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在立意、篇章結構、語言表達上富有特色,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本。隨文仿寫,就是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模仿那些具有鮮明表達特點的文章進行作文的訓練。實踐證明,通過模仿課文表達的“形”,學生會逐漸領悟出運用語言文字的“道”,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習法在“仿”,尋找突破口
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普遍存在這些問題:①選材雷同、主題陳舊,缺乏新意。②敘述簡單,表達空洞,不能寫清楚自己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③語言平淡,表達單一,不會運用學過的語言表達形式,不懂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那么,如何讓中年級學生學會寫作呢?筆者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發現,學生常常在學習完一些課文后,會不知不覺地把從課文中領悟到的一些謀篇布局的方式、遣詞造句的手法運用到習作中。因此,結合平時的閱讀教學,精心選擇適合的仿寫訓練點,有目的地進行訓練,既能在教學中滲透習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習運用課堂中習得的方法進行寫作,又能巧妙解決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尤其是中年級的學生,他們處于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對習作方法和表達技巧知之甚少,通過學習、模仿大量文質兼美、表達極有特點的句段,可以吸收豐富多樣的表達方法,從而逐漸提升習作能力。
二、聚焦其“形”,明確訓練點
中年級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文體多樣,可供學生仿寫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教師應結合單元語文要素,明確單元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找準課文的訓練點,組織有層次的讀寫訓練,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1. 仿寫句式。課文中有些精彩的句子在表達上富有特點,很適合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如在《貓》一文中,性格古怪的貓的特點是從“它要是高興……”“它若是不高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反映出來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也學會抓住兩個矛盾的方面來寫一寫其他小動物古怪的特點。有的句子利用表示列舉關系的詞寫出事物的不同狀態,如在《荷花》一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描寫荷花開放時的不同樣子。于是,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用這樣的句式寫一寫公園里樹的不同樣子,下課時同學們活動的不同表現。這樣的句式訓練要求單一,以課堂訓練為主,可操作性強。
2. 仿寫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在中年級課文中的運用是很常見的,它們的運用讓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描寫的事物也躍然紙上。這種類型的仿寫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如學習了《觀潮》一文,學生知道了作者由遠及近地把奔騰而來的錢塘江大潮比喻成一條白線、兩丈多高的水墻、千萬匹白色戰馬,十分生動形象。于是,可以播放一段航拍的永安市母親河——燕江的不同景象的視頻,讓學生模仿《觀潮》這課的比喻手法,寫一寫燕江不同的面貌。這樣的仿寫實踐活動,難度較小,生動有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豐富學生對修辭手法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
3. 仿寫構段方式。小學課本的構段方式有多種,如總分式、并列式、因果式等,其中總分結構出現得最多。如《秋天的雨》一文的第2自然段圍繞第1句,從銀杏葉黃、楓葉紅、四野金黃、果樹橙紅、菊花多彩寫出秋天的五彩繽紛。在仿寫訓練時,可以將題目換成《春天的風》,引發學生想象,以總分結構寫出春天的生機。仿寫這樣的構段方式,學生的表達更加集中,語言組織更有條理。
4. 仿寫全篇結構。除了句子、段落可以進行仿寫訓練,還可以抓住全篇結構來仿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整體結構是很典型的,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小興安嶺的景色,全文脈絡清晰,表達層次分明??梢宰寣W生模仿課文的敘述方式,仿寫《美麗的校園》《公園的四季》,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落實于“法”,提升仿寫力
寫作之“道”看似簡單,實則隱晦含蓄。僅僅找到訓練點,學生仿的只是其“形”,并未解其中之道,不能真正領悟文字表達的秘妙。因此,還應落實于“法”,即構建訓練模式,科學有序地指導訓練,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通過仿寫提高習作能力。
1. 讀寫結合,明確寫法。在仿寫訓練中,如何將范文與仿寫的訓練點緊密結合呢?讀是關鍵,只有帶領學生走進文字,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才能順利落實仿寫訓練。如《秋天的雨》一文中第2自然段的仿寫訓練,先讓學生放聲讀課文,找出本段圍繞哪一句話寫,找出中心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再抓住“五彩繽紛”這個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五彩繽紛”在課文里是指哪些顏色?當學生在文中圈畫出“黃黃的銀杏葉,紅紅的楓葉,金黃色的四野,橙紅色的果樹,菊花紫紅、淡黃、雪白”這些描寫顏色的詞后,全班齊讀。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秋天的“五彩繽紛”,也讀懂了這段話是圍繞第1句話來寫的,并且明確了這一段話的總分寫法。在此基礎上寫《春天的風》,學生就能比較輕松地運用本段的表達方法了。
2. 勾畫框架,建構模式。不少課文的段落遣詞造句有章可循,篇章表達特點鮮明,呈框架式排列。因此,訓練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勾畫構段框架,建構仿寫模式。如《火燒云》第4~6自然段寫了馬、大狗、大獅子的變化,它們的結構是一樣的,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從三段話的開頭、中間、結尾部分讀。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它們都是按“天空出現了什么—它的變化—模糊不見”這樣的方式寫的。于是,就可以讓學生按這樣的模式寫一寫天空中還出現了什么,有什么變化。這樣的仿寫,學生既能大膽展開想象,又不脫離敘述的模式;內容既有個性,又貼合火燒云變化的特點。
3. 先說后寫,厘清邏輯。中年級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轉換并不是那么自如,讓學生先說后寫,給表達一個緩沖期,可以讓仿寫更有邏輯,條理更清晰。如《金色的草地》一文的仿寫,要側重在仿寫它的立意上,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奇妙的發現。如果直接讓學生埋頭苦寫,學生就少了分享的快樂。因此,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在全班交流,從而讓學生體會分享的快樂,這也為后面的仿寫奠定了基礎,讓學生不再懼怕寫作。
4. 多元評價,提升素養。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也是夸出來的。教師的習作點評不能只是打一個等級,而是要盡量發現學生習作中遣詞造句的精彩,以及“仿”得是否合理恰當,對不足之處要及時提出修改意見。仿寫的落實也可以配合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中得到肯定、找到自信、發現不足、及時修正。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安排自我修改、生生互評、家長參評等多種方式,從而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中年級習作隨文仿寫的指導應著眼于整體,以課堂教學為基點,以語文教材為支架,尋找仿寫突破口,明確訓練點,落實于“法”,從而讓學生由“仿”其形到“悟”其道,真正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實驗小學)
15245005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