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 王懷建 姜哲挺 高東方 張華新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從我國的相關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學生的體能素質質量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這一數據為我國教育部門的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早在2006年年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就這一問題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此后,我國各個部門更加重視學生的體能素質,并且對體能素質的下降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在2014年,教育部門更是出臺了高校體育教育的工作標準,以此來指導體育教學,實現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中,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其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阻礙著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下文將展開詳細論述。
2021年11月15日下午,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嘉興市體育局共建“嘉興體育學院”揭牌儀式暨首屆“嘉職杯”網球邀請賽舉行。揭牌儀式上,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嘉興市體育局簽署了體育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并聯合舉辦首屆“嘉職杯”網球邀請賽。雙方將通過辦好嘉興體育學院,建立長期、全面、深度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嘉興市體育人才培養,進一步普及全民科學健身知識,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嘉興體育學員和嘉興體育局共建“嘉興體育學院”體教融合平臺,旨在培養更多高素質、全面化的體育人才,帶動職業院校中體育課程的發展,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體能素養。
相關的領導對下一步學校做好體育工作以及人才的體能素質培養提出了發展策略:第一要提升站位,明確提高學生體能素養的重要性,要不斷增強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提高學生體能素養,建設良好的體育學院作為己任,在學校內部構建和諧穩定、多項發展的教學培養模式。第二要重點領域重點發展,結合當前的外部環境特點以及學院的現實情況,對于重點體育項目重點開展,發揮本學院的教學優勢,推進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第三要實現以點帶面的發展局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要帶動當地體育工作的發展,促進體育事業的繁榮,合力打造嘉興體育強市。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當地體育局的共建發展為高職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以及強大的動力,也為國內的高職學生體能素質提升提供了經驗,結合當前高職學生體能素質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分析。
1.轉變教學思路
職業體能訓練是一項難度比較大的工作,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將體育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大多數高職院校通常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并沒有將職業發展思路與體育教育結合起來,也不能夠認識到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重要性,教師應當對體能訓練和體育教育有著更加清醒的認識,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體能提升對于自己的未來以及發展的需求,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能鍛煉中來。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尤其是對于工科類的學生來說,未來的工作崗位可能需要大量的體能消耗,因此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對于將來適應新的崗位非常重要。同時,教師還應當選擇學生們喜歡的、符合學生們身心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入到體育課堂之中,在日常的體能素質培養的過程中建立多元化的體育教學目標,結合本院校的實際特點積極尋找體育課程與體能訓練的新的創新點,開發不同的課程體系,吸引著學生們積極參與。
2.構建特色的高職教學體系
高職學生體能素質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就要求高職體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能夠積極地轉變體育教育觀念,有序地開展學生的體能素質訓練。首先,在課程安排與設計方面,應當根據本學院的實際情況,構建出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以及體能素質訓練體系。其次,在教材的編撰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體能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的職業體能相關知識理論對教材進行重新的規劃與設計,在課程設計時應當更加靈活,尋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將學生們興趣較高的運動如乒乓球、籃球、田徑等運動的內容融入職業體能教育,同時引導著學生培養自身的耐力、身體協調性、反應力、靈活性等身體機能,為其后來的職業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最后,體能素質訓練也應當根據專業學科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體能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從學生們的身體情況出發,制定出合適的訓練計劃。一般來說,文科類的專業往往對從業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相對較低,而理工科專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在體能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出不同的強身健體計劃,并且在該計劃中體現出高職教學體系的相關特色內容。此外,在體能訓練素質提升的過程中,學院以及任課教師應當做好對各個專業的調研工作,根據專業的不同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了解企業對人才體能的實際需求,并且以此來開展課題研究,根據社會需求來有計劃地調整教學策略,在高職院校的內部構建出具有鮮明特征的高職體能培養體系。
3.完善評價機制
良好的評價機制能夠對學生們的訓練情況進行反饋,并且以結果的形式激勵著學生們投入到體能訓練之中來,機制的構建需要多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需要考慮在學生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一些外在表現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了解高職學生對體能素質訓練的態度以及自身的參與興趣,包括他們所喜歡的訓練方式、訓練節奏等,只有這樣其評價的最終結果才能夠呈現出教學的情況。從現有高職學生的整體情況來看,高中生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體能鍛煉一般相對匱乏,他們的體質相對來說也比較差,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的體能評價策略。例如對于工科和理科的學生來說,其體能訓練的指標要高一點,而對于文科類的學生來說,其指標可以相對低一些,但是對于旅游專業來說,其體能要求也應當高一點。
體育教師在學生體能素質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體能訓練的發起者和引導者,所以在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身體基礎,其次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訓練能力,幫助學生達到體能訓練的目標,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從整體上來說,完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非常重要,在體能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高職體育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的未來工作崗位要求,對考核的標準以及相關的指標進行調整,在日常的培訓過程中不但要考核學生常規的運動管理,而且還需要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們體能素質下降的原因,掌握影響因素,使得學生的體能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4.構建基礎體能課的選擇模式
