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成 鐘丹 連洋

摘? ? 要:教學目標達成度作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教學成果產出并客觀綜合評價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直接反映對設定課程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實施效果。文章結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課“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課程目標,基于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分析結果,對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性評價,探尋該課程教學體系中的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以實現課程持續改進。
關鍵詞:達成度;評價方法;教學效果;“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3-0068-02
工程教育認證作為綜合性評價相關專業高等工程教育現狀水平,并提出旨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和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制度,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1]。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緊跟高等教育最新發展形勢,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推動工程教育的推廣,對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2017年
版)》(以下簡稱《認證標準》)設定的十二條通用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并進行指標點分解,通過專業核心課“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教學實踐,總結出直接評價與間接評價兩種方式進行畢業要求達成度分析與評價的基本路徑。
達成度分析與評價是評析設定目標完成情況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教學單位和教學主體及時獲取畢業要求的完成情況,并依據過程數據分析和評價結果反饋,實施導向性的課群結構性重組、學時調整、設計重構、內容優化、方法改進等教學改革措施[2-3]。達成度評價體系由兩個層面構成,第一層面是畢業要求的達成度評價;第二層面是具體課程的達成度評價。畢業要求的達成度評價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成果產出導向,旨在從宏觀層面評價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程度是否已覆蓋設定的畢業要求;課程的達成度評價則體現具體化和數據化特征,依據支撐畢業要求的課程指標點拆分和計算形成評價體系,為第一層面評價提供基礎數據。
一、“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教學目標及支撐關系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課程作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課,旨在通過對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現代理論、方法和工程要素等內容進行全面介紹,使學生了解水資源概況,水源分類、選擇、防護的基本方法,掌握地表水/地下水取水構筑物構造形式、設計計算、施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相關規定,哈爾濱工業大學邀請國內外行業專家共同參與確定課程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強度,并基于此調整和補充課程大綱,優化課程教學環節,合理設定考核形式和成績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解析了課程由畢業要求→指標點拆分→課程目標設定的對應關系,其中課程目標具體為:(1)掌握水資源的特點和類型,以及水源選擇和水源防護的原則,了解水資源的利用對環境、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課程目標1);(2)熟悉地表/地下水取水構筑物位置的選擇,掌握取水構筑物設計原理、計算方法及施工方法(課程目標2);(3)了解取水工程運行管理方法、現代管理模式,具備對常見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的能力(課程目標3);(4)掌握取水工程設計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課程目標4)。
二、“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課程達成度評價方法與分析
課程達成度評價由課程任課教師或評價小組完成,設置多種方式考核學生指標點達成情況,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課前/課后作業、實例分析及研究、期末考試等,總評成績為100分,各考核環節所占比重可根據大綱的調整及教學方法的改進等進行微調,該課程的初始設定值及細則如表2所示。
評價“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情況,計算公式為:Dm=? ? ? ? ? ?,公式中Dm——編號為m的指標點對應的課程分目標達成度;Pmi——編號為m的指標點對應的第i個考核環節的考核分值;Ami——編號為m的指標點對應的第i個考核環節的學生得分平均值。
以2012級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為例,計算課程達成度,如表3所示。通過分析和統計可以發現,該課程的分目標達成度均為0.77以上,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其中,指標點1.4和7.1的達成度超過和達到0.80,高于預期目標0.75。但是,指標點2.1和3.1的達成度相對較低,教學環節需進行相應的改進。
三、改進措施及實施效果
結合課程教學大綱對達成度的提高擬定相應措施,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1)采用啟發式教學,旨在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多源獲取知識并主動通過評判進行內化,進而強化其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并即時反饋學生掌握程度。(3)甄選教學案例:以國家需求和行業熱點為驅動,提升學生關注力和參與度,促使學生主動內化理論知識和工程知識,進而強化其工程思維,培養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4)采用互動式教學,每節課均保留5分鐘的課內討論時間,并設置不少于2次/每周答疑頻次。改進措施實施后的課程達成度分析表明,各指標點達成度均有明顯提高,指標點1.4和7.1的達成度均超過0.90;指標點3.1達成度提升至0.80。
文章借助達成度分析與評價進行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究,可明顯看出該方法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產出為導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其數據化的評價結果為任課教師發現施教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支撐,使后續實施課程改革措施的針對性更強,進而達到《認證標準》中提出的持續改進要求。
參考文獻:
[1]? 曾壽金,江吉彬,黃衛東,等.工程認證背景下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87.
[2]? 穆浩志,薛立軍,徐艷,等.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工程制圖》課程達成度評價研究與實踐[J].模具工業,2017,43(5):71.
[3]? 于建香,戴玉華,陳飛.《高分子化學》目標達成度分?析[J].化工時刊,2016,30(12):40.
■ 編輯∕丁俊玲
377550058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