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分析了該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該課程可融合的思政元素,并提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關鍵詞:高職 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F71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171-02
一、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背景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又具有愛崗敬業、踏實肯干、謙虛好學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二、《國際貿易實務》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
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熟悉國際貿易慣例和外貿業務操作,掌握商務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營銷技巧,能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開拓創新市場、具有較強商務溝通、談判能力、具備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素質,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筆者所在學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思政類課程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三門課,共8學分,約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總學分的6%,僅靠思政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既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也包括職業素質目標。但在實踐教學中,專業教師更加注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訓練,缺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的實踐,或者雖有結合國際國內時事對學生進行文化、思想、價值觀教育,但卻缺乏系統、統一的教學設計。
對《國際貿易實務》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能夠更好地實現《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良好、謹慎、負責的外貿業務道德素質以及愛國、誠信、團隊合作等素質。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了認識進出口業務、擬定出口報價條款、合同談判與簽訂、出口合同履行、進口合同履行等。由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涉及的內容和專業技能均屬于國際范疇,課程可從愛國情懷、國際視野、人文情懷、職業操守、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可分為認識進出口業務、外貿業務洽談、外貿合同履行、外貿業務糾紛處理四大模塊,這四大模塊可融合的思政元素如下:
1.認識進出口業務。無論何時,要建立在愛國的基礎上從事外貿業務。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中外貿易摩擦,面對國外客戶和外貿利益,要以國家尊嚴和國家利益為先,有原則地進行外貿業務。
2.外貿業務洽談。在接待國外客戶時,要堅持友善、文明的原則。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文化內涵,同時了解并尊重對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友善待客。在進行外貿業務洽談時,要堅持自由、平等的原則。“強扭的瓜不甜”,只有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才有良好的外貿業務關系。同時要有自信,要對本土產品有信心,平等談判,不卑不亢,才能維持長久業務合作關系。
3.外貿合同履行。要堅持誠信、敬業的原則。講誠信,嚴格按照合同條款的規定履行己方的義務,提交品質、數量、包裝等符合合同規定的產品,按規定辦理運輸合同、保險合同等;愛敬業,熱愛外貿行業,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客戶。
4.外貿業務糾紛處理。要堅持和諧、公正、法治的原則。面對外貿合同爭議和糾紛,最好通過友好協商處理,爭取維持雙方的和諧氣氛;在無法協商或協商未能解決的情況下,應通過合法的途徑公正地解決雙方的糾紛,這樣才能實現長久的合作和雙贏。
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一)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對其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原有的專業教師缺乏思政教育的經驗,不能把握思政教育的要點。為了使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達到更好的效果,必須構建一支既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又懂思政教學方法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首先,專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思想政治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其次,構建一支由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組成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構,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學方法的使用中,發揮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各自的優勢,將思政元素合理、充分地融合到《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各個模塊中去。
(二)重構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開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需要研究專業領域和思政領域的最新動態,結合職業崗位對人才的思政素質要求,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各個項目任務中,設計相應的思政育人目標,把《國際貿易實務》課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進行融合,在向學生傳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使《國際貿易實務》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實現正確的價值引導和優秀的文化傳承。
(三)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需要結合改革的內容、充分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修訂教材;結合課程特點,精選能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圖片、視頻和動畫;建設課程網絡平臺、移動課程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查閱課程思政相關教學資源。
(四)改革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進行課前分享,教師進行引導、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精選能體現愛國、誠信、自由、平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業案例進行案例式浸潤,提高思想教學效果;通過課程網絡平臺、移動教學平臺、社交軟件發布有關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等話題,組織學生討論,形成良好互動,進行價值引領。
(五)提供課程思政制度保障
要實現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學校要形成課程思政整體規劃,制定課程思政標準,使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規范化、標準化;學校可分階段分批組織專業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培訓、進修,以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學校應加大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的支持,提供經費保障,牽頭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保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曹永平.高職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04):30-33.
[2] 呂冬英.“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 教育評論,2019(04):110-113.
[3] 魏少婷.高職“報關實務”課程思政建設探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1):69-72.
[4] 王磬.高職院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24):40.
(作者單位: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1442)
(作者簡介:吳湘頻,女,廣東潮州人,碩士學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責編:若佳)
359650190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