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 黃 博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應積極進行思維活動、思維訓練的參與,教師的思維引導同樣不可或缺。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個互動性的教學環節,也是以問題為媒介,發揮教師思維引導、啟發作用的重要形式。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對課堂提問環節進行積極的優化,并通過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策略的探究與實施,增強課堂問題的有效性、強化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作用,以此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
數學是高中階段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品質養成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互動環節,能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以及學生的參與、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顯著的教學意義。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具有顯著的互動性,是教師問題的提出與學生問題的回答兩者的相互配合。教師的課堂問題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科學的設計提出的,而學生給出的答案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自己知識基礎進行運用的結果。這樣教師就能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的分析,得到更為客觀、有效的反饋,進一步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在對學生提出問題時,一方面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迅速地投入問題的思考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對提問的時機進行有效的把握,在學生存疑的時候提問,在學生之間存在學習分歧的時候提問,這樣就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隱形的點撥與引導,實現了學生解題思路的梳理以及思維領域的拓展,實現了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隨著課堂教學組織結構的轉變,課堂成了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場所,互動性教學模式也成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而課堂提問作為課堂互動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提問,不僅營造了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同時有效拓展了師生間互動的渠道、增強了課堂互動的效果,更好地促進了高中數學互動課堂的構建。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課堂提問的有效與否會直接體現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智慧。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能更加細致、全面地進行學生具體學情的了解與結合,同時更應積極地進行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教學能力的增強,通過對教學內容更為深刻、全面的把握,設計更具針對性的問題,通過自身課堂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的增強,對課堂提問的環節進行更為科學的處理。這樣就從全面的角度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提升。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進行課堂有效提問的過程中,課堂問題的科學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重要因素,問題是否具有開放性、是否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否對學生的思維具有引導性,都直接影響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注重自身對課堂問題的設計水平的提升,通過對課堂問題進行科學性的設計,實現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增強。
首先,教師應對課堂問題進行開放性設計。開放性問題就是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不是通過“是”或“否”就能解決的問題。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已經相對完善,沒有挑戰性的封閉性問題很難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時,應充分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以此促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比如,在針對“函數性質”相關內容的提問時,教師可以提出“你對函數的基本性質有哪些理解?”“函數的這些基本性質又有哪些具體的實踐運用?”等具有開放性、思維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獲得思維深度及廣度的拓展等。這樣學生就能在具有科學性的課堂問題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教師應對課堂問題進行層次化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就是針對學生具體學習層次、認知水平提出的問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具有層次化問題的設計與提出,不僅能使班級內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更加集中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實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在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層次的結合,通過具有層次性課堂問題的設計提升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在對學生進行“三角函數”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一系列問題:“同學們,你們誰能幫我們復習一下關于函數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也是函數的一種,叫三角函數,你們知道它與其他函數有什么聯系,同時又有哪些特點嗎?”這樣不管是難度還是內容都存在層次性的問題設計,能使教師兼顧到班級內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這就使教師叫答的對象更具全面性,以此增強了高中數學課堂的參與程度,也促進了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教師還應對課堂問題進行趣味性設計?!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樂知”同樣發揮著重要的內在促進作用。而在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進行提升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回答積極性的提升至關重要。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學生興趣愛好的結合,對課堂問題進行趣味性的設計,這樣學生能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回答,以此增強課堂提問環節的活力、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在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與提出時,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圖文并茂的教學優勢,以信息化的形式進行問題的展示,這就使課堂問題更具形象性,以此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積極性,使學生能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問題的思考與分析,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是圍繞相應的教學目標而進行開展的。教師為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應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問題形式開展相應的課堂提問,以此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提問。在以人為本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應以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為基礎,只有這樣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針對某道一元二次方程例題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具有引導性的課堂問題,比如,“你通過審題發現了哪些已知條件?”“這個問題能否從幾何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自己解題思路的拓展,從而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其次,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針對性的提問。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課堂提問的開展是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而服務的。課堂問題也應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而提出。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實施課堂有效提問時,應注重圍繞教學內容進行課堂問題的提出。比如,在對學生進行“集合的概念”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為了了解學生對這一基礎概念的理解情況,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了解性問題的提出,例如,“通過這一概念的閱讀理解,你們產生了怎樣的想法,讓我們來分享一下?!薄霸趯@一概念進行理解的過程中,你們聯想到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哪些現象?”這樣教師就可以在學生的回答中體會到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從而為自己下一步具有針對性的講解奠定基礎。
高中數學的課堂提問是一個綜合、完整的教學過程,由多個相互聯系的若干環節組成,不管是問題的提出環節還是教師的候答、理答環節,都發揮著其相應的教學作用,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注重各個提問環節的科學處理,使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能在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
首先,教師應對課堂提問的時機進行恰到好處的把握。課堂教學是一個具有動態化的過程,很多教學時機都不是通過教師的預設進行把握的。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堂提問的時機就應進行科學、靈活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提問的教學功能得到更加顯著的發揮,從而增強高中數學課堂的自主化生成。比如,教師應在學生遇到認知沖突的時機中進行課堂問題的提出,這樣教師的問題就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了心理的共鳴,學生就會在自己急于解決問題的心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更為積極的思考與回答,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其次,教師應對課堂提問的候答環節進行科學化處理。候答環節是教師等待學生回答的環節,也是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思考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表現出良好的候答技巧,才能更加順利地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在候答環節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思考時間給予科學的把握,若時間太短,學生的思考不充分,影響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效果,而時間太長則會使一部分學生出現注意力渙散的現象,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候答環節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思考行為進行細致的觀察,從學生的神態、表情中進行思考情況的把握,進行候答時間的有效調整。
最后,教師還應對理答環節進行科學化處理。理答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進行科學處理的環節,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的有效處理是增強課堂提問環節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對高中數學課堂的理答環節進行科學化的處理。一方面,教師應在學生進行回答后,及時作出反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肯定與表揚,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反饋中正確進行自我學習效果的認知。而對回答缺乏一定全面性的學生,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引導、啟發,使學生能進行自我答案的補充,以此深化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與記憶。另一方面,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回答表現給予因人而異的理答態度,以此實現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的激發。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面對教師的課堂問題理答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堂回答進行理答時,應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基礎以及發展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進行理答環節的處理,以此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情感的培養。
課堂提問環節的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表現進行評斷的環節,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實施能對學生給予更為全面、客觀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成就感的激發意義重大。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評價環節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差異性的評價方式。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在課堂提問環節的表現也會不盡相同,教師就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評價方式。比如,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學生,當其有良好的表現時,應給予其及時的口頭表揚,以此激發其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習熱情。而對一些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在理答過程中可以給予其一定的提示或提出相應的期待,以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防止其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對其進行有效思維引領的重要方式,具有其他教學環節所無法替代的重要教育價值。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問題的科學設計、提問方式的針對性實施以及提問評價的優化等策略的實施,增強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