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西馬小學 魏 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工作分工日益細化,這就需要未來人才不僅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同時更應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獲得更加良好的個人發展。因此,在現階段的小學階段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培養的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形勢下,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教師在通過小學美術手工教學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就應組織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手工作品的設計與創作,以此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與提升,促進小學美術手工教學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重視小學美術手工教學的開展以及多元化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施,為學生提供相互合作、共同創新的鍛煉機會,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和層面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使其能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具備更加良好的適應能力。
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如果僅僅依靠學生個人的能力很難進行手工作品的完成,這樣就會使整個手工制作的過程氣氛沉悶、枯燥。而通過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進行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教師會設計更多合作探究的制作活動,使學生能在相互合作、通力配合中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這樣就從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手工課堂的教學氛圍,為學生營造了開放、自主、互動的教學環境。
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階段學校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優秀學生,使其能在不斷進步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得良好個人發展。因此,通過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品質和能力得到了完善,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效率的評價標準不再單純地限定為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還應涉及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因此,在對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提出更高要求的教育形勢下,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更加有效地豐富了手工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也實現了手工教學目標體系的科學制定。這樣就在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得到培養的基礎上實現了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美術的手工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相關實施原則的遵循,以此實現小學美術手工課中學生創新思維、團隊精神的培養。
在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中,發展性原則是基于教學目標體系而言的教學原則,主要是指小學美術手工課的開展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其教學目標應更加注重于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發展性原則的指引下,教師應將學生創新思維、團隊精神的培養作為手工教育的重要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喜歡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和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團隊精神的培養,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學習鼓勵,積極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實現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美術手工課,作為一種具有個性化、實踐性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學生對具有實踐性手工教學活動的親身參與。因此,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實踐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使學生能在積極參與中進行美術知識的運用以及手工技能的培養,并引導學生在具有個性化、實踐性作品的合作創作中實現自身創新思維、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中,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的培養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目標,但是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能力及發展需求方面的個性化差異。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手工課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開展具有層次性、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的有效培養。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以往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得到有效的轉變,以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主的三維教學目標體系成了指導課堂教學的指向標。而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應將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納入三維目標體系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在課堂三維目標得到實現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升。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重要意義的介紹,并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認知水平進行相應創新活動的組織、開展與評價,使學生在對這些活動進行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創新意識,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另外,團隊精神是學生今后社會生活中必備的精神品質,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教師就應圍繞這一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使學生在與教師、學生進行互動、協作的過程中,獲得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教學氛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尤其是對身心發展尚不成熟的小學階段學生來講,具有顯著的滲透、引導作用。因此,在通過小學美術手工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合作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合作、互動教學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在良好教學氛圍的感染下,逐漸形成創新及合作的意識,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合作精神的培養。比如,在變廢為寶的手工制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自己搜集的相關資料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展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對每一件手工作品所需材料進行探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這樣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性,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來進行自己組手工作品的設計與制作,以實現學生的創新與互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同時也發揮著課堂講解環節所無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對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在通過小學美術手工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得到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形成。
首先,教師應通過手工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長期、持續具有合作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必不可少。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合作實踐中,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也才能實現自身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手工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相對復雜的手工制作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必要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手工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這樣學生就能在有效的分工與協作中,形成團隊意識。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小風車”的手工制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進行風車制作過程的演示,并鼓勵學生在合作制作的過程中積極進行討論、交流,以此獲得最佳的制作方案。另外,學生在對制作方案進行執行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來進行相應工作的相互協作,這樣就在相互的合作中進行手工作品的制作完成,以此促進了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
其次,教師就通過手工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培養。創新思維是最為高階的思維品質,在對其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諸多良好的思維品質,并在這些思維品質的綜合運用中獲得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培養。因此,在小學美術的手工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相應教學活動的設計,來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創新意識等思維品質的培養,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比如,教師在利用生活中廢舊物品進行手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命題的手工制作,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開展積極、合理的想象,進行自主、自由的創作,這樣學生就通過自己的雙手,將自己的想象進行了展示,使一個個水瓶變成了筆筒、花瓶,使一個個廢舊紙杯、紙碟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充分展開了自己的想象,實現自身思維深度、廣度及靈活度的提升,同時還在將想象轉變為現實的過程中得到了實踐能力、學習情感的培養。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進行一定學習任務的布置,使學生在對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中進行學習任務的完成,以此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教師為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就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設計、布置一系列相關的創新制作任務,使學生能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有效的合作與創作,以此實現這些任務的完成以及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廢棄材料 進行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后制作任務,使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和制作材料的搜集,這樣學生就能在沒有限制的空間中開展自己的想象,進行手工作品的有效創新,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成長環境、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的表現也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通過小學美術手工課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合作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班級內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以具有差異性的層次化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手工教學,實現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落實以及教學效果的優化。比如,在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生肖紀念牌的制作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制作標準的層次化設計,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層次進行手工作品的個性化制作。
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環節,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的激勵與導向作用。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中為實現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教師就可以將這兩種教學目標納入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中,對學生的手工作品以及學生的制作表現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評價,這樣就在學生的學習意識中形成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在有意識的引領下獲得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的提升。比如,教師在對學生合作制作的風箏進行評價時,就應從“風箏結構是否合理”“畫面是否具有創新性”“學生合作制作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如何”等多元化的角度進行評判,從課堂教學評價環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與培養,以此實現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
小學美術手工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和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手工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目標體系的優化,合作探究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團隊創新任務的布置及課堂評價標準的完善等,以此來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的優化和學生創新思維與團隊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