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松 張奕 曾憲源 楊威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微創手術對結直腸癌患者應激細胞因子 ET、CRP、IL-6的影響。方法:納入研究對象來自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8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分對照組(43例,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43例,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比較手術情況、應激細胞因子變化情況、NRS評分以及并發癥。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顯著比對照組短,P<0.05。研究組治療后內皮素(ET)、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NRS評分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術后1月內、3月、6月兩組吻合口狹窄、腸梗阻、腹部感染發生率比較P>0.05,但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低。結論:腹腔鏡微創手術可有效縮短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時間,減輕應激反應與疼痛感,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腹腔鏡微創手術;結直腸癌;應激細胞;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5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結直腸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屬于胃腸道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在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且發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現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1]。目前臨床對于結直腸癌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開腹手術創傷性較大,術后并發癥多,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較重,機體恢復速度較慢,現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對于腹腔鏡內鏡微創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是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熱點[2]。鑒于此,本文納入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86例研究,其目的是就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探討,為結直腸癌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為后續治療該病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納入研究對象來自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8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分對照組(例數=43)、研究組(例數=43)。研究組女性16例,男性27例,結腸癌患者31例,直腸癌患者12例,年齡在38-70歲,平均年齡為(54.52±6.16)歲;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I級、II級、III級例數之比分別是8:20:15;病程在5-14個月,平均病程為(9.52±2.14)個月。
納入標準:①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均經手術病理診斷確診。③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情,并對“知情同意書”閱讀簽字。
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②存在手術禁忌癥、凝血功能障礙者。③腹腔內廣泛粘連以及病理性肥胖者。④合并重大感染者。⑤研究前接受過放療治療者。⑥合并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者。⑦存在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者⑧晚期IV期患者⑨做了新輔助化療的患者⑩急性梗阻或出血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圍手術期處理原則和麻醉方式相同,手術分別由一組固定且具有10年以上結直腸腫瘤外科經驗的團隊完成。根據病變所在部位和臨床病理因素決策具體手術方式[3] (包括直腸癌前切除術、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術和Hartmann手術)。
對照組(傳統開腹手術)和研究組(腹腔鏡微創手術)均必須遵循一樣的原則,包括:腫瘤及周圍組織的整塊切除;無瘤操作;足夠的切緣。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比較手術情況、應激細胞因子變化情況、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以及并發癥。
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應激細胞因子變化情況:在治療前后,抽取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mL,進行離心處理,速率為3000r/min,5min的離心時間,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PUXS-300;生產企業:南京舒普思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ET(內皮素)、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比較兩組基線資料
性別、年齡、ASA分級、病程、TNM分期、體重等基線資料對比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手術情況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顯著比對照組低,研究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顯著比對照組短,P<0.05。
2.2 對比兩組應激細胞因子變化情況
組間對比:兩組治療前ET、CRP、IL-6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研究組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組內對比:兩組治療后均顯著比治療前低,P<0.05。
3.討論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居于第三位,一般30-40歲的中老年男性是結直腸癌的多發人群[4],該病的發生與人體飲食結構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一般結腸息肉、結腸慢性炎癥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概率更高[5]。
本研究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ET、CRP、IL-6水平、NRS評分、術后1月、3月、6月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比對照組低,研究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顯著比對照組短,P<0.05。說明腹腔鏡微創手術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較高。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采納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極大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值得臨床信賴,并將該手術方法大力推廣[6]。
參考文獻:
[1]伍海銳, 王今, 金嵐,等. 腹腔鏡聯合肛門內鏡手術與傳統腹腔鏡輔助左半結腸癌根治術療效對比[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6, 31(5):421-422.
[2]于秀芝, 朱清海, 劉海龍,等. 單純腹腔鏡與腹腔鏡聯合肛門內鏡手術在左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p53蛋白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J].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7, 34(3):224-227.
[3]衡甜甜, 程凱. 結直腸癌腹腔鏡微創手術應用綜述[J]. 安徽醫學, 2016, 37(6):780-782.
[4]蔣明, 崔海寧. 微創腹腔鏡與開腹手術聯合快速康復技術治療直腸癌臨床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 2015, 21(3):263-267.
[5]陸偉群,劉磊,江陳非,等.腹腔鏡輔助經肛內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效果觀察及其安全性評價[J].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6, 14(5):538-540.
[6]孫學華,徐小平.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同時進行結直腸切除術和肝切除術的臨床療效[J]. 中國內鏡雜志, 2015, 21(3):272-275.
作者簡介:管建松 性別:男? 單位?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研究方向 普通外科 學歷? 本科 職稱? 副主任醫師? 籍貫 廣東
2688501186248