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進鋒
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融合教學新思想,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策略,從多個角度、不同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接下來,筆者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談一些認識與做法。
一、引導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動手操作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只有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充分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把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因此,教師要遵循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在設計動手操作環節時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身邊感興趣的事物,為他們提供用心觀察、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數一數、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拼一拼,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例如,進行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個紙箱子,讓他們在理解了什么是表面積的前提下,通過觀察紙箱子,充分明晰各個面之間的特征和關系。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發現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其實就是求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之和,而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是一樣的,于是推導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不僅掌握了表面積計算公式,而且由于經歷了整個推導過程,對其由來了如指掌。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既學得有趣,又記得牢固。
雖然我們身在農村,教學資源相較于城市顯得不足,但是我們充分利用了身邊資源,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痕跡。接下來,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各類設計活動,比如讓學生給某品牌的飲料設計包裝箱,把數學教學活動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既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動手能力,數學思維的發展亦落到實處。
二、設計開放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途徑。農村的學生缺少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練習資源,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便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爭勝的心理,適時恰當地安排一些練習,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參與以競賽或游戲形式呈現的課堂練習,這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進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相關內容的教學。在學生掌握運算定律后,筆者讓他們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內容為“看誰把對方出的題做得又對又快”的課堂練習。具體為,學習小組間互相設計一些與“乘法分配律”有關的練習題,交由對方解決并計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題多解的情況發生,筆者便分層次提出要求,學困生只要求用一種方法解答便可獲得積分,而學優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同時可以將思考過程簡單地書寫出來,從而獲得額外的積分。學生獲得了展現自我的機會,激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達到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發展智能,培養創新意識的目的。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又把它和生活剝離開來,認為數學學習是獨立存在的,讓數學學習變得枯燥乏味、生澀難懂。
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位置”時,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抱怨這么簡單的內容為什么學生總是出錯。其實,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空間觀念還處于萌芽階段,如果僅從書本中的文字或圖像理解“位置”知識,錯誤的產生便在所難免。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學習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們自己排排隊,觀察自己的前后同學,他們馬上就能夠理解“誰的前面是誰”這句話的關鍵點在于“誰是觀測點”。
又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百分數(一)”單元中的“單位1不同的增加(減少)百分之幾”相關內容的教學。學生們對于書本中的例5的理解非常困難。例題中一出現“某種商品”這個詞,學生們的“畏難情緒”就表現出來了,更何況這個商品的價格還是未知的。其實這類型的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商場的各種商業活動中。要如何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學會優化教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這個“某種商品”與它的價格具體化,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們認為這個問題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常見問題,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再將具體量與例題中的問題相結合逐步突破,不論是先降價再提價、先提價再降價,還是降價再降價、提價再提價的問題,在具體量的幫助下,第二次價格的變動都是在前一次價格的基礎上進行的。此時的問題就不再是困難的數學題,而是簡單的生活常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強烈。
四、參與合作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是當前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學習方法,合理的學習任務與角色分工,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還能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間可以相互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表達出自己的個性思維,同時也可以看到別人的優點,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全面,進而感受到合作樂趣。
討論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相互啟發和補充,使問題得到解決。相比城市中的學生,農村學生更不善于表達,因此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讓學生知道知識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理解、再創造而獲取的,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五、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教師要不斷深化新的教學思想,根據教學實際,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改進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練代講,以導代教,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新授課的知識起點不能太高,教師要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挖掘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精心設計課前導入環節,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搭橋引路,使他們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增強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例4時,筆者對例題進行修改并作為準備題:“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3/25,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學生解答后,筆者把“3/25”改回“12%”,即成為百分數解決問題的例題,學生感受到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便不陌生、不害怕,學習興趣被激發,十分自然地接受新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吳山中心小學)
154350051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