革新課程理念、轉變課程培養方向上下功夫,實行新的Computing國家課程。澳大利亞首都領地于2021年推出“未來教育戰略”第二階段實施計劃,旨在進一步支持首都領地學校通過現代化、循證式、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習,確保在任何地方都有可用的數據來定制教育產品以滿足學習需求,并支持教師開展卓越教學。日本推動中小學的編程教育,在初中階段的“技術與家”科目的技術部分中充實編程內容;在高中階段新增設包含編程內容的必修課“信息1”,另外設置選修課“信息2”,以開展有關編程的深入拓展的學習。在開發數字學習材料方面,法國教育部與私營出版商密切合作,同時通過試點項目向12個學區69所中學的學生提供了數字化教科書。
數字經濟時代教育變革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實現了大規模的個性化教學,實現個性化學習是許多國家教育變革的重要方面。
歐盟一些成員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從“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并根據個體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習慣,德國全力打造“能力車間”,給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的學習工具和學習記錄(電子檔案袋)。學習者易于著手創建個性化版本,而初學者可以輕松地調整和設計學習材料。不僅如此,這種“能力車間”還能為學習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提供個性化路徑,師生能不斷增添新的學習任務,能夠持續記錄學習過程、存儲并分享學習成果。日本文部科學省非常重視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個性化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活動,以便通過在這些學習活動類別中的信息技術運用,促進和養成學生能動學習的意識和態度。
教師是影響教育的關鍵要素,教師的信息素養直接影響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基于此,許多國家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水平。針對偏遠地區的教師和服務特殊學生的教師,美國《美國2010國家教育技術計劃》,不僅強調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而且提供優質的課程。歐盟也加強對教師數字化素養的培訓,制定和頒發歐洲數字技能證書。2017年,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在《政策科學報告》中針對實際需要,推出了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素養框架,該框架旨在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數字化素養,使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全面評估和發展各自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并帶動教育領域的創新。歐盟委員會頒布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指出教育工作者必備五項數字化能力,包括信息和數據素養、溝通與協作、數字內容創作、安全幸福和解決問題等數字化的基本能力。印度也加大數字人才培養培訓的投入,推動產學研聯合培養,新增數據科學、大數據分析等學位計劃。
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能帶來新的“數字鴻溝”,從而嚴重影響到教育公平,為了縮小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鴻溝”,許多發達國家采取了強有力的舉措。
為了縮小“數字鴻溝”,美國聯邦教育部2017年發布了《美國2017國家教育技術計劃》(NETP2017),倡導每個地區及其高等教育機構應利用技術力量開發和實施廣泛而靈活的學習資源,并建立公平的生態學習體系,從而使學習者在每時每刻和每個地點都已成為可能。為了縮小城市和農村學校的“數字鴻溝”,法國教育部則發起了“數字農村學校項目”,著手推進基礎設施、硬件設備和軟件開發在較偏遠地區的建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秉h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建設數字中國、智慧中國,有力推進數字工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我國數字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成就顯著,急需培養大量的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產業化集群。因而,世界各國應對數字經濟時代挑戰所積累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以及對世界數字化教育轉型大趨勢的不懈探索,為構建我國教育數字化與國際接軌的新形態,加速我國教育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孕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