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歡英
摘要:目的:分析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落實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鐘山縣清塘中心衛生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將其1:1納入2組,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基于此強化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對比兩組護理質量、患者心理狀態、護患糾紛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患者心理狀態[SAS/SDS評分]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護患糾紛發生率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落實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可提升護理質量,緩解患者負性情緒,規避護理糾紛的發生,提升患者認可度,可行推廣。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患溝通;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在現階段人們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及臨床醫療理念不斷完善下,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有了明顯提高[1]。故為確保臨床護理質量,并保證醫患之間能夠有效溝通,規避糾紛事件的發生,就需要在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中強化語言溝通技巧及非語言溝通技巧,并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開展護理工作,以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高。人文關懷則是基于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衍生概念,將該理念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也能夠有助于幫助護理人員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進而使其更好地投身于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2]。對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醫院臨床護理工作中,落實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措施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鐘山縣清塘中心衛生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接收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形式將納入患者1:1納入2組,對照組男女比為24/22;年齡27-70(54.46±7.52)歲;患者就診科室包含骨科、內科、外科、婦科分別8例、16例、10例、12例。觀察組男女比為25/21;年齡29-70(54.51±7.44)歲;患者就診科室包含骨科、內科、外科、婦科分別9例、17例、8例、12例。統計學對比兩組患者基礎信息無差異(P>0.05),可比。研究項目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參與患者病例資料完整,對研究知情。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結合醫生的要求開展工作,配合醫生診療,指導患者就診、檢查、用藥等。觀察組開展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1)強化培訓:針對護理人員開展職業道德培訓,在語言方面要溫柔親切、耐心對待;在禮儀方面要規范著裝,大方得體,使用禮貌用語,依據醫院禮儀規范接待患者;在人文關懷方面要強化理念培訓,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的內容及實施必要性,使其正確把握患者心理及溝通技巧等。(2)護理實施:①營造溫馨的就診治療環境。保持病區干凈整潔,所有護理人員統一著裝,充分傾聽并觀察患者需求,在合理范圍內均予以滿足。為患者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主動關心患者病情,并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緩解其就醫壓力,疏導負面情緒。②優化個人形象。要保持得體穿著、恰當舉止,進而熱情、和藹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在充分尊重患者隱私的基礎上溝通病情,并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指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及治療,獲得患者的認可與信任。③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在實際溝通中要采用“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敬稱,從而拉近與患者之間的關系,促進醫患和諧,規避糾紛事件。
1.3 觀察指標
對比護理質量、患者心理狀態、護患糾紛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護理質量:應用護理質量評估量表進行評估,共包含四項——責任心、溝通能力、服務意識及醫護配合,每項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高。
心理狀態:以焦慮、抑郁(SAS/SDS)自評量表進行評價,50分為界值,<50分無焦慮/抑郁;分值越高則焦慮、抑郁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 25.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數據表示為(x±s),技術數據表示為%;分別以t、χ2檢驗;數據統計學差異以P<0.05表示。
2.結果
2.1 護理質量
對比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 患者心理狀態
對比SAS/SDS評分,護理前無差異(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 護患糾紛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對比護患糾紛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3.討論
伴隨近幾年臨床醫療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各級醫院對于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有了一定提高,要求護理人員要予以患者充分地尊重,并耐心傾聽患者生理及心理角度的需求,在尊重患者隱私的基礎上,予以足夠的愛護與關懷,從而達到整體提升護理效果的作用。在這一要求下,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開展中,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并強化護患溝通,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為其提供護理服務,以提升護理質量,獲得患者的認可[3]。
在此次研究中,實施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干預下,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對照組(常規護理)提升明顯,且患者焦慮、抑郁心理評估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的落實能夠確保護理質量的提升,并減輕患者就醫過程中產生的負性情緒。同時,本次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護患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李思思、霍建霞[4]在相關研究中發現,實施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干預下,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為0.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5%(P<0.05),與此次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的實施能夠有效規避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分析可見,在人文關懷理念下,護理人員會更加注重對機體發展及生存的關注,以對患者的關懷為工作準則,進而將尊重、關心、愛護作為護理思想的核心及內涵,是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在現階段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完善中,新的理論與內涵也不斷涌現,并逐漸融入了多種學科內涵,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能夠積極摒棄舊觀念,采納新觀點[5]。人文關懷及護患溝通則是臨床護理模式不斷完善優化的重要標識。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能夠通過強化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減少患者就醫階段的陌生感、恐懼感,進而主動關心患者的機體健康,預防其緊張情緒的出現。同時在溝通中也能夠體現護理工作的人文關懷,進而予以患者一定的身心安慰,及時排解其負性情緒,以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順利就醫,減少護患糾紛,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將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可發揮積極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任玉娟,楊茂瓊,李穎,等.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3):25-26.
[2]牟麗麗,朱官明.分析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1):170-171.
[3]沈惠仙,李任平.人文關懷模式下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8):1153-1154.
[4]李思思,霍建霞.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11):101-103.
[5]周青.門診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的應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0):103-103.
17995017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