教學模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環境等條件入手進行改革,在當前的高職院校體能素質培養需要創新工作模式,首先需要豐富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們的訴求,同時按照“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等觀念,因此在體能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也需要將這些觀念融入其中,例如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等應用,可以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對于其體能的提升有著良好的幫助。其次要進一步地提升對體能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在選課的過程中應當將體能基礎課與其他專業技能課結合起來選擇。體能基礎課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基礎性的提升內容,使得學生們能夠掌握基本的動作,在隨后的訓練中可以增加難度,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工作過程中具有強壯的身體,在其他的選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有趣味的課程來訓練學生的體能,例如培養學生的速度,可用籃球課的快攻練習、培養學生的力量可以采用負重投籃版、搶攻籃板練習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能夠強化學生的身體體能,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特長與個性,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5.更加重視體育教學,保證其教學效果
在高職院校中,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體育課程是職業院校的必修課,是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的課程,在傳統的教學中,一直認為體育課是輔課,不重視體育課,但是我們必須加強對體育課程的認知,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秉持著終身體育的思想,樹立提高學生身體綜合素養的目標。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應當將國家教育部門所提倡的相關體育政策落到實處,在緊張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開展校內的體育競技活動以及體育表演活動,可以在校內開設體育運動的培訓中心,鼓勵學生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提高其體能素質。從目前高職院校體育運動的分類情況來看,體育運動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小型體育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這些運動不但可以在室內開展,而且也能夠在室外運動,學生們通過參與這些體育活動,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有效地提升體能素質。第二類是中型體育項目,如排球等,排球項目的開展需要較大的活動量,而且對于學生的身體各方面素質也有著一定要求,高職院校可以借助自己內部的場地來大力開展排球訓練和排球競技活動,在豐富學生們業余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體能素質。第三類是大型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等,這類項目的參與人數眾多,而且男女性均可開展,這些運動還具有激烈的對抗性,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不但能夠感受到團體合作的精神,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增加心肺功能,顯著提高神經系統的判斷能力,使得自己疲憊的身體能夠得到放松。第四類是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類運動,這類體育活動主要是以女學生參與為主,這些活動能夠使得學生的全身肌肉進行鍛煉,對于學生氣質的培養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此外,高職院校內部也應當明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系統,從學生們的現實情況出發,打造完善的體能鍛煉管理系統,保證院校的體育活動能夠在該制度的要求下保質保量地完成,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體能素質。
6.增強體育教學的影響力,吸引學生參與
在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基本上很多學校已經對體育教學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并且采用很多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體育課后,學生們自主掌握的時間也是比較多的,大學生自身的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面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地增強體育教學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高職學生已經具備辨別事情的能力,他們自身也具備鍛煉身體的自主意識,如果高職院校能夠積極、充分地引導著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那么學生們也很容易提升個人的健康管理意識,促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體育鍛煉,并且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到體育競技活動中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首先,高職院校也應當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影響力,可以采用靈活、便捷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比賽、對抗賽的方式引起學生們的關注,讓學生們在競技體育中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更加熱情地投入到體育課程中。其次,還要著力提升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參與度,高職院校除了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之外,可以在校內開設各類體育組織和俱樂部。其中需要我們注意到的是,體育課程之外的體育項目的設定應當盡量地滿足學生們的趣味要求以及身體鍛煉的需求,在場地的選擇中要更加方便靈活,便于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對于這些校內俱樂部的管理要按照嚴格的章程進行,健全活動機制,俱樂部練習中也應當以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為核心,開展多元化的訓練,從而實現課內、課外的相互補充訓練。最后,高職院校要結合每一屆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原有的體能測試標準進行有機的調整,也提升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能素質的重視程度,在對體育教師的考評過程中,可以將大學生的體能素質達標率計入教師的教學評價之中,這樣可以從側面來激勵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當地體育局的共建工作為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幫助,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參考價值,從整體上看,我國的高職院校體能素質培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立足于實際,結合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培養內容對高職學生體能素質現狀與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愿本文的闡述和結論能為高職院校學